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郑永涛:郭氏蒲公汤
    郑永涛:郭氏蒲公汤
    • 作者:郑永涛 更新时间:2017-06-02 09:05:35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98

    这年头,对于我们而言,蒲公英已经成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野生植物了。说它熟悉,是因为在过去蒲公英是很常见的,田间地头,坑中河边,无处不有,随处可见。说它陌生,是因为近年来随着荒地的开发和除草剂的使用等原因,蒲公英数量锐减,几近绝迹。但偏偏是这么一种不被重视的植物,却食药兼用,有着异常高的价值。从食用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寻常野菜,可生吃,可凉拌,可炒食,可做汤,味虽略苦,但却清香可口,越嚼越有味。饥荒年代,不知它帮多少人渡过了难关。从药用角度来说,它的价值就更高了。蒲公英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癌之功效,是中药房里不可或缺的一味良药。普普通通、自生自灭的蒲公英,却是一身宝,且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品格着实令人钦佩。


    近来我对蒲公英的浓厚兴趣,来自一个老同学独创的一道特色菜——郭氏蒲公汤。我的这个老同学叫郭彦辉,他从小热爱厨艺,经过多年苦学终成一名出色厨师,在我们当地小有名气。他对厨艺的热爱不仅体现在对烹饪技艺的不懈追求上,更体现在对新菜品的钻研创制上,蒲公汤便是他创制的最得意的汤菜之一。自去年秋天第一次尝到蒲公汤,我便被这道菜深深地迷住了,每到他所在的饭店必点此菜,时至今日丝毫没有味觉疲劳。而通过多次的观摩和请教,我也终于大致了解了蒲公汤的烹制过程。


    按照彦辉独创的蒲公汤烹制工序,需先将去了根、洗净了的蒲公英切碎放入汤盆中,均匀沥入鸡蛋清。然后,取少量咸蛋黄炝锅,加水后再向锅中放进切成丁的香菇、草菇、鸡腿菇和滑子菇,并加入适量的盐、味精、鸡粉、醋和胡椒粉进行调味。汤沸后,将汤倒入放了蒲公英和鸡蛋清的汤盆中,稍加调和,即成蒲公汤。


    此时的蒲公汤,汤汁乳白中晕着淡黄,蒲公英的碎叶碧绿圆润,鸡蛋清洁白如丝丝白云浮于汤面,菌丁黑的黑,褐的褐,白的白,点缀在汤面上,使绿白相间的蒲公汤多了一层厚重感。用汤匙舀一口送入口中,咸蛋黄的绵醇、鸡蛋清的鲜嫩加上蒲公英的清香,那种味道之美,实在难以名状。一口一口咽下去,顿觉口胃生香,回味无穷,禁不住要再来一碗。对于我而言,蒲公汤有着神奇的魔力,总是让我欲罢不能。


    其实,除了蒲公汤的美味,这种野菜汤的药用功效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在这个食毒时代,能吃到绿色无污染的野菜已然成为一种奢望。而蒲公汤作为绿色媒介,在我用舌尖轻触它的那一刻,将我与自然、与健康完美地联结到了一起。


    明春,我要手持小铲走向田野,在春风中去挖野菜,去寻找蒲公英那清纯而美丽的身影……





    郑永涛简介




    郑永涛,笔名土生,男,1984年生,河北邯郸人,毕业于江西大宇学院中文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语文学习报》、《作文周刊》、《河北日报》、《河北法制报》、《河北农民报》等多家报刊。曾在北京空军某部服役。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