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征稿 >>  征稿 >> 长篇历史纪实文学《抗战之八千里路云飞扬》寻求出版与影视改编
    长篇历史纪实文学《抗战之八千里路云飞扬》寻求出版与影视改编
    • 作者:李瀚平 更新时间:2017-10-09 10:05:45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3427
    [导读]联系本站


            这是一部揭露日本400年侵华迷梦的力作;  

            这是一段拯救中国流亡学生的抗战传奇;  

            这是一次人类最大规模“流亡学校”的迁徙;  

            这是一本国共二次合作争夺青少年的“博弈”。


                               序   言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荣衰兴替。历史是一座宝藏,保存有无数传奇,等待有人挖掘,有人开启。历史是一把舐血的尖刀,能够剖开民族旧殇,让后代从“旧河山”中痛醒,让子孙们用悲愤锻造的血性去消弭任何再次的创伤。

    作者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触及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区的“第二战场”——教育抗战,发现了国立中学抗战的历史,那可真是“八千里路云飞扬,龙啸马嘶剑如霜。”随后,作者从“时光隧道”里穿越68年的春秋,发现了一串串闪亮的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著名诗人贺敬之;国防科工委主任上将丁衡高;瑞士苏黎世学院博士生导师许靖华;原天津市长聂璧初;中科院院士著名医学遗传学家吴旻;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聂华玲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还有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教授、将军、社会活动家、传媒巨头、艺术家等,他们都“出身”于抗战时期的国立中学。

    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开始,中国的现代教育处于很长一段懵懂阶段。中式私塾教育与西方学制、西式学校的教育,并行不悖,还时有冲撞,教育的误区、误差、误导比比皆是。比如,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无论是中式教育或者西式教育,关于中国历史的教育,没有一个完整或者正规的读本,更不用说教材了。到了全面抗战之后,许多矛盾浮出水面,成为问题。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当时的大学几乎成为外国的“文化租界”,中国文化微乎甚微,中国“原生态”的教育家地位低下,高等教育到处弥漫着崇洋媚外的气息。在这种情形下,日本的教育侵略在中国的侵占地或占领地就“畅行无阻”,大行其道。中国战区的“战时流亡学生”不仅成为战争的难民,也将成为精神上的“乞丐”,长此下去,国将不国,民将非民。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临日寇的侵华铁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壮观、最悲壮、最有价值的3000多所中学、数万座小学的教育大西迁,发动了一场“课堂就是抵御日寇战场”的特殊战斗,彻底粉碎了日本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灭国灭种的阴谋。

    当年,中日教育的搏击曾被双方称为“第二战场”,其惨烈程度不亚于正面战场的血腥。

    其中,52所国立中学的抗战经历尤为传奇,国立中学学生是书写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甚至是“浓墨重彩”。

    国共两党在长达20多年的斗争中,曾进行过两次短暂的合作,在第二次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在国立中学上的合作和摩擦现在鲜为人知。

    2007年,作者曾发表过一篇报道《抗战期间的国立中学》(《海内与海外》第9期),国内外一些当年的国立中学学生看到后曾与作者联系,希望有人能够把国立中学这个特殊的抗战历史“复原”出来,留存于世,敬慰后人。从那时起,作者就开始对这段历史进行研究。然而,几年来不断有人仙逝故去,那段历史的传奇似乎在一点点消失。做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作者不得不尽快用文字记录下这段极其特殊的抗战。

    这段历史非常恢弘,却隐遁河山,鲜为人知。2011年,作者曾至湖南省花垣县,找到了2001年8月花垣县人民政府在原国立第八中学旧址上建立的纪念亭,纪念亭的碑文中对国立第八中学的由来、八年办学历史、校舍所在位置等做了记录。碑文说道:“时至今日,国立八中的校友皆成白头翁媪,在事业上各有成就,而其中有一批业绩卓越者,已被海内外行家视为英才。……”

    这个纪念碑与当时已经在国内许多地方矗立的一些国立中学纪念碑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像国立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五中学、第九中学、第二十二中学、国立中大附中等学校所在地的国立中学纪念碑,均是由原国立中学同学会或某个国立中学校史编辑委员会募资而建,属于民间行为。国立八中的这块纪念碑是由花垣县人民政府所建,这似乎是在中国大陆境内,最早的,以人民政府名义,对于国立中学历史给予的肯定和褒扬的纪念碑,其意义迥然。

    国立中学从1934年到1949年,前后历经15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造就了整整一代人才,对于中国的现代化教育起着承前继后、奠基创始的作用。

    国立中学的建立出于无奈,但行于人心,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流亡学生打赢了这场保护文化的教育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收回了“文化租界”,完善了教育体制和教材,中国现代教育的雏形显现。义务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全国统考等教育“热词”也基本源自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薪火需要传承,教育需要延续,同样,历史需要研读。

