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
开元十七年,他们初次相见。
他身着白衣,落落拓拓,眉眼之间除了“大唐第一诗人”的风流,还微微带着一丝童稚之气。薛王对她笑道:“九妹,这位就是李白先生。”
她的目光穿过波斯舞姬洋洋洒洒的舞姿落在他身上。
后来,他们对薛王府的那场春日歌宴都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在芍药盛开熏风微渡的庭栏边,彼此倾谈了一夜。从丝竹,一直谈到哲学。
诗句
时隔三日,他来至观中登门拜访,并带来了为她撰写的诗作:“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玉真”是她作为公主的封号。但她缁衣加身多年,早已是世外之人。他以仙人作比也算合宜。只是她曾听说,他狷狂豪放,自称“谪仙人”,文人雅士又推崇他为“诗仙”。那么,纵然是男女有别,却因这场际遇富有仙意,而不必行落俗之举。烹茶夜话,燃香论道,听琴至天明。
但他又说:“虽只三日,却已像三秋那么遥远漫长。”
入仕
关于他坎坷的前半生,她有所耳闻。
“我知道先生不屑于功名利禄,不过皇兄一直是惜才之君,如若先生有意入宫,我愿打马前卒向他引荐,想必日后,先生在朝堂之上也能施展一番宏图。”她说。
“我愿意。不为别的,只为说这番话的人是公主你。”他说。
她笑了笑,当即带上他的诗文策马入宫。
翰林
圣上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又蒙御妹和大诗人贺知章保荐,便宣他入宫,授封“翰林学士”,赐以御手调羹的盛宠。只是,没过多久她就听说了几件他在宫中的逸闻,桩桩件件都叫人哭笑不得。有说他恃才傲物,要贵妃亲自为他研墨的;有说他借酒撒欢,让大内首席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的。
在梨园后台,她持一支玉笛敲了他一记,嗔道:“早晚要出大乱子。”
他反手夺过笛子轻吹一曲,笑曰:“对庸人我装惯了糊涂,对公主我绝不辜负。”
斡旋
果然不出她所料。傲岸不羁的性格让他在宫中树敌无数,谗言惑语一次次地传递到了御前。圣上逐渐疏远了他,最后给了个“赐金放还”的下场。
皇兄虽然仁至义尽,但她仍旧觉得他未能人尽其才是种遗憾,遂再度入宫,与圣上据理力争,惹得龙颜不悦。她丝毫不畏惧,放言道:“陛下若坚持己见,就请褫夺我的封号,收回我的财产,让我也做个普通的庶民吧。”圣上不允,她就自行辞去名号,散尽家财,在天街上救济乞丐,布施了整整一个月。
灯愿
她离开京城的前一夜,他在金光门内的一家酒肆为她饯行。
黄昏前下了一场雨,隔帘亦能感觉到整座长安城都浮动着初开新荷的香气。他说浊酒一杯,聊表心意。她在多枝烛台柔和的灯影里与他相视,说:“自此一别,再见不知是何年。”
酒后,他们循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街踱步到了河边。十五追月之夜,善男信女沿河放灯。他们也各自放了一盏。他问她许了什么愿。她说:“愿乃原心,放在心中就好,说出来就不灵了。”
山川
她去了江南,在宣城敬亭山上潜心修道,再不问红尘之事。他也恢复了以往优游的生活,四海为家,结交诗友。他们都常常会想起在长安的那些日子。其实他明白她的用意——在朝为官不过是她进宫见他的契机。可造化弄人,他终不是能被豢养的那一类,她也早就皈依三清宝殿。他们此生,是有缘无分。
宣城恰好是他从弟任职之地,从弟几次来信邀请他去游览,他都委婉谢绝,并于诗里说——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我想你,却不能去见你。我们就这样在流年中逐渐老去吧。
乱世
升平年代过去了,安史之乱猝然爆发。
国破山河,他懵然入幕,卷进政治漩涡,先是在浔阳锒铛入狱,后又被判长流夜郎。她闻讯立刻赶回长安面圣求情,但玄宗早被这一场飞来的国祸弄得心力交瘁,避居兴庆宫做了太上皇,前朝之事,一概不理,任她在宫门外跪了三天三夜仍是谢客不见。
她只能悻悻回了江南,晨钟暮鼓,为他祈福。
年华
到了这一年,已经是上元三年了。三十多年过去了。她一头华发,洁白如雪。窗外是和三十年前一样明媚的春天。她要为乡民的春耕打一场平安醮,打着打着,她就合上了眼睛。
也是在这一年,他忽感不久于人间,就拖着疲惫的病躯来到了敬亭山下的小镇,却听说了她驾鹤先去的消息。原来当年一转身,一生就已难回转了。
重逢
侍奉她的弟子说,恩师曾在长安河畔许下心愿,说此生的情分已逾友谊而未达恩爱,若有来生,既不选宫墙之内,也不选红尘之外,只做一寻常女子,着荆钗布裙,迎陌上熏风,再与良人相会。
在小镇驿馆上遥望敬亭云岚,他想:我见青山如故,青山见我是否亦然?
他又想,白云之外的她一定知道,这世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