1. 阖闾城下
苏州的青砖城墙就像长城一样巍巍屹立、逶迤远去,闪烁着金光灿灿的神秘的国风之美。2500年前的吴国首都,回到了中国的罗马帝国时代。与城墙配套的风景,是城墙之内的北字塔,就像一横上面的一竖,构成一个上国图景。它们是不可拆散的兄弟,可惜1958年被拆散了。城墙被毁北字塔还在,他们没敢动是因为无神论者的心里,暗暗地也有佛的禁忌吧?北字塔下是有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的。现在这河面之上市井簇拥之中的宝塔,特别温暖可爱地矗立在我的南边。仔细地端详这第一次到苏州时所瞩目的建筑,发现它很稳、不是特别高耸、有点矮胖,这就决定了它憨厚多福的命运。在塔下走过,感悟于黄墙黑瓦的函义是皇家、黄道、光明等等?它微微之颔首,我似乎觉得的。
早春就这么来了,初日在晨岚中升起,阳光映红了我的面孔。一次同学聚会能使已抵古稀的人们都沸腾起来吗?
晨光熹微中,古城苏州难得的安宁只有春节头三天才会有。悄悄的地潜行,摒弃了车马喧嚣、人流滚滚。过平门桥一路南行,宽阔的护城河原本使苏州与乡野隔开,现在是与古城与新城隔开。护龙街(人民路)从北而南地延伸在古城的正中,把姑苏一分为二。东边的齐、葑、娄门,西边阊、胥、盘,苏州六门是伍子胥构思策划建造的。其历史风景都在斜阳残照中湮灭了,仅剩胥、盘二门保留了城墙。其余皆为绿化带替代,不过有望恢复几段城体,给人以喜讯。我心里念叨的是护龙街,因乾隆六次下江南所命名的古典意义。人民路这个路名国内多得不可胜数,没有特点。
我喜欢的苏州水巷,宽可丈余,两畔是水栈木楼,水上世界时空深邃。它平直,石驳岸连着岸上人家后门。航着欬乃一声山水绿的敞口小船,楼上递银子船中取货,皆有一条绳索之上下完成。卖鲜藕、红菱、鲜鱼大闸蟹,颇得水陆相连之情趣。我默默地寻找着这样的水巷。在1958年后填河造路运动中,埋掉许多条威尼斯贡嘎拉可航行的水巷,彼时是不要这些封、资、修劳什子的。我毅然不弃地寻找,只要有河道就会一眼瞥去。居然在北段看到两处自东而西的水巷,从它的桥上走过,伸出左右手比划着它的方向,多么珍贵啊!因为年代久远而原型不变,水巷就成为苏州初生的胎记。
我记住的水陆平行的陆路有白塔西路、景德路、接驾桥等。稀少的行人都在人行道、车行道上蹒跚,一点不急。过节的人们会有这个心情去闲逛苏州,一个背包或一辆电瓶车就行。步行现在也是种时尚了。我是喜欢步行的,五十年代曾无数次徒步往返这条苏州主街。走过这样的旧路能看到年代的鸿沟。心情天翻地覆,往年的忧郁像乌云一样被一阵狂风卷走。阳光明媚的气色写在一个个人脸上的,是尊严和悠闲。也许是他们太累了,需要借机恢复一次。
谁知道这种变化过了多少年?
