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的三月,我随绵阳一行著名作家到鹤鸣书院的遗址----游仙梓棉的鹤鸣采风,感悟了鹤鸣书院的奇异和“耕读传家”文化的真谛。
鹤鸣书院是绵阳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前身叫“白鹤庙”,又称“翰林院”,是当时朝廷的公办学院,是千年古庙办学发源地,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乾隆二十八年,李调元到此学习,并于同年六月初四,进京中了状元。此后,该院引起了朝廷重视,并取名“鹤鸣书院”。 1898年,光绪帝预推新政,指派李鸿章撤除“鹤鸣书院”。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死亡。由于“鹤鸣书院”在教学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广大学者的要求,朝廷再次指派李鸿章重建“鹤鸣书院”并改为梓棉小学。 如今,一度名播八方的白鹤庙已经荡然无存,曾经风光无限的鹤鸣书院也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两株千年古柏诉说着书院的传奇。然而这里长时期积淀下来的重教遗风仍然非常浓厚,浓浓的耕读文化已然植根其中。 这两棵树,我不知道是谁在这鹤鸣书院种下的,我已无从考证。如今,这两棵树,这两棵古树仍然枝繁叶茂,与“四川好学生” ①同在。
“耕读传家”文化,在传统家风家训中是最基础的基础,支撑着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梓棉的“耕读传家”民俗文化中鹤鸣村的鹤鸣书院不无关系。
一场春雨过后,古树爆发地枝枝新芽,新芽凝结成一朵朵小花蕾。花蕾绽放,铺满树梢。花期不长也不短,花儿那样的美艳。花儿凋谢,嫩芽上粒粒种子垂挂树枝。夏天 ,鸟儿来到十分浓密的树叶间,休息。秋季,种籽成金黄金黄的种籽,好像在与春天油菜花PK!
古树准备过冬。整个冬季,一贫如洗的古树在寒风中颤抖,心却永远活着。风雪后,又一个春天到来,抚摸着它新添邹纹,孤独的枝头拱出了一树带着微笑的新芽。
周而复始,转眼,已经是一千年。树,也变成了千年古树!
(①注:在鹤鸣书院的简陋大门右则,有人写着大大的几个字:“四川好学生”。许多来访者与之合影之。)
[作者简介]卜舒:四川省作协会员, 四川省网络作协会员,安微省网络作协会员, 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某杂志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网、风起中文网、红袖添香专栏作家。写作文学作品千余件,在《参花》、《四川人文》、《左诗苑》、《青年文学》、《剑南文学》等省以上刊物发表过作品;公开出版有《卜舒小说散文集》、《唱给西蜀的歌》和《西蜀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