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周森林:乡愁是故乡的日出
    周森林:乡愁是故乡的日出
    • 作者:周森林 更新时间:2017-02-24 09:26:50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001


    人生旅途难免要去很多地方,也不乏去很多风景名胜之地。但凡到过一地,我习惯打听所到之处是否有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值得探访与流连,以致于不愧到此一游。若是到那些有山、有海之地去,也不乏有人会向你推荐去高山之巅看日出,去大海之滨看旭日升腾,去领略日出之初洒向大地富有诗意的一抹阳光。有些景区还会对一些观日出的最佳位置加以推介来招徕游客,如庐山含鄱口,泰山的日观峰,黄山玉屏楼、清凉台、白鹅岭、排云亭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观日出的最佳之地。如青岛、大连、三亚甚至海外的诸多海滨城市,她们都有很好的临海观日出之佳处,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我因而一一错过。

    记得最清楚的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去庐山旅游,当时还是改革开放之初,旅游热潮在民间才刚刚兴起,旅游的物资条件与设施还相对匮乏与简陋,趁着暑期我们去了一趟庐山。当时庐山游人也已经很多,有点人山人海之势,住宿较紧张,我们就只能就宿在牯岭镇庐山小学的教室里。那时人年轻对什么新鲜事物都好奇并充满兴趣,一拨年轻人就相约要一起去含鄱口观日出。观日出可是要起早床的。那天早上我们原本以为起了个早床,急促洗漱与用餐完毕之后就出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队伍,翻山越岭向含鄱口直奔而去。但具讽刺性的是,人还在去含鄱口的途中,阳光就已从绿荫如盖、密匝匝树枝罅隙中洒落到山涧与山道的石径上印下斑驳的光泽。待到含鄱口时己日高万仞,阳光普照。以后,我虽然又去过几次庐山,也就没有刻意到含鄱口去观日出了。

    观日出要起早床,有时还需要在观看点过夜守着黎明的到来,更要有天时地利诸多条件才能够领略到旭日东升的美景。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有观日出的雅兴,并由此写出之作更是锦篇迭出,汗牛充栋,读之能够从中品其味、感其悟。如:白居易《忆江南》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怎不忆江南?”,这是诗人在苏、杭两地长期任官阔别十二年之久后写下的忆江南之作。其追忆江南的美好,是因为有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绿水如蓝、江山如画的美景!

    古代诗人游历庐山写下了很多诗词名篇,但尚未读到有观日出之作。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是在日悬中天时写下的诗句。

    清代乾隆皇帝多次游历泰山,登泰山观日出而写下多首诗作。如《己酉八月登日观峰看日出》:“梦断天鸡喔,起看旭日升。遥闻青海沸,瞥见彩云腾。烂锦飞千丈,金波涌万棱。扶桑真有望,放眼快先登。”。据传乾隆当时是夜宿在山顶的碧霞元君庙里,次日才会有“起看旭日升” ,才能领略到霞光万丈、彩云翻腾、金波涌动、登高望远之壮景!否则,若是起早床而登山,恐怕与日出之美景要失之交臂了。

    诗人泰戈尔有过这样一句观日出的诗句:“白云谦卑地站在天边,晨光给它披上壮丽的光彩。”写得灵动与隽永。而诗人徐志摩于1923年在泰戈尔访华前夕写了一篇文章《泰山日出》:“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我的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诗人并没有着力描写泰山日出的美景,而是以“泰山日出” 的情景与幻想结合在一起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之情。

    作家巴金1927年在赴法国留学途中,在大洋的邮船上也写下了《海上日出》:“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 这是一篇追求光明之作。

    最令人新奇的是作家刘白羽的《日出》,写的是在回国的飞机上观日出,他在文中写道:“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第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再向下看,云层象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以此来讴歌新中国的瑰丽。

    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太阳东升西落,金辉照耀着大千世界、山川河流。既有云海日出的美景,也有长河落日的艳丽,它撩人心弦,令人心醉神驰。然而,最令我心醉与忆念的是故乡的日出…

    故乡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名胜遗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之地。但那个偏隅在涨渡湖西岸的小村庄,山山水水、日月星辰却一直萦怀在脑际近半个多世纪,仍然停留在过往的历史记忆中。故乡有一个叫夏家咀的地方,曾经有个小渔村,一九五四年被大洪水淹没后村民逐渐搬离而消失,但留下突兀的岗坡、湖咀、耕地。其北边濒湖并有数丈高由水拍浪花冲撞而形成的黄土崖;南边则是一湾长满莲藕、芦苇、蓬蒿的湖汊;东边向湖面突伸,湖水烟波浩渺。夏季湖水高涨时它三面环水,有些年份若遭遇大水它会成为孤岛。初春与秋冬湖水消退时,它与湖滩、港汊相延,若碰上好年景,肥沃的田野稼禾无际,湖湾港汊水美鱼肥,是一个地道的鱼米之乡。

    我年少时经常与村民们农耕在那块狭小的弹丸之地,一同从土地里、湖水中讨生计。在那“以粮为纲”的年代里,村民们并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起五更睡半夜、披星戴月地进行着“改天换地”。可谓是“鸡未啼鸣披星出,落日西沉人未归” 。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迎来了黎明,迎来了曙光初现、旭日东升。偏辟不名之地的夏家咀是故乡观日出之佳处,那一帧一帧日出的画卷彷佛就在眼前…

    春天,当东面遥远的大崎山青黛的轮廓之巅一泛红、曙光初现,继而粉红色的旭日从山尖露出半月形,将天际照亮。当太阳逐渐升腾、逐渐变大、变圆、变成巨大粉红的圆盘。此时光线柔和,你可以用眼直视它,甚至可以目测它的大小。旁边的云朵镀上红晕如织锦一般。湖滩从黑幕中苏醒,春花灿烂、野草绿茵。湖水从灰白变成光亮,湖光山色披上蒙胧晨曦,随着太阳跃离山尖,它逐渐变小,光线也变得耀眼刺目,湖面变成波光粼粼。

    夏天涨水时,湖面汪洋一片,水天一色。站在这个湖咀上,北面可见惊涛拍岸、碧水蓝天,东边极目尽处滔滔湖水彷佛直抵大崎山脚。当太阳从山顶初升时,一条红色光柱倒映在湖面,可以从那遥远的山麓一直延伸到眼前,甚是壮观。湖面渔舟点点,帆船游戈,水鸟飞翔。南边港湾湖汊里,荷叶莲花沐浴着旭日清辉呈现出诗情画意。

    秋冬季节,天寒水瘦,湖水退缩到湖区南端的深水区,大面积湖底露出,形滩头、湿地,鱼虾贝类甚丰。过冬的候鸟云集,嘶鸣与飞翔。当冬雪覆大地、银装素裹之时,旭日从白雪皑皑的山顶喷簿而出,你可以领略另一番金银双色交辉般的壮景…。

    那故乡日出之美景它伴着我长大,我没有刻意地去寻觅,在我少时生活与劳作中不经意地经常撞见,尽管这些画面久违了近半个世纪,但它像一种乡愁印在了脑海中。

    今年春节期间,在亲朋好友的交谈中得知地方政府在规划新农村建设的计划中,拟将故乡建成旅游渡假村并已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当我们欣喜时,我期盼着蓝图变成现实。在它成就之时,我这个久离故乡的游子,希望人生轨迹划一个圆,重新返回故里住上一宿,去观赏那黎明时故乡的日出。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