两家大型高档饭店的气派比邻而居,我没记店名继续往前。左侧人行道忽然被一个坐在地上的乞丐占据,穿着邋遢棉袄一屁股坐在地上,可见是很累了。走过他的时候,回看了一下,发现他面部很脏,两眼还有眼屎,正在咬食一个包子。他的双目没有乞讨的示意,我丢下一钢镚儿在地面跳沓,他用手去捕捉。使我感到悲哀的是,他已失去了人类交流的能力,似乎是个痴呆者。但我知道,他也是我们的同胞。忧虑应当怎样减少这些现象?国家是一体的,地方差别应当快快缩小,才是改革开放所需要深入下去的理由。
我的心跳加快起来,辛酸感、局促感?让它模糊好了。不过情绪肯定不如踏进城圈那种爽朗了。然后过观前街、察院场、过街地道、怡园。乐桥似乎又翻新了。远远看去桥下的一绺河道找不到了,那两畔的泥土花坛竟也不见了。后才发现,河道在两边水泥挤拥中,如一道眯缝的眼睛。不过,十梓街和十全街两座书香门第的建筑终于向我展示文化意念。那苏州古旧书店和苏州市图书馆都是我少年时代流连忘返之所。它们早已摆脱了矮旧的木楼形态和较小的白洋楼状态,现在都是门面开阔的大家闺秀了。尤其古旧书店长方形建筑,套上中式方格的面罩,如同书橱一样万古留香。
建设者们留下很好的街心花园,以及汉白玉石的狮子之类。文化的殿堂总能使人心情为之一振。苏州向来是以文化名世的天堂,五月的花香何处可觅?哪里是月季的走廊啊?
2.府学千秋
回到那种场景是不难的,见到那些从少年走到暮年的熟悉面孔,甚至可以回味十五岁时踏进校门见到的人和心情。
140亩的苏州中学校园,由汪懋祖在1904年创建。《科学楼》居中面东为主体,飞檐翘角的中式楼为顶极气派。楼正面有范仲淹铜雕像一座。北侧连接立达楼,转角处有日樱一株高大华美。一到春季满树粉英、花期长而独秀于庭,曾给我一种无端的欣慰——春天的盲目快乐。南侧连接科学楼实验室部分,整幢建筑为深凹字型,后由棕榈冬青夹道通道山。1955年修建的二层红楼两栋二十间,是校舍主体可供三十个班级上课。科学楼后的道山,襟带春雨、碧霞二池,水清底浅荷叶浮萍繁生,山上佳木葱茏古意盎然。校门南侧与孔庙相连,以前有碑林、泮池、明伦堂、敬一亭属苏州府学的继承者苏州中学。校西南部为两栋三层红楼宿舍,和硕大的体育场跑道。高可二十米多、方圆约五亩的道山是校园主宰者。山顶建古亭,有同治状元陆润庠亲笔对联。陆润庠出身名门望族,博学多识才思敏捷、文章典雅运笔如飞,是苏州的最后一名状元。
五十年代上半叶是母校最为兴盛发达之时,真可谓名师云集、高才辈出。语文有吕叔湘、杨柳、芮和师、郑异之、徐文道等,物理有杨树甫、吴保让、葛云书等,化学有许楠英、季寿康等,数学有张祖望、王宗海、陆锡英等。世界历史有陈廉贞老师——与钱钟书同学,早期参加共青团,三次坐国民党监狱,被李仙洲亲审、蔡元培担保过的传奇人物;曾任抗战时期《贵州日报》《扫荡报》《光明报》等编辑。彼时学校高考录取率几乎99%,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可是后来我写的一首七律诗只怀念了一个人:徐幹生。
深深地影响我的人生的是徐幹生老师,一个颀长瘦削、脸带潮红、双目炯炯而行止洒脱的外语奇才。正因为这一个人,我在冥冥之中,觉得人气是可以一代代相传的,其临界点交接点,就是你有否抵达了那种天地了然的悟性德性?
