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周静华:乡吟(五) ——我所认识的天津青年作家段家军
    周静华:乡吟(五) ——我所认识的天津青年作家段家军
    • 作者:周静华 更新时间:2017-08-23 11:02:16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508

                               一

    乡土,即家乡、故土。

    每个乡土都有自己的古屋老街,乡风民俗……这些都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乡土气息具有地域性,不会重复,不可复制,而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沉淀、丰富。乡土气息似乎有点“下里巴人”,上不了档次,但它清纯可爱,比“阳春白雪”更鲜活,能让人感到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故土是一个人最早的生活空间,是一个人的心灵之乡,同时也是一个作家生命的起点和文化归宿。家军在骨子里对乡土有着天然的热爱和深深的眷恋。乡村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也成为了他散文中无法摆脱的情结。

    家军的散文里结郁着浓烈的乡土情怀,他所描写的带有地域特色的乡土事物,一草一木都拟人化了,骨子里传递着农民的可爱与坚韧。他坚守着文学创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像个老农一样韬光养晦,以低姿态来描述细碎的平凡的事物,质朴淳厚,温情美好。

    只有真情实感的散文才能够震撼和净化人的心灵。

    余以为,家军的散文不仅让乡村出身的人感动,而且也会让每一个热爱家乡的人为之感动。自古以来,讴歌家乡的散文如云,但是真正能够打动读者的有几许?只有如吐露的真情,表达的真爱,才值得我们每一个热爱家园的人敬畏。当家乡成了自己讴歌因子的时候,这样的作家才会真正成为乡土的儿子。

    家军的散文带着粘稠的诗意,构成强烈而各色的“田园交响曲”,透露的是对土地的一腔深情:正是春耕的季节,家中很忙,爹早早就起来了,着手准备春耕。爹一件一件搬出蒙尘一冬的木犁,先轻拭、水洗,然后再用力擦,擦完后将它们晾在微微的晨风中。一切准备就绪,爹就坐在门槛上沐浴着晨光,悠闲地点燃旱烟,吧哒吧哒吧哒……

    在这幅明丽活泼的田园画卷里,浸透着笑意,浸透着农民的朴实而又浪漫的浓郁情调。

                                  二

    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乡土在文学艺术上有很大的作用。很多作家的成名作,或者说终生的主题,一般是从故乡开始。

    在家军的家乡,只要有人围在一堆儿,就有人连说带谝,就让他不自觉地站在人堆里,这里没有讲究,唯有快乐。正是这样的生活,让他的心灵跳也跳不出这个神奇又朴实的世界,他的骨子里已浸淫着民间文化的精血,让他不能自己。

    当然了,一个村子有一个村子的风景;一个村子有一个村子的味道。

    在乡村之间游走,你便会嗅到截然不同于庄稼地和原始村落的各种味道。不忘乡愁,记住乡愁。说小,是对乡土和父老乡亲的爱;说大,就是要我们不忘本,不忘根,是一个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民族情、家国爱的集中体现。

    由是,家军极少触及都市题材,他只在乡村里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精髓。其《小村之恋》、《故乡行》、《故乡的年》、《眷恋乡土》、《落叶归根》等一系列的散文都是以冀中大平原的农村生活体验为线,传递了燕赵儿女辛勤耕耘的顽强精神。农民生活虽苦,却享受着劳动的乐趣,农事活动里承载着“道法自然”的乐观精神,承载着生活的美好希望。

    这些散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对故土、对农民的神情歌咏。

    我们亦或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家军并不仅仅是在怀念乡土、讴歌农民,而是想借此肯定一种生活态度。

                                  三

       家军擅长将细腻的情感与知性视觉有机结合,他的散文,有一种回味悠长的意境和美感。平日司空见惯的人或事或物,在他细腻深情的描述中,常有发人深思的洞见与剔骨般层层深入的追问。

