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少年时代,曾经跟赵大叔捉鹰,驯鹰、放鹰达五年之久。可以说,玩鹰既要有耐性,也得以心换心,若不然,鹰才不和你交朋友呢。
鹰的眼睛呈金黄色,羽毛呈灰色,羽毛顺体生长,在皮肌的作用下,羽毛可松弛放开,可收紧裹体。一龄鹰羽毛后背呈灰色,花纹不明显。从胸部至尾部呈灰白色,花纹明显,多扇形和波浪式花纹。花纹按鹰体横着排列,形成连续扇形和波浪形。羽毛尖部呈浅灰黄色或波浪花斑,排列得整齐均匀。二龄鹰后背呈灰色,不见花纹,胸前至腿部羽毛以长棱形排列成花纹。三龄鹰后背羽毛呈深灰或青色,胸前羽毛呈乳白色。
鹰是凶狠烈性的飞禽,以捕捉山鸡、鸟类、鼠类、蛇类及各种小动物为生。有的鹰不愿自己筑巢,专门抢占乌鸦的巢产卵孵鹰雏。也有的鹰自己筑巢,多选择峭壁上的洞穴产卵孵化。鹰很精明,在孵化过程中能辨认出雏鹰的卵,并及时拔离出窝。二十多天后孵出雏鹰,雌雄鹰轮流喂养。雏鹰未睁眼,不能自己吞食,听见声响后,张嘴等候鹰妈妈喂食。这时,鹰妈妈一口一口地将食物叨碎,嘴对嘴地挨个喂。等老毛长全时,便自己吃食了。鹰妈妈把猎物放在窝里,雏鹰围着自食。叨不开的食物,鹰妈妈辅助,用勾嘴叨开给雏鹰吃。鹰妈妈经常清理窝里的鹰粪便,叨出窝外,保持窝内清洁。雏鹰出飞后的一段时间里,仍由鹰妈妈猎物,放在山野偏静处,供雏鹰自食。
雏鹰逐渐长大了,在鹰妈妈的带领下练直飞、旋飞,在练猎物技能。在飞行中一旦发现猎物,就象从空中抛下来一块石头一样,垂直地抱膀下降,迅即捕捉猎物。为捕到猎物,又会象射箭似地飞回高空盘旋飞翔。小鹰飞行的胆量越来越大,越飞越高,常常飞入人眼看不见的高空。
鹰大都选择在森林中的高树干横枝上过夜。常落鹰的地方,树下有较多洁白色的粪便。捉鹰杆放在常有鹰粪的树上为宣。鹰不愿顺风向落歇,也不愿逆风落歇,而愿意侧风向和无风天落歇。先砍掉落鹰的横枝,借助其它树枝固定好捉鹰杆,尽量维持原貌,以防鹰看出破绽来。鹰落歇时,飞速减慢,双爪试探着落,等到爪触到落处后,才能最后落实。鹰在试落时,先触动销棍而翻车,弓弦在甩杆的作用下拉直,弓弦的环套立刻系住鹰爪,将鹰倒挂起来。鹰不情愿,想挣扎,但因为疼痛而不敢飞动,只能束手就擒。这时,捉鹰人就能判断出捉住的鹰日后能否成大器,系住大爪这属笨鹰。如发现捉住的鹰是伶俐鹰,捉鹰人顿时欣喜若狂;如发现捉住的鹰是笨鹰,捉鹰人顿时垂头丧气,马上就把它放飞的。当然,捉鹰的方法不仅限于捉鹰杆,还可以到鹰窝里捉雏鹰或取卵孵化雏鹰。但是后两种方法捉到的鹰很难成器,鹰的猎物技能人工训练是不能代替的。
下山后的鹰只能喂食肉,不能喂脂肪较多的肉类。每天喂一次就可以了,将肉除去脂肪厚用温水洗净,放在食碗里结合唤鹰喂食,不得随意加量。在放鹰前,退膘减体重是驯服鹰的重要手段。先观察鹰的粪便,有绿色的时其内膘大,无绿色时则内膘小。有内膘的鹰喂食时掺入些细细的禽毛,让鹰吞下去。毛类物质鹰消化不了,次日早晨便从鹰嘴里甩出来。细观察,毛团里含有油脂。多次喂毛。鹰就能减膘退体重。
观察鹰的粪便里仍有绿色时,可采取第二种方法:喂“轴”。“轴”是用青麻皮和谷草叶制作的。先将青麻皮或谷草叶单股拧成长绳,筷头粗细,再从绳的两端向里各缠绕三环,拧个劲儿用弯针从两边引出头,用一手拽出绳头,另一手顺环上劲儿拉紧。在换过来拽绳子头,顺环拧上劲儿,拉紧另一头。然后,将拽出的绳头从根上检齐。“轴”两头细,中间略粗,喂“轴”时,将其装进鸡肠子里,让鹰将“轴”吞下去。次日早晨观察甩出来的轴,油脂比毛团要多得多。喂的“轴”千万不能再鹰嗦囊里散了,真要散开了,鹰消化不了,团不成团,甩不出来,时间长了鹰会患肠梗阻死掉了。
