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叶梅:哈斯乌拉的时光
    叶梅:哈斯乌拉的时光
    • 作者:叶梅 更新时间:2017-02-24 09:25:09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38


    近日,蒙古族作家哈斯乌拉文集由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出版,哈斯乌拉先生几十年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他的文集汇集了多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评论,还有一部读来令人感慨不已的回忆录。

    在这部回忆录里,哈斯乌拉以坦诚的胸怀,将过去的时光加以淘洗和反思,记录下内蒙古草原一段不可忘却的岁月,它既是个人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当年这位出生于科尔沁草原的农家孩子,走进拥挤的求生之门,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恰逢“文革”来临,少不知事的年轻人很快浸入一片激烈、愤慨的混乱之中,经历了剑拔弩张的相互斗争,感受到被批判和孤立的恐惧压力,从狂热到失落,从天之骄子到迷茫困惑,走过了一段难熬的时光。他写道:“一滴苦水亦能看出‘内乱’的惨相。我在45年后整理和原文抄录给我贴的大字报,并写进回忆录,只是想让人们知道文化大革命是个什么样的运动,而这种运动对干部、群众以及学生们有着怎样的精神摧残。”大学生哈斯乌拉给舅舅的一封信里用了两句大字报上抄来的口号,差点被打成“内人党”,遭到同学的批判;而平素备受尊重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更是一个个成了牛鬼蛇神,知识无用论成了流行的口号……那些痛苦的经历本让他不堪回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哈斯乌拉连母校的大门都不愿踏进,就是因为当时的情景让人太难以承受。但时隔多年之后,作为一位卓有追求的作家,他在塑造人物、书写时代、表现生活的同时,也不能不向人性的深处开掘。他一边思考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一边叩问人性的善恶,深深感到对于历史应有一份责任和担当,应该面对历史的真实,将自己的思考提供给后人。

    哈斯乌拉的回忆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颇有歌德之风,他还原真实的历史,尽量避免偏见,用事实说话。恰是如此,那些经他披露的往事更具有引人思考的力量。为何同为平常人,会在一夜之间变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为何普通人性会变得如此疯狂?那个10年还会重演吗?哈斯乌拉以一片赤子之心,以严谨的创作态度,不惜耗费大量精力,在自己多年记忆的基础上,又多次进行了深入采访与核实,力图书中涉及的事件准确无误,前后五载,三易其稿,终得此书。

    哈斯乌拉是一位生活积累十分厚实的作家,年轻时就注意观察体验,及时记录下来,到中年时“那十几本写得七月猪毛草一样的日记,一下子珍贵得如同生命”。高考前的恐惧和梦想,“文革”中受到的倾轧,自己走过的每一座城市和乡村,他在日记里都有详尽的记载。“我的过去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我,指点稚嫩的童年,壮阔遥远的未来。”除了文字,他的回忆录里还再现了他在漫长的时光中一些宝贵的收藏,有老红军的赠言,延安宝塔山下的纪念印章,还有1966年参观广交会的纪念门票、 大学生免费临时乘车证、1元2角钱伙食费的借条等等,这些被翻拍成图片的“文物”历历在目,成为清晰的实证,为这部回忆录增添了许多真实性和史料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哈斯乌拉回忆录正是重新审视过去的时光,让读者与之对话,审视历史也审视自己,从镜子中更好地看清世界与未来,可谓意味深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