    而乡愁的味道使得家军的散文愈发的情深意浓了。

    正是这种剪不清理还乱的乡土情节,让家军一次次走进了故乡的乡愁。

    散文《故乡行》中的春耕是为了收获,家军的描写显得轻松风趣,诙谐自然,将一个游子的喜悦情绪悄悄地潜藏活化于文字中了,味道长足:来到田边,我熟练地解下牛车,套上耕犁,一手扶着犁柄,一手甩着响鞭吆喝着牛儿前行了。灿烂的阳光温柔地照耀着湿湿润润的土壤。一人一牛在故乡的热土上走着,被犁铧翻腾起的泥浪,好像丰收的硕果,吐出浓浓醉人的乡土气息,生我养我的土地呀,处处充满生机。爷爷站在地头儿,望着我说,军儿,还行,这出去几年,庄稼把式的活儿还没忘。我抹了抹脸上的汗水笑着说,爷爷,我哪能忘“本”呢。爷爷听后,捋着花白的胡须欣慰地笑了。

    从这些小故事中,我听到了一个乡村,一个家庭变迁的风声雨声,人生的沧桑紧连着时代的节律的跳动声。

                                 四

    农民的人文主义就是尊重自然,敬天礼地。

    家军以独有的味道表达着对农村文化的爱。他在散文《故乡的年》中这样写道:为了讨好灶王爷,除了供上糖瓜和粘糕来祭祀灶神,还为灶王爷的坐骑——纸剪的马,准备了一盘谷草、一盘黄豆或黑豆和一碗清水,烧纸烧香,叩头跪拜以后,就把灶王爷的神像连同纸马一起烧掉,边烧边说: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王上南天。有快马,有草料,一路顺风无阻拦。糖瓜枣糕香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待到大年三十日,再给灶王多供献。

    乡人对灶王爷的敬畏其实也是对生命的敬畏,他们是把灶王爷当作一家之主来对待的。家军就是这样把创作扎根于乡村人文文化的土壤里,并带给他潜移默化的感染,浓墨重彩的修饰,使他在创作中也像农民耕耘一样,是在享受劳作乐趣、欢欣,而不仅仅是为了收获。

    宽阔的视野和深扎土地的根性写作,使得家军的散文既接地气,又高瞻远瞩;既有细腻的描写,又有纵观全局的胸怀与气度。

    能够把乡土散文写出高度来、独特味道来是很不易的。

    多数乡土散文都是以个人视角和个性体验来感受乡村之痛或者乡村之美的,而家军的乡土散文在呈现地域特色的同时,又呈现出热爱家国的大气象,而其更多的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尽管眼前的路如登月般漫无边际,然而面对现实,我却没有权利逃避。因为,大地在赋予我生命的同时也给予我责任。”这是家军散文《心中有歌》里的一段文字。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我能理解他那时候的心境,尤其是他所说的那两个字“责任”。

    诚然,这是一种更高的人文情怀。

                               五

    家军天赋异禀,文学感觉异常敏锐。他的散文语言有一种“喧嚣”“造势”的特色。波浪排空,抵达极象。他写芦苇:苇塘被风一吹,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偶尔惊起几只野鸭子,会吓得大家一哆嗦。苇塘里大片的苇子,随风而摆却朝着一个方向起舞,它们裹着滚动的一大团一大团的带有泥土味儿清香。仰头远望,透过苇丛是那蓝蓝的天。野鸭、大雁、鸟儿在天上飞,遨游着无边无际的天宇。风儿看着自己的作品得意,就像抚爱着孩子一样抚摸着苇叶摆动,发出沙沙的轻微的声响,它们分明是在幸福的欢唱……

    这种语态、气势、气象属于家军艺术语言境界的创造。

    散文是诗意的生活,应该有一颗诗心去采集,把诗一般的乡土素材融入散文,让散文散发乡土气息,鲜活起来。

    在和家军的接触中,我曾戏谑:家军是我的跟屁虫。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错了。不知不觉中,我就要转身成了他的跟屁虫,言听计从,对错与否,已无力反驳了。

    冀中乡村的生活我并不熟悉,但通过家军强烈的描摩和渲染会把我的神思带入这片热气腾腾的土地;热火朝天的农事;热血喷突的亲源;热泪盈眶的暇想……

    至今,家军虽然远离了这片热土,但无论他走到那里,根仍在故乡,心灵仍在守候,一篇篇热量实足而精彩的文字会继续撰出。

    云层再厚它能不出太阳。

    就像一个少女,一夜间变成了女人。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去等生活的美好,只要你等待,它总有一天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