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乡愁,万端情结。
家军的散文用笔细腻,温暖感人,极易把人带入情境,让人融入其中,跟他一起去呼吸大地、乡野的气息;去聆听田庄、农家院落那喋喋不休的蛙声蝉鸣,还有那熟稔温馨和谐自然的鸡鸭鹅狗叫。他情于自然,他将故乡每一缕吹过的风,每一片飘过的云都当作生命的回归,将每片青葱草地,每一块圆润的小石都认作人性的光辉。
家军在散文《寻梦之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晚秋的雨,一直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人,被封在屋内。无聊时,便站在窗前瞅那雨脚扫过对面的屋檐儿。雨雾在街巷里蒸腾,雨迹如泪痕般在玻璃上缓缓地蠕动,把我的心淋回到了烟雨迷雾的故乡。”这是一段绝美的句子,用笔精致,非常绝妙。家军借一个“淋”字,就轻而易举地把思乡的情绪抒发到了极致。
诗人艾青曾经在他的诗中这样倾吐他对土地的深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用诗人的这句话来评价家军和他的散文作品,应该说是十分贴切的。在散文《眷恋乡土》中,家军用诗一般的语言,画一样的境界,表现了其热爱家乡的强烈愿望;“我即将远去的背影被一双双热切的目光牵着,那目光渐渐被拉长,最后变成了思念。”看见这句话时,我的视线瞬间模糊了,呼吸突然遏止。我沉默了很久……一个“牵”字情深意长,一个“拉”字缠绵悠长,两个字合而为一,将“思念”化作了地久天长。
走出农村在城市中的人只有一种地理距离意义上的疏离,而他们寻根精神永远没有游离母性的乡土。走进家军的内心世界,你很快会将浮躁交给宁静,将懊恼交给遗忘,将复杂交给简单,所有的焦灼与不安都会随着呼吸云散,从其童真和质朴中获取一份生活的快乐和安逸。
家军的散文往往都挥洒着智性和诗性的书写,激情、含蓄和张扬;给人一种幻想、一种痛苦、一种紧张、一种恬淡、让人在无奈中跟着诙谐或在沉默中会心一笑。在这种文学书写变幻交过程中让读者情绪迭宕起落。读人读文的欣心感觉让我也越来越爱读他的散文。“大家自然有种宏阔大气、小家碧玉文学风格依然让人感到真实和精神的慰藉”。
读家军的的散文,其实让我更多的了解了他的童年。他用生动活波的语言,用近乎完美的修辞,极尽丰富而美妙的想象力,把一个对我来说是个世外桃源的乡村描写的亲切、自然、古朴、如诗如画。他的文字时常会把我带入一个平时只有靠“胡思乱想”才能达到的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
相对于诗歌和小说,很多人认为散文的语言是不重要的,以至于认为散文是一种人人都会写的文体。家军则不然,他非常强调散文语言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散文也应是诗性文本,这是他对散文的评判标准,其实也是他对自己散文创作的要求。如果没有找到相应的语言,他是决然不会动笔的。如果他动笔了,那么肯定是他找到他想要的语言了。
家军的散文之所以一出手就是精品,原因就在于此。
散文的三个特点中,真实是灵魂,自由是翅膀,美善是肢体。家军正是在看似无形的轻描淡写中抓住了这三个特点。散文《故乡的回忆》是家军少有的佳作之一,表面来看,文章内容似乎平常,深里细嚼,却发现其写得很富有层次感:童年中,我有许多的伙伴,当然了,其中也包括一些很要好的女伙伴。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去打猪草,玩得可开心了。开心是开心,但不时的也会闹出一些“笑话”来。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班里一位孙姓的女伙伴突然不来上学了,老师让群儿去叫,可群儿去了功夫不大就跑回来了,说老师还是你自己去吧。老师不明就里,就亲自去“请”。不想,孙姓女伙伴见着老师亲自登门,大声嚎哭了起来,真是猫哭老鼠,假泪两行。如此一来,老师懵了。逼迫之下,孙姓女伙伴道出实情:老师哎,你一定要把俺和小军(也就是我)安排坐在一起,将来长大了俺要给他做媳妇儿。事后,闻及此传闻,我臊极了。而伙伴们闲来无事,却总拿此事寻我的开心……
不知何时,家军竟如此迷恋故乡。
在家军的笔下,童年时美好的,家乡是美丽的,生活是美妙的。他曾对我言:我不晓得别人看了这些文字会如何说法……我只能说这些文字还是依然如前,或者说其中也不无些许变化,然而我不能不承认我永在里边……因为我爱我写的人物,或者还不如反过来说,我文章中的人物被我深爱的缘故;这些文字依然有我的悲哀,我的快乐,或者说这里边就藏着一个整个的“我”。
故:所有的这些,让我们没有理由抱怨生活,没有理由不珍惜时光。缅怀旧的是为了新的憧憬,追忆过去,更是为了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