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姚立立相隔两条旧街有一处院落,青砖碧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八进院落,清雅别致。相传这栋宅第为宋建炎年间所建,经沧桑风雨,至今已残败萧条。女主人姚琴清秀娟好,父亲去世后,静守偌大院宇,读书鼓瑟,自有一番天地。
据说姚琴家世代书香门弟,先祖是宋代大学问家,与朱熹齐名,曾同登岳麓书院讲学。到了父亲这一代,姚家收藏图书尚有几十万册。只是一把莫名其妙的大火将千年藏书焚烧殆尽,姚父眼望几代心血断送于己手,肝肠寸断,寝食俱废,几天后撒手人寰。姚琴眼望家道衰败,将一世情怀掩藏起来,料理丧事后闭门不出,将一应家事托付于家伯姚立立打理,自己潜心于琴棋书画。春花秋月,往往泪洒衫襟。自叹时运多舛,命运不济。夜夜与月相伴,时时将心事诉诸瑶琴,其声哀婉悠扬,如雨打梧桐,断雁声鸣,听之催人泪下。
若干年前,从千里之遥来了一群年轻人,博雅潇洒,倜傥风流,停驻姚村,研习风俗文化。其中有一个头高挑的金瑟,眉清目秀,通天文地理,晓古今中外,学识渊博,语言诙谐幽默,善吹洞箫,其声绵软柔韧,听之如饮香茗。那一日,得见清雅女子姚琴,金瑟便取出心爱的凤尾箫,吹起了那首凄美婉丽的招魂曲,只听到姚琴如痴如醉,神魂俱失。曲罢,相对而坐,谈古论今,说到姚琴家世,金瑟如数家珍,由宋至今,如江河日下,滔滔不绝。姚琴得遇知音,自将多年幽情诉于其人,一曲高山流水让整个姚村沐浴在月色之下。金瑟听后也唏嘘不已,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从此,两位年轻人出双入对,笑语盈盈,艳羡了多少有情人。一月有余,这群年轻人离开姚村。相别之日,姚琴几成泪人,秀眉凌乱,容颜含秋。两人握手言别,万千话语只留哽咽,真是天悲地哀!偏在这时,透骨寒风匝地而起,平添无数凄怆悲凉。
金瑟离去年余尚无音信,姚琴心事重重,茶饭不思。辗转打听,方知事出有因。当日金瑟与其他人乘船渡江南下,夜深人静,江面忽而刮过一阵阴风,紧接着狂风骤起,波涛汹涌,转眼间,大船倾覆,合船六十九人,无一生还。可怜那些江南秀士、儒雅才俊皆葬身鱼腹。其事轰动天下,半月打捞,六十八人骨赅得以重葬,独独不见金瑟其人。
姚琴得信,万箭穿心,一恸而绝。可怜一如花似玉女子,竟落得如此这般。姚琴心灰意冷,自然断了俗世念头,另扫一室,置炉焚香,青灯古书,月影相伴,过起了归隐生活。姚立立每当对我讲起此事,总是潸然泪下,摧肝沥胆。
随姚立立步入这座庭院已是深秋天气,枯叶洒落一院。姚琴挽青丝,素衣而出,互致存慰,欲语先泪。秋风时起,吹起一地落叶,盘旋飘转,如内心一般。姚琴将出一古琴,当风而坐,秀眉紧蹙。一扬手,琴声乍起,铿铿锵锵,其音悲楚含泪,与秋风相和,凉意逼人;其声渐转柔顺悠扬,如清流溪水,温润细滑;稍后音变尖细,愈拔愈高,渐渐高不可及,心疼头裂随声而生,酸楚悲凉,无边无际。铿然一声,琴弦崩断,但见瑶琴双手抱琴,转身向墙壁奔去,姚立立惊呼而起,然为时已晚,琴碎人亦倒地。几经抢救,姚琴才脱离险境,苏醒过来,已对往事全然不知……
如此刚烈女子,天地愧对!想那金瑟随清流而去,已然不顾身后一切。姚琴既已将你视为知音,以身相许,你又何必随天地造化而去?枉费了她的一片苦心……
对姚村,全是伤心!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还是决定离开姚村。姚琴已然忘却了所有,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吧!
又要离开姚村了,关于姚琴,我对姚立立再三叮嘱,让其尽可能照顾好这个孤傲女子,看将来如能痊可,找一户人家嫁了去,只要没有了灾难,也便是她的福了。与姚村告别,秋风渐紧,傍晚时分,残阳如血,走过一段路程,回头再望,姚村已是模糊一片。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姚村了,我想。
三天后,姚立立远道托人捎信,当时我正在读一本怎么也看不懂的上古之书,文字古怪,书页枯黄,像是隔了千秋万代。捎信人说,那个杳无踪迹的金瑟昨日午时三刻出现在姚村,随后携鲜花去医院看望姚琴。金瑟出现的一刹那,只见姚琴眼光一闪,一行清泪悄然而落,随之一声长长的叹息……
我只觉得眼前一黑,真是天旋地转,眼前忽而出现那残阳如血下的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