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周静华:乡吟(一) ——我所认识的天津青年作家段家军
    周静华:乡吟(一) ——我所认识的天津青年作家段家军
    • 作者:周静华 更新时间:2017-08-03 09:31:28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051



                               一


      我与家军有缘。


      与之相识,纯属机缘巧合,偶遇场景,至今难忘。


      南开大学的张铁荣教授是我仰慕已久的学者,为了让即将出国深造的女儿感受一下教授的博学与儒雅,享受一下入室弟子的特殊礼遇,九月(2015年)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带着女儿特去南开大学拜访。


      聊兴正酣时,略带一点孩子气、身材适中、健康结实、气爽神清的段家军敲门而入。这时候,先生自然会把家军介绍给我。军人、作家、机关干部、文秘……太多的标签,总会有漏掉的,仅接住这么几个。


      当先生言及家军除了上班、写作之外,还喜欢耕地播种时,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那个微信群里只知其名,不见其人,喜桑麻之乐,经常晒粮种菜,在我想象中已经退休的那个老先生“周瑜”。


     消除了陌生感,话题自然会很多。不管说到哪,总能被他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意境拉回来;无论扯多远,也一定可以还原到他悠哉乐哉的田园生活中去。他越说得沉醉,我们越听得神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或许内心向往过分强烈,或许心存愿望急需兑现。两天后,在家军的安排下,与教授同行,和作家为伍,与医生相伴的文化乡村之旅就真的启程了。


      家军带我们步入乡村的枣林摘红枣,进入田野掰苞米,踏进农家吃大锅熬鱼、炸蚂蚱,品宫廷小窝头……


      半天下来,就让我们充分呼吸到了乡野林间所散发出来的自由与清新的养分,感悟到了土地的醇厚与民风民情不再是美丽的传说。


      有了这次一起出游的经历,我和家军之间原本的陌生感不仅烟消云散,就连彼此之间的客套也变得多余了。博古通今、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博闻强记、个性十足、激情四射、精力充沛是家军留给我最初的印象,在日后的交往中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当家军活生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才能感到他真实性的存在着,每当走进他的文字却总觉得恍惚。他文字里所描述的情景离他现在的生活太遥远,可那种活灵活现的描述却使我时常感到奇异。


      我隐约感到家军就是一本厚重的书,一时间让人读不完;书中的故事充满了无尽的传奇,吸引着让人看不够。好奇心常常作祟,它驱使我一定要读读他,他的书我要看,我一定要认真看。


     “认识一个写作的人,最好去读他的文字。因为文如其人。”此话为家军所言,真的一点不假。一部好书,一篇好文,常常在静默中等待着一个爱它懂它的人去解;一个智者,一个读者,也常常在苦苦追寻中期待着能遇见一本属于自己的好书进行心灵的对话。


     我和家军似乎就是对方寻找的那个彼此。


                       二


    说实话,家军的散文作品引起我的注意,是近年的事儿。


    读家军的文章,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个性真实,直来直去,有感而发,缘情而抒,通篇流露着率真的情感。


    善于发现是家军散文创作的一个特点。


    靠着发现,家军为我们留下了冀中大平原上底层小人物的众生相。


    在家军眼里,故乡就是精神的家园,是心灵的滥觞,他就是故乡的私淑弟子。故此,他的散文中充满了对故乡及亲人的眷念,走进他的乡村世界,便会感受到那份原始的、独特的美。


    家军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一样飘逸,如淙淙溪水缓缓流进心田。他那散发着泥土芳香,质朴无华,亲切自然,清新纯美,充满着真情实感的文字不止一次将我柔软的内心击中,还使我常常不能自控: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鸟儿不知躲藏到啥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息着。一夜之间,故乡大洼里的麦子黄了。虽是初夏,蚱蜢多得像草叶,在麦子地里,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我随手揪了棵麦穗儿,放在手心儿里搓着,然后,嘴轻轻吹一口气,吹掉麦糠,手一抬,把那滚圆金黄的麦粒,倒进嘴里,慢慢的咀嚼,你会尝到一种微甜的、纯悴粮食的麦香。此时,我站在故乡的土地上,突然真切的感觉到,那大洼里成熟的麦子,烈焰腾腾。这感觉是那么的强烈,那么的让人激动不已。


    这些微末的生活场景都需要家军的细心观察、了解才能写得确到好处。要想获得好的素材,哪怕一个动作,一个细节,一句语言,正是有了这细心的观察,他才会把当今的村庄在其笔下刻画得如此有声有色。