初期防止鹰外逃,不宜增加体重。当鹰放得恋山时,在逐渐增加食量,恢复下山时的体重。鹰的体重增加太多,就会不玩活了,蹲在树上唤不下来,甚至会飘走,若真的飘了,头天里,它怕在野外过夜太冷,常常在太阳下山前飞回来,这时还可以唤下来。他若习惯了在野外过宿,是不可能寻到它的,就是寻到了,也唤不下来,因为它以变成野鹰了。
训练猎鹰还要有适当的设施和必要的装备。设施有:室外落鹰杆、室内落鹰架。必要的设备有:上绳绊、拴五尺绳、上鹰牌、上响铃、上白飘尾、串连尾铃。白天把鹰拴在室外落鹰杆上休息、晚上把鹰放在鹰架上休息。上鹰绊的绳也挺讲究,一别打着鹰眼,二在鹰捕捉猎物时不缠绕树木为好。鹰的飘尾是白色的,从白公鸡尾中选最长最白的一根做鹰飘尾,以便放鹰时看飘尾就知道鹰的去向了。鹰尾巴张开像扇子,上牌子时先用细线绳在鹰尾末端松散式穿连起来,保护鹰尾的整体作用,防止单根折断,致使翎尾不受损伤。
架鹰时,先戴上毛朝里的狗皮套袖子,不管外出办事、干活或者串亲戚,我都架着鹰。刚下山的鹰头一两天不上拳,就是提着走也得提,提累了它就会上拳休息。和鹰逐渐混熟了,他飞累了就回来蹲在拳上。驾鹰有技巧,如平水,稳如木,功夫才算练成。驾鹰活动时身动而臂不动也是功夫。鹰很灵敏,它怕站不稳,越动抓的越紧,有时鹰抓会把手上的皮抓破流血的。驾稳而不转动,驾爪也便放松,不往肉里抓。长时间驾鹰在外边走,鹰就会感到有安全感、信任感了。
刚开始,唤鹰在喂食时才能唤动。每次喂食只要能唤一到两次,唤的次数多了,而不给它肉吃,就呼唤不灵了。想让鹰捕捉什么动物或飞禽,就选择什么让它捕捉,行话叫“唤皮”,我放鹰多次选择山鸡做换皮,最好选择羽毛完整无缺的山鸡,先选公山鸡,然后再选母山鸡,捕猎期根据情况变化而更换。如果鹰只捕捉公山鸡而不捕捉母山鸡时,便将唤皮更换为母山鸡,这样做两三次,它就会见公捉公、见母捉母了。越准确越干脆越好,用一个口令始终不变,鹰就心领神会了。也有遇到不经意而逃飞的时候,落在树上而唤不下来。这时不要怕,因为它还饿着肚子呢,总是要下来吃食的。不过要查清是什么事情使它惊异,把惊异物处理好在唤叫。有时还唤不下来,便从鹰站落方向背后唤叫,便可以唤下来了。
下雪初期,是放鹰捕捉山鸡的黄金季节。先选好山鸡藏身地站好,将鹰高高举起。当山鸡飞起时,鹰立即箭似地直奔山鸡扑去。只听扑啦啦一阵声响,只见鹰一只爪抓住山鸡的头,将其脖子弯回来,另一只爪抓住山鸡的后背,一抖翅,抓起沉甸甸的山鸡向架鹰人报功来了。
鹰没抓住山鸡时,会落到树上叽叽地叫。这时,驾鹰人会及时帮忙寻找失踪的山鸡。仔细地在山沟边、草堆边、雪洞处寻觅,便会发现山鸡的藏身之处。也许是山鸡吓破胆了,慌不择路,哪怕有片大树叶能挡住头和眼睛,它也顾头不顾腚地往里钻,自认为是藏住了身子,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箭步扑上去,用双手紧紧地掐住山鸡的膀根子往出拽,象拔萝卜似地把山鸡拔出来了。
鹰抓山兔也是行家里手。它用一只爪抓住山兔眼部,另一只爪抓住山兔后背,抓的山兔浑身哆嗦,束手就擒。小鹰没有抓山兔的经验,而用双爪抓山兔的尾部,让山兔捞着到处跑。这很危险,会把小鹰拖死的。在紧要关头,得赶紧迎头堵截,帮助小鹰逮住山兔。
鹰也有不捕捉山鸡和山兔的时候。尤其是老山鸡和老山兔竟敢和鹰斗智斗勇。它们遇见鹰扑上来时,赶忙卧在地,腿爪朝上,鹰就没有机会抓住它的头部,捕捉一次它便用腿爪蹬一次,并发出刺耳的叫声。当鹰抓住它的头时,也不畏惧,瞅准机会,猛蹬鹰的下嗦囊,蹬得鹰哀鸣地叫着,光扇动翅膀却飞不起来。此时的山鸡或山兔早已在鹰哀鸣中逃之夭夭了。
看来,鹰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正应了一句话:打一辈子雁,却让雁啄瞎眼了。细想,也有道理。若一味地弱肉强食地发展下去,世上哪还会有弱小的生灵?哪还会有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