一垛思想之墙不再会被一个意外的浪头击倒。现在,我读到他的儿子、留美学者徐贲先生在《复归的素人》P398中所录的、幹生老师对文革的看法:
在当时的许多受辱者中间,有些人坚持活下去是害怕冤沉海底,徒然留下不明不白的名声。有些人是忍辱含垢的心存济世,还要解救全世界的奴隶。还有些别人则是以屈求伸,伺机东山再起。我没有这些复杂想法,我之所以不愿求死,仅仅是因为不忍抛妻撇子。真正的仁人舍生忘死,不惜身试斧钺来反抗强暴。知耻的勇士以弃世来拒绝不义,绝望的弱者则以自杀来逃避痛苦。我是一个彻底的懦夫,能够采取的做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腆着脸不顾羞耻,来偷生人世。我的血管里流淌着奴性之血,够我维持下半世的生命。我毫不介意世人的讪笑,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自动走进埋冤岛上的枉死城,参加那里的自杀人群。
......在我看来,整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绝不是什么比喻意义上的戏剧,而是一场现实的人间战争。使用的武器不仅仅是可见的长矛、大刀和子弹,而且是隐在一切现象后面的谋略、权术和出自各种动机的兽性。在这场战争中,各种力量时而勾结、时而扭杀、时而妥协,时而又破裂,但却永远相持不下。一本舞台剧不管有多么冗长,多么乏味,我都能有礼貌地坐在池座,看到它的幕落。但人间的战争是永不会结束的,我即使活尽天年,也不能做到刘老先生说的那样:“把戏看完。”
读到此段不难理解,一个中国绅士如何在被侮辱被欺凌的环境中,还能有智慧有品相地坐在池座,看到了一场滑稽剧的慢慢落幕。思想的锋刃正是以血腥的冷酷之手来拂拭,乌云重重正需要满面耻辱的人们来拨开,深邃的战斗岂止2000多年旧故事?事实上这是中国历史屡见不鲜的“春秋无义战”,如同焚书抗儒、东林党案、大清文字狱一般,不过规模大得多了。纵横捭阖的九州风雷,不过是因千古一帝式的横扫,搅动了全国的官员百姓罢了。
清醒,是我的老师知耻近乎勇的勇敢;彬彬有礼的操守,正是他直面大火焚烧之险的襟怀;不迷失,来自身后的学养背景——解放前南开大学毕业。良好的素质保证了一个生命韧性的光彩。正是他的生命意识的韧带,扭挽了他的远方的学生一起坚强。五十年前的课堂,他从不拖课、见解独到言辞儒雅、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我在苏中时是个吃不饱、穿着寒酸的穷小子。但是徐老师发现我的诵读能力很好,就经常地要我当堂朗读某段课文。这使我在同学面前克服了自卑,获得自尊和自信。
比较之下,觉得他给我的“平等”二字充满了可爱。正是这种平等信念催生了我们这一代,能够抗御如火如荼的无数次运动的煎熬。今天,再次感谢这无价的“平等”!虽然我来会见的都是高知或富翁,可是我觉得我们依然是平等的。回到早已远去的平等殿堂,我终于走出忧郁,迎来幸运的世纪。博士同学说,他得到的是学习的方法论,我说我得到的是思考和眼界。
我一直主张教育的宗旨应当是:健全的精神和实践的才能。感受师道之良弼,化了五十年时间的消化。他的徐体粉笔字也一直为我赞赏和熟记:清瘦如竹,点捺飘逸。一如他的做人的风度,像白鹤一样纯洁的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师恩难忘识之晚矣!