                                三


    文笔隽永,是家军散文作品的鲜明特色。


    大凡熟悉家军的人都说,贯穿于作品中的那股激情,其态度是鲜明的,感情是充沛的。但细细观察,我却发现他的激情是内敛的。如《桃花红》,文笔婉转含蓄,如山间小溪,汩汩而下,潺潺而流;又如轻叙家常,娓娓道来。他把初涉爱情之河的懵懂、羞涩、忐忑,描写的淋漓尽致,却又内敛的恰到火候。


    家军对文字的驾驭有较高的技巧,这在他作品中都体现得比较充分。


    散文《荷塘晚歌》是家军的经典之作,此文我读了不下十几遍,每读一次,其感受也有不同。读了“夕阳已收敛去了最后一丝威力,天际也露出了一片火红,荷塘边垂柳依旧,而荷叶愈见风姿了,荷叶挤挤挨挨的,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荷花在他们的映衬下更显得超凡脱俗,玉立婷婷,像一群盛装仙子,似乎只要乐声一响,便会翩翩起舞。”一段,我便欲罢不能了,情不自禁地随着他的笔路,去感受其故乡荷塘那美丽的景致。“我们都仿佛沉醉在这晚风里,沉醉在这荷塘的暗香中,沉醉在蛙儿们的晚歌里。眼前荷塘里的那片晚霞,已不再如血,往深处看,是千朵万朵盛开的荷花,那儿是天堂。”


    这夸张的艺术手法,传神的文字表述,给我的是美的享受,是心灵的震撼。


      而这种朴实无华、生动活泼、韵味无穷的浸润着乡情乡音的字句,瞬时拨响了我心中那根乡愁的琴弦,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总是让人挥之不去。


    好的散文是让读者看一遍就再也忘不掉的,恰如青春时代邂逅的某个佳人,无意间已沉淀于记忆深处,在岁月的淘洗下,愈是远去,愈觉美好。


                                四


    自从家军的生命属于了乡村,他便与乡村有了难以割舍的情缘。


    家军生命中的乡村,临水而居,也就是他笔下多次提到的白马河。他从小在乡村长大,乡村有他的情,有他的痛,有他的根,有他的牵挂,他走得再远,依然情系在其中。


    应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可故乡在每个人梦里的颜色是很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可故乡的滋味却有的是苦涩有的是香甜有的是酸楚有的是浪漫。


    思乡,也因此有了种种的况味。


    在家军的心里和梦里,故乡是一幅温馨的水彩,尽管给了自己饥饿的记忆和撕心的痛楚,可更给了自己童年的五彩的梦幻。真真去回首往事,再仔细思量,没有父母的养育与故乡的滋润,哪里会有自己的今天?


    生活是路,活着就是行走。


    遥想当年,家军着魔般的一次次地回老家,并不仅仅是重拾儿时的脚印。我看到,在他的笔下,充满了丝丝缕缕无奈的伤感:故乡变了,已经不再是儿时模样,梦里的故乡是咋也回不去了,因为童年走了,不再回来。


    于是,家军的伤感铺天盖地。


    近年来,家军说他不敢回乡了。


    家军说他之所不敢还乡,是想珍藏着旧时的回忆,害怕走近已经面目全非的故乡,害怕那种美好的记忆会随风而逝。他怀恋的只是记忆中给他温馨的故乡,他宁愿把她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因为,故乡已不是从前的故乡了。


    家军是一个极其珍视自己记忆的人,因着太有情,太爱,便只能以看似无情的做法而完好地保留自己心目中的故乡。所以,他不愿回乡了。


    家军的乡愁是精神的,而非现实的。


    这是一种情感的依恋和怀念,是一种精神的维系和依托。


    由是:家军宁愿把异乡当故乡,并在异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


    一棵庄稼是一粒泥土生命的辉煌。


    生活和炊烟是一个庭院的魂;村庄和炊烟是一片泥土的魂。


    一缕云朵、一滴露珠、一场斜雨、都是一颗归乡的灵魂,都蕴着一缕淡淡的乡愁。一切东西都是有着自己的故乡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灵魂的,一条河,一滴水,甚至一缕清风或者是一声鸟语。


    生活中不是因为有了悲伤才忧愁,不是因为有了痛苦才哭泣,往往是一首歌、一段曲、一句话、一篇文、一个镜头、一个画面,就足以让一个人感动不已,泪流满面。


     “家军,如果有人读了你的作品后,能记住其中的一句话,那你的作品就成功了。”这是家军的一位恩师跟他讲的。


      佛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


      笑看花开是一种好心情,静赏花落是一种好境界。


      心中有美,处处莲花开。


        家军的散文不光有诗意,更带有禅意。




    个人简介:


    周静华:女,天津人。副研究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30年,曾为中国著名教育家、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文联主席李霁野秘书,现为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官方网站《天津文化信息网》的新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