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贺绍俊:茶道的文化祛魅
    贺绍俊:茶道的文化祛魅
    • 作者:贺绍俊 更新时间:2010-05-09 05:33:07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828

     

     

      我把《茶道无道》理解为一部关于茶文化反思的小说。

      我们仿佛进入到了一个文化至上的时代,文化具有了金子的效应,谁拥有了文化,谁就有了身价。于是文化也被人们打造成金箔,可以贴到任何物品上,凡是贴上了文化金箔的物品,便金光璀灿,耀人眼目。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文化至上的时代,有多少虚假的东西凭着这文化的金箔而欺世盗名。廖琪正是把茶文化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来进行反思的。一方面,我们能够从小说中学习到很多茶文化的知识,体会到茶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通过廖琪对茶文化的反思醒悟到功利化的毒汁是如何侵入到社会的肌体的。小说描写了一个茶香四溢的南国乡镇。在这小小的香城镇,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也许正是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就会在茶的上面赋予太多的欲望和功利。故事由此便展开了,一切的悲欢离合都是由茶引起的。秦家和贾家都曾经是沼安县的最有实力的茶商,为了争夺第一而结下的仇恨,秦家几乎遭到全家血洗的灾难。所幸的是,秦文辉与罗明理带着他们的后代凤丫和志高逃脱性命。正是这场由茶引发的灾难铸就了秦文辉和罗明理各自的人生哲学。秦文辉后来改名丁世昌,经营一个小小的“正气”茶庄。他深谙茶文化的精髓,因此茶庄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丁世昌看来,做好茶生意,不仅要懂行,而且还要讲茶道茶德。什么是茶道茶德?丁世昌说得很明白,茶道就是将喝茶当成“和平之饮、清雅之饮、淡泊之饮”;而茶德就是“大凡与茶有缘的人,也是礼信之士”。这既是丁世昌的人生哲学,也是这部小说的主旨所在。罗明理却是走的另一条道路,他对茶知识以及茶文化的了解并不下于丁世昌,但他因为利欲熏心,就完全背离了茶道茶德,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凤丫是丁世昌的亲生女儿,她不仅接续了父亲的血脉,也继承和发扬光大了父亲的精神。更可贵的是,凤丫还把新时代的精神贯注到了茶道茶德之中,因此,书中就有这样的感叹:丁世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旧式“茶仙”,凤丫则是一位大慈大悲、大彻大悟的现代“茶观音”。通过凤丫的为人处世的姿态,廖琪重点批判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发展经济上的错误观念。一味地强调发展经济,却忽略了真正的民计民生。这些年来,人们一直爱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小说中的沼安县就是如此,他们以茶文化搭台,确实也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凤丫始终是对这种做法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本人淡泊名利,而且还在于在她的心目中茶是属于广大的劳动大众的,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损害了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广大茶农的利益。她凭着她对茶文化的了解,帮助家乡发展起了茶业,但她本人放弃了董事长等一切功利性的东西,到深山与茶农一起建设起茶叶乌托邦,真正体现了茶文化的平民品格和普世精神。

      廖琪对茶文化的反思其实对整个社会的文化热都具有一种普遍的意义。出于世俗利益的目的而打出的各色各样的文化招牌多半都是对文化本身的一种亵渎。在这样的背景下,凤丫这样的充满理想色彩的人物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反思文化显然不是否定文化,而是要通过文化祛魅从而恢复文化的本真内涵。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