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孙丽君:山风吹来的传说
    孙丽君:山风吹来的传说
    • 作者:孙丽君 更新时间:2017-09-06 08:04:52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412

        一

    一道人迹罕至的小山沟里,大哥坐在爷爷的坟前放羊。家在山顶,羊在半坡,他陪爷爷坐在山的脚下,谁也不说话。

    墓地里只有一块石碑,倒是最前面四根石刻的拴马桩,看上去这家像是曾经有过比较排场的岁月。

    “祖上是大户人家吧?”不禁想问一句。

     “哪是,家里女人不旺,有的没娶,娶了的尽早早死了。”

    原来,这里没有故事。家里女人不旺,子孙怎么旺。人类自古只关注怎样束缚利用女人,不关注她自身的发展和生命,这下好了,陪爷爷的就只剩下这一个了才明白,旺女人才能旺家。几十年如一日,渐渐这里只剩下一座村落,一个大哥,一群羊和一坡的草了。

    “你们进家吧!进家歇歇!”

    “你们下来进家吧,我一个儿阑边(孤伶寂寞)地。”

     几十年中,如果碰到几次问路的人,大哥便会一再挽留,而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以至失语。所以,心里诸多的东西,渐渐模糊,那些渴望和欢喜也只能表达成三言两语。

    我们,感谢指路的大哥。大哥,也感谢这些多话的问路者。彼此的际遇,下山的路线,都不确定。相逢或许一生就这一次,我们出山还会遇见别人,而大哥的机会却很少,让我们彼此感谢。

    美人鱼孤独久了,也会爱上海盗。大概在贼船上受苦的痛楚,好过在大海里无尽头的孤独。

    人群,自有人群的好处。


       二


    一个村庄的起源,很简单。是三个避难的男人和一棵松树。

    三个男人带着女人,女人生了孩子,便是家。一家一家,慢慢成了村。随后,松树上的籽随风撒向整个山岗,一股股山泉从石缝中涌出,越聚越多,山泉是松树的女人。不久,它们的孩子也遍布了整个山坡。

    这里风水好,人丁兴旺,倒处是清泉孱孱,林深草茂,就取名“聚财梁”吧。谁做最大的头,三个男人无意争斗,最先等在这里的松树为他们的王,他们都是它的孩子。

    生存总有艰难,自然难勉风暴,日复一日的抗争,他们默默承受。不知过了多少年,三个男人已是耄耋之年,重孙也爬满山坡。然而,分崩瓦解却并不是因为战争。人越来越多,那些开垦的莜麦地,山药地却收不回足够的粮食。人人都去狩猎,采摘。渐渐,近处的山林也不能满足温饱。于是,把女儿嫁给三五个山头之远的男人,男人们也越走越远。终于有一年,他们的子孙中有一个因为偶然的机缘,听到了一个消息。

    下山走到一个很远的平地,那里的人们,发现了地下埋藏的宝藏。他们要把全部的宝藏挖出来,但缺少很多木头在地下建造宫殿。下山来的人听了,说我有木头。于是,他回到山上,砍倒自己的弟兄,一棵一棵,用背背下山,用骡驼下山,去和挖宝藏的人换钱。这个消息迅速漫延,整个山脉的人渐渐都知道了。他们觉得,呆在山上,人就永远是面黄肌瘦,孩子不得发育。于是,都去砍他们的兄弟,背下山换了钱,钱很快就多了,就挨着挖宝藏的人在平地住下来。         不几年功夫,大山只剩下了光秃秃赤裸的皮肤。于是,人的子孙都开始出走。卖了牛羊骡马,卖了木头,带着女人和孩子,离开了年迈的父母,舍弃了搭好的窝棚,房屋,场院,山泉,和老松树。

    人越越少,泉越流越细,老松树也随着村人的离开,开始一枝枝干枯。哪个方向的人走,它就枯那面的枝,直到村南最后一个老奶奶离开,它才和南面最后一枝绿叶,一起死掉,然后倒在了三个男人的坟头。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个人梦到了山上的故乡,于是不顾艰辛,回来探望。人不在了,泉便干了;人不在了,屋便垮了;人不在了,树便死了。

    村口,被风吹脱皮的老松树露着峥嵘的骨头,根根手指直指苍穹,像是在呼唤远走的孩子。上百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春夏秋冬,这个辉煌的汉子,仍是铁骨铮铮。

    这棵老松树,不知它死的时候是不是心有不甘,是不是还有留恋,或有遗憾……但它想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于是便是死去。可从古至今,死了那么多,世界还是那么艰难。可见,死并不没有什么作用,不管是死了谁。这个死掉的村庄和满目疮痍大山的像是白白为子孙牺牲了一样,没落下一丝感激。

     或许,想尽一切办法, 和世界一起活下去,留下来,才是覆盖复杂,创建永恒的好办法。


       三


    这是九月初,山上开了一坡又一坡的野山菊。

    我必须向它们倒谦,漫步其间整整一个下午,也没弄清它们到底有多少种花瓣和颜色。

    常说,人淡如菊。但在它面前,我惊叹到不能淡定。这漫山遍野的努放,孤独在高山之上,不闻人声,只听秋风,执着地开出了一场不为人知的繁华。究竟是为了什么?


    孙丽君,女,河北蔚县人,曾在《雪绒花》、《东方文艺》、《东南文艺》发表文学作品《二虎》、《过大年唱大戏》、《小镇名人》、《高福场记忆》等。人生信条:米粒之珠,犹有牵挂,始终在感恩中寻找,在感恩中等待,愿与你一起唤醒灵魂,找到快乐方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