3. 道山闻道
新年小聚的同学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校友中竟有主宰中国革命命运的早期人物秦邦宪(博古),主宰中国文化发展的国学大师罗振玉、王国维、钱穆、文坛骄子陆文夫、文革被人嘲笑为“万应不变应力”的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哲学大师胡绳、女排主教练袁伟民等等。从苏州中学出发的人,都接受了范仲淹的令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想张闻天在遵义会议后的四年中,曾是中共第一领导人。后来以《庐山发言》被有意识的栽赃为“反党集团”,不过说了几句真话。但他又不畏风险勇敢地写了《肇庆发言》。始终坚持科学和民主精神的他,直至文革被折磨至死。宁可折腰不可折节,是闻天先生的铮铮风骨。
真实,俩个好重分量的汉字啊。难道个中人、后来人、边缘人都与之无关吗?难道此前的两千年中国,这两个字就忽重忽轻吗?整个民族愿意笼罩在虚幻的幕布之后,已经积重难返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母校的建筑不变的红楼,恰是五十多年的衣带衽宽的亲情依据。时间从红楼的一头穿进,另一头穿出,头发从青涩变成霜雪,红楼没变变的是人。寿夭穷通发生在这些人中间,却暗暗地变成一道道伤痕、陷阱、山寨、关口、或里程碑。人的命运总是千差万别的,好似地上的河流弯弯曲曲有的通向了大海,也有的被阻遏在山谷。自然二字给人的启示是:命运总是如天上巡行的鹰盘旋难下。
真实不失时机的叩响了暮年之门。不需要套话、假话、掩盖、隐蔽,本真——才是人类率真的本性啊。文学即人学,曾是危险的边缘论,也是影响人的一生的真谛。个体不同的身世来头,贾宝玉也有三流九教的冯紫英、北静王、蒋玉菡、醉金刚倪二等朋友。同学中间有地主出生的革命后人、旧银行职员之子、佃农之孙、评弹艺人之子、新四军之孙等。从四面八方来的崽子们是苏州中学的生源优势。患难之中见真情,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个人都感
受了选择、拼搏、忍受、丧气、推倒重来的艰难。各种不同的负面经历都是一道道暗藏的痛伤疤,这些都不必提了。迎春的腊梅已经盛放,梅香暗暗与书香阵阵混合不分彼此。回到课本第一页,晚年追求的就是自由和健康了。惟其面目经历的各个不同,方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光电博士、涂料专家、教育局长、外科大夫、中学校长、诗人作家、高工高总、大学教授......,不一而足。
话题的自由也很自然。有人说,我要读《二十五史》了。洋洋百万之言需要的是耐心和悟性的。据说伟人曾读过上千遍,这引起了他的兴趣。有人说,当初悔不考外语学院,他的清华大学文凭、涂料权威衔头,有甚懊恼?说起来回到少年时对艺术的爱好,曾想考中央美院的。现在他是摄影学会会员,得奖作品真是气势不凡。有人说,考考你们有几家子女移民海外了?当然也有同胞或子女在外头的。乃至我的同窗好友庞忠午先生,旅居德国多年了。有人讨论重庆话题、北海律师的免费赔本辩护,都很大胆、洒脱,可知言论自由在姑苏已经不是很新鲜的事了。真实被人忌讳,却像身体一样被人需要与爱护着。
潜行苏州走近母校是什么心境?三元坊、饮马桥、乐桥、察院场、观前街、曾经百走不厌的老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五十多年的足印打在灵魂深处,暑日读书大公园、周末浏览在市图、古书旧书在乐桥、学生电影每廉价、浪迹天涯的观前北局......。灿烂夺目的吴文化就是这样走进了我的幼稚心灵。
世界上最小的山产生了很多著名人物,归结起来就是一“道”字。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原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世界万物不是以形体大小而决定胜负的。人的生命遵从时势、遭遇、机会、行为,会从一而终完成所需要的积累。一分一秒的领悟都收藏进了潜意识之中;一到释放的时刻,会随着回忆、感动而狂奔起来。
敲打你的心情的是真实的力量。当你镇静而细微的观察每一个瞬间的人、物、景、情的时刻,你想到了其隐含的内部意义吗?道山之上的星空闪烁了无数星星,时间在它的怀里流走,空间在它的头顶易容。从少年变成白头的肉体,也不过区区五十多年之久。在你所看到的表现之中、话语之中、态度之中、信息背后,能发现真实的隐身之处吗?而简单的真实恰恰是教育的生命,离开了真实的教育必死亡。这就是老子的道——尊重自然的道。道在闻道者心中一路潜行。道山之道盖自然不知道也。这个命题难道不是当年我与仲岩争论不休的焦点吗?
从不知道求知道,我们已经用整本经历来诠释了道山的时空影响。开春的第三天,山上海棠含苞梅花绽放,莘莘学子心心相印于此永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