    国立中学的15年也是一本书,一本厚重的中国中等教育的卷轴画,需要展开,才能看的清晰,看的明白。

    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博弈,国立中学的历史就是这场博弈中的“文化生死劫”;抗日战争是一段人类文明史上悲壮的史诗,国立中学就是这段史诗中惨痛的音符。

    解读这段历史,不是个人能力可为,作者最初的和最终的目的,首先是想为那段恢弘历史留下一个丰满形象,筑造起“防患于未然”的精神长城,其次是抛砖引玉,期望那段历史能够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最终使它成为一种国家记忆。

    这也许是一种奢望,但是作者相信,民族的历史对于我们的未来,必将会有某种启迪。

                             目    录


    序  言……………………………………………………………………………作者

    第一章  日本400年的侵华“迷梦”…………………………………………… 1

    一、日本侵华的鼓噪者……………………………………………………………2

              近松门左卫门:篡改历史的“日本莎士比亚”…………………………… 4

              侵华战争的“总设计师”:福泽谕吉 ………………………………………9

              侵华思潮影响政府的代表人物:山县有朋………………………………… 16

    二、“武士道精神”:不仅是菊花与刀…………………………………………19

    三、日本70余年侵华简述………………………………………………………20

    第二章  日本侵华的“第二战场”——教育侵略……………………………… 24

    一、“台独”基因,及马克思预言的后果…………………………………… 25

              “台独”思潮产生的缘起——“皇民化”教育……………………………25

             东亚同文会的“幽灵”……………………………………………………… 28

              中国学生留日:福兮祸兮?…………………………………………………29

              日本教习的身影………………………………………………………………31

             “项庄舞剑”与“图穷匕见”……………………………………………… 33

    二、“蚂蚁吞象”有时不是神话……………………………………………… 34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与“攘外必先安内”…………………………… 35

             中国领土上的日本“庄园主”……………………………………………… 38

             文化教育亦是“杀手锏”…………………………………………………… 39

              你不知道的“奴化”教育……………………………………………………41

              汉奸是这样被练成的…………………………………………………………42

    第三章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教育的无奈救亡………………………… 46

    一、关于中国抗战两个问题的争论…………………………………………… 46    

              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46

              东北不抵抗的责任问题………………………………………………………48

    二、第一所“难产”的国立中学——国立东北中山中学…………………… 50

              “9·18”后,东北“流亡学生”的悲惨………………………………… 51

    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的空军烈士:张大飞、巴清正……………………… 56

    第四章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60

    一、“七·七”事变前的北平………………………………………………… 60

    名言出处…………………………………………………………………… 61

    扫描“七·七”卢沟桥事变……………………………………………… 62

    二、日军对中国教育的绞杀…………………………………………………… 65

    人类最恶毒的精准打击…………………………………………………… 65

    杀戮,或者囚禁…………………………………………………………… 66

    掠夺,或者焚毁…………………………………………………………… 68

    三、拿什么拯救你?烽烟中的教育…………………………………………… 68

               临阵换马,教育部长王世杰的苦衷……………………………………… 70

               陈立夫临危受命…………………………………………………………… 71

               何思源带着山东中学流亡………………………………………………… 75

               “战时教育”与“平时教育”的激烈交锋……………………………… 76

               抗战时的两次国家大“论战”…………………………………………… 79

    第五章  把根留住:很血腥的“博弈”…………………………………………80

    一、10年四任教育部长,蒋介石借力打力………………………………… 81

             “又红又专”:曾经两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81

             陈立夫的“从根救起”………………………………………………………83

    二、挽救中国高等教育的“战役”……………………………………………86

              高校内迁…………………………………………………………………… 86

              陈立夫收回“文化租界”的战斗………………………………………… 88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向陈立夫的‘致敬’”………………………… 94

