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周静华:乡吟(十)——我所认识的天津青年作家段家军
    周静华:乡吟(十)——我所认识的天津青年作家段家军
    • 作者:周静华 更新时间:2017-10-10 09:02:57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09

                               一


    朴素中造新意,于平淡中见神奇。

    家军是一个很敏感的人,这敏感能让他感受到常人感受不到或者难以言表的很多东西,包括他人的情感与苦难,虽然这些苦难不是他的。在他的散文中,将乡村记忆与人生感悟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很多,几乎每一段经历都隐射着人生特殊的意义,张扬着人性的辉光。

    也正是这种亲情常在的缘故,纵使万水千山走遍,家军还是觉得故土最为温馨,所以回故乡,是他生命最真挚的皈依。

    皆因于此,家军的散文过多深情地回望了过往的乡村生活记忆。而其每一次的回望,都与他人有过的乡村记忆并不完全相同。只有踩在坚实的土地上,家军的心里才感到塌实和安稳,因为泥土牵系着村庄,牵系着乡情,牵系着人生最本质的内涵。

    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

    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来凝望生活的。

    但有人凝望了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生活的模样。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

    凝望生活,是一幅画廊。而以沧桑的理性之笔,沿着人生的主线, 给生命以崭新的诠释和生动的假设,则是人于世界的纷繁芜杂中融入人性的至纯。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先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带绵延的山川,一堵雪白的墙壁,一座生动的雕像,之所以引人凝望神思,就是因为它们融会了生活的艺术。

    故乡泥土的味道;炊烟的味道;娘的味道,在家军的笔下,都成了离乡游子心中最敬畏的生命图腾:远在城里的我,总是回味着故乡的味道,总是想起那一缕缕从黑瓦的屋顶腾起的袅袅青烟,总是想起夏风拂过翻起的一排排绿色田野,总是想起炎炎烈日下面朝黄土的一位位乡人,总是想起五更时分公鸡一声声悠远的打鸣,总是想起提着满篮果实的村妇那绯红的两颊上一丝丝的喜悦,总是想起……

    故乡呀,该如何消减一个你曾哺育过的孩子的一腔乡愁?

    是的,想家了,哪个男儿不感叹?


                             二

    家军曾对我言:我时常能感到故人们的喘息声,触景生情,总有一种东西能刺痛自己灵魂深处最柔软的那颗心。

    家军的这份乡念,人之常情。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想家念家的人“和故乡的大地以及田野对歌”。

    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在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节,守候一季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天。

    有位睿者说:当我们明心见性,达到内外如一、心物合一的境界,我们便能从任何细微的事物中获得智慧的启示。安静地看一瓢水,可以听到它演示的清净义,请汲来柔润自己的心田;细致地看一朵花,可以听见它宣说的庄严义,请掬来美化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奇妙的无情说法。

    家军在他的散文中大书特写着乡村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背后,你可以触摸到许多真切的生命体验。他散文的笔调中蕴含着一种“恕道”,这种“恕道”表明他的乡村记忆既非简单的激进,也非固陋的保守,而是沉潜着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的复杂体验。

    每读一篇家军的散文,都会触及我如何看待乡村记忆的问题。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往昔的乡村生活记忆,是否还在那里?我们如何才能重新触摸到他们?它们又会怎样影响到我们对于今天农村社会的感受和理解?而且,在有些人看来,一个重要的质疑可能是:我们还需要去稳固这些恍如隔世的记忆吗?

    故:如何回望我们曾经的乡村记忆,就成为了一件重要的事儿。

    然而,现下的实际情形是:当年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正在迅速的老去和逝去,真正有讲述能力甚至有思辨精神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乡村的急速变化,也使得他们所熟知的乡村经验和记忆似乎缺乏被重述的必要。

    年轻的作者们多半只能转述和漫画化地涉及以前的生活,而更多的读者则陷于眩目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体验,缺乏相应的知识资源,对这类遥远的乡村记忆无法深入理解,并且弃之不顾了。

    从这些方面来读家军的散文作品,我们其实就可以不难读出其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更多内涵了。

    家军的散文就是这样,反复地咀嚼属于他自己生活值得书写的一切。这就是我认为他的散文是一本打开自我之书的原因。

    这种散文未必人人都喜欢,但是,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时代的生活以及一个时代的历史,还得要从各种个人化的叙述中捕捉各种相关信息。

    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一个人的个人史都是有意义的。


                            三

    笑靥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生命亦如花。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花,每个人都有许多种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时光长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在盛开的一刹那,灿烂夺目的它会吸引所有的视线。 花是如此柔弱,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