    三、国立中学:中日博弈的“第二主战场”……………………………………96

    重庆南开学校:张伯苓的未雨绸缪………………………………………  97

    1938,全面启动拯救流亡学生的战役…………………………………… 100

    第六章  国立中学的生死大迁徙……………………………………………… 101

    一、收容“战区流亡学生”……………………………………………………102

              一个被分解的中学——国立东北中学……………………………………106

              李宗仁、张治中联手创建国立8中………………………………………108

              国立中学第一次排“座次”………………………………………………111

    二、国立中学的“持久战”……………………………………………………113

              南昌会战烽火中诞生的国立13中学…………………………………… 115

              国共合作的“儿童保育会”与三所国立中学……………………………119

              国立21、22中学:军队创建的国立中学……………………………… 126

              中国远征军与国立西南中山中学的学子…………………………………134

              “国宝级”大师任中敏与国立汉民中学…………………………………135

              中英庚款所建国立黔江中学、河西中学、湟川中学……………………139

    三、解体、复员与“被”接收……………………………………………… 145

              走马换将——朱家骅取代陈立夫…………………………………………146

              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二次“流亡”…………………………………………148

              国民党大陆最后的国立中学——国立青木关中学………………………151

    第七章  “十万青年十万兵”…………………………………………………154

    一、中国远征军:最强悍的部队,最悲壮的战士…………………………156

               英国“绅士”的背信弃义……………………………………………… 159

    无奈的“驼峰死亡航线”………………………………………………166

               生命铺就的滇缅公路…………………………………………………… 167

    二、“脱胎换骨”的中国远征军……………………………………………170

    西南联大:知识青年从军的“晴雨表”………………………………174

    国立15中的远征军英雄——徐行仕……………………………………182

    张思之:16岁远征军战士;中国律师良心……………………………188

    1000名中国远征军士兵的“骚乱”……………………………………194

    第八章  潜移默化的“赤色”元素………………………………………… 202

    一、战时教育的“红色特区”…………………………………………… 203

    共产党的教育战略……………………………………………………… 204

    1940年,国民党中统局的评估………………………………………… 207

    二、国立中学内的“暗战”…………………………………………………208

             与张春桥“斗法”的刘毓珩(陈其五)…………………………………211

    刘毓璜:三次加入共产党的国立中学教师…………………………… 216

    “无厘头”的反赤化…………………………………………………… 222

    九中校长邓季宣与陈独秀的情义……………………………………… 224

    国立三中的反共狂潮…………………………………………………… 230

    陈布雷女儿:国立二中的中共秘密党员……………………………… 235

    三、合作与摩擦…………………………………………………………… 240

    暗杀李公朴、闻一多:民心的转折点………………………………… 242

    加入“共党”或奔向延安,国立中学末期的涌潮…………………… 246

    第九章  国立中学也“内讧”………………………………………………… 249

    一、蒋介石“三驾马车”的统驭术……………………………………… 250

    政学系的智慧与愚钝…………………………………………………… 251

    黄埔系煞气冲天………………………………………………………… 252

    忽隐忽现的CC系………………………………………………………  253

    二、处决国立8中校长杨廉……………………………………………… 254

    两次因杨廉引发的安徽学潮…………………………………………… 255

    章乃器“惩贪”剑指杨廉……………………………………………… 257

    国立八中学潮助力CC系扳倒复兴社……………………………………259

    三、CC系内讧殃及教育系统…………………………………………………260

    政学派两建议,促使CC系矛盾、分化…………………………………261

    新、旧CC系的恩怨旷日持久………………………………………… 263

    第十章 1946年开始的“战后之战”………………………………………… 265

    一、漂浮的内战幽灵…………………………………………………………266

    和平的迷雾………………………………………………………………268

    1946,民主宪政如彩云飘过……………………………………………271

    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273

            被“逼上梁山”的学生…………………………………………………275

           “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278

    三、国际“赌”局国民党没有得到彩头……………………………………280

               总让蒋介石不爽的史迪威将军…………………………………………281

    美国总统大选:蒋介石筹码错压,后患无穷…………………………283

    “我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285

    第十一章  灿若星辰的国立中学学生…………………………………………287

    一、遍及世界的国立中学学生 …………………………………………… 287

              “美国的雷锋”:国立8中学生吴世珊……………………………… 288

                唐德刚:近代史大家、海外保钓运动最早参与者 …………………292

    聂华玲:“国际写作计划”的创建者 …………………………………295

    在台湾“清共”案中侥幸逃脱的马兴生………………………………29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之脊梁………………………………………………302

    长沙沦陷,朱镕基转学国立8中………………………………………305

    联合国副秘书长——谢启美……………………………………………312

    国立中学走出来的“两弹元勋”和中科院院士………………………316

    面对核讹诈,中国坚定地说:不!……………………………………320

    “两弹一星”元勋之邓稼先、姚桐斌…………………………………321

    毛泽东侄子、中国导弹专家——贺麓成………………………………327

    国立10中:两岸法学家,相望四十年 ………………………………330

    第十二章    平凡如沙,亦能伟大 ………………………………………… 332

    一、1949:国立中学学生的抉择………………………………………333

    高歌一曲上战场,国立中学学生的从军热……………………………334

               同为革命工作,无论贵贱高低…………………………………………337

    二、误解、磨难及其他…………………………………………………340

    历史的阴影,与“迟来的爱”…………………………………………340

    1946年“反苏”事件亦成人生污点……………………………………348

    三、共和国不会忘记……………………………………………………354

    电影《血战台儿庄》背后的故事………………………………………354

    2013:民政部关于关注国民党原“抗战老兵”的回复………………357

    后  记……………………………………………………………………358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