    春红匆匆谢了,只剩下满怀愁绪。

    说实话,我们有时候过于迷恋大人物的历史了。大人物的历史当然重要,但有时候小人物的历史同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龙应台曾多次强调过:“每位国民的个人史背后,才是最真诚的国家史。”“每个人生都有抽屉,需要被打开,国民记忆库在记录这些故事,保存珍贵的回忆。”

    龙应台的看法标识出个人意义的重要。

    既然每个人都是上帝创造的,那么每一个人在上帝眼中都是平等的;但在重集体而忽视个体的文化传统笼罩之下,个体的意义又往往被忽视或被漠视的。重视个人,重视每一个个体,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应该珍视的一个问题。

    家军在他的散文世界里,充分地挖掘了他所经历的一切。

    在我看来,家军的散文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真实,这主要是因为在他的作品里边,始终有着一个他自己——就是“我”,尽管这个“我”有时候表现还不够突出。但时至今日,家军仍在不断努力扩展他的题材,也渴望有新的艺术表现上的追求,这是他对散文的自由的追求。

    至于家军的散文的语言艺术,我以为可以用“质朴”来概括。质朴可以说是家军散文写作艺术上的一个特点。固然,他的散文是真实的,也是质朴的,而他更是一个真诚的人。

    这一点,在当年魏革新先生为他的作品集《求索》中已做了很好的阐述:家军那双充满真诚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每个人都会被他虔诚的目光问的不能不认真交代自己的一管之见。他的真诚有些让人受宠若惊,且深得孔老夫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谛,不管你如何想,都会让你过把为人师的瘾。家军追求文学艺术的真、善、美,真诚的让人感动,真诚的有些痴迷。

    家军的那种人生历练,和他所思所想的东西,他都能很巧妙地融到散文的抒发中。或者说散文的抒发,把他的人生历练给呈现出来。


                               四

    古人们爱说“文如其人”,是指“为人与其文章之相似”。

    文章归根结蒂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不同的文章彰显着不同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然而在纸醉金迷的当今盛世,“文如其人”成了稀有物种。

    家军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感力。他那独立的人格、鲜明的个性、自由的追求为散文开拓了崭新的境界。

    《白马河畔响渔歌》是一篇贮满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柳如茵,草木争荣,春风拂煦,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

    在家军的笔下,故乡的春天竟是如此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小城的春天,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总是那么风情万种和清新典雅。护城河上那一弯细眉似的石桥,古色古香的戏楼,还有那大雁东归浪接天的石坊,无一处不是醉人的风景。白马河两岸的堤坡上杨柳垂青,大堤上放风筝的人们时而大呼小叫的奔跑,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凝望高空,神色专注的扯纵着手中的风筝线。

    空中放飞的风筝色彩斑斓,形态惟妙惟肖。老牛耕地、猪八戒背媳妇、唐僧取经、老鹰叼兔儿。一条十几米长的红褐色蜈蚣腾空而起,随风飞舞。一只七彩的大蝴蝶扇动着翅膀在春风里抖动着,金色的鲤鱼甩着长大的尾巴悠然自得的遨游着,那金色的身影映在清澈的白马河水里如鲤鱼仙子现身一般。

    白马河的大堤上,有一位村姑背靠着棵大树,红粉相间的一身碎花衣裤,油黑的两条大辫子甩在脑后。空中别样的风景,留住了村姑的视线。

    每每掩卷,使人们好像看见家军刚刚放下画笔,将一幅描绘生机盎然的迎春图展示在读者面前。欣赏之余,忍不住扪心自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啥呢?

    掩卷深思,优美、生动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淌于纸上却有如此的震撼力。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震撼力源于啥?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高度的文学修养?……

    更重要的是,家军对人生高度的责任感与读者的沟通。


                              五

    用“淡妆浓抹总相宜”来形容家军的散文一点儿都不为过。我之所以对他的散文欣赏几近痴迷的程度,皆因为其以肺腑之言感染着我。

    的确,家军是一位功力很深的散文家。

    家军主张散文要写实,要精雕细琢,然而又不露斧凿之痕,如出水芙蓉,秀韵天成。他的散文贮满了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那清新质朴的语言,飘洒秀逸的气韵,恬淡自然的意境,如饮一盏醇酒,使人感到余香满口;又如一首名曲,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在耳畔。

    花儿虽美,可她还是位美丽的战士,风雨中尽管渐渐绿肥红瘦,终究不曾低头。生命也是一样,像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撞击,粉碎成一地的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生命又常常像昙花,用许多年的泪与汗,掺上心血浇灌,才会有笑看天下的一刻。

    家军的散文告诉我们:一个人活在天地间,就是探寻的过程,追索的过程,也是一个“辉煌”的过程;一如生命是有信念、信仰的,人活着是要靠一点什么活着的。

    生命活着的过程,就是思索的过程,就是求索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是完成使命的过程,因而当然是“辉煌”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