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不起的情缘
----结交忘年文友青年女作家乔桦传奇
(一)
大约两年前,在博客互访中,我发现了一个昵称叫“小黎”的博客,只大略浏览了几篇博文,即禁不住地喊出了“好”。此后持续浏览了一段时间,好像也曾给点评过,不知又忙什么了,竟然忽略而“断访”,但脑海的印象并未消除。
2015年深秋,刚刚度过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70”主题的旋律还萦绕于广阔空间时,一个昵称叫“白露为霜”的访友,出现在了我的博客上,而且有几句足可使我心窝暖烫的留言——什么“对不起啦”,“因忙未回复啦”……更称我“尊敬的老同志”。当我从首页画面断定是改换了昵称的“小黎”时,心想这位素不相识的东北女士,又主动来访,对我这等年迈老人还如此热情和礼貌,确实使我很受感动。
随即浏览其博文。啊,这多时间未访,她还真发表了不少文章,内容也显丰富,一连看了几篇,觉得比原来更好。尤其看到她的新作《血色玫瑰》应时出版,原已出版的《血色花季》等有关信息也予以披露——这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十个一’工程”及《三江抗战文丛》中的两部专写东北抗联巾帼英雄的著作。我在赞叹不已的同时,竟萌生出欲索取其著作阅读之意。至少是想看东北的抗日壮举与内地及咱沂蒙有何不同。于是我谦虚地回复她说:我乃离退老干部,已入耄耋之年,自觉不配接待您。但我猜想您就是“小黎”,曾被您的文笔和美文所折服。今天又拜读了你几个网页,其中还有俺沂水老乡夏云杰(军长)烈士的事略,那是早年闯关东的有志而成仁者,感到很亲切。我接着冒昧地提出了与她交流作品的欲求。她很脆快,随即答应,并首先加我为好友,以便开通QQ互相提供地址。
这时,我从其博文中已知她就是佳木斯市抑或黑龙江省知名青年女作家乔桦——桦川中学语文教研员、中教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县作家协会主席、佳木斯市东北抗联研究会副会长、佳木斯市党史研究室特邀研究员、《东北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她还是县政协常委呢!这么多“桂冠”。已出版纪实散文集《血色玫瑰》、与人合作出版《血色花季》、《东北小延安—文化名人谱》、小说《小资女人》等100多万字的著作。出于对其欣赏与激动之情,诌了一首七绝诗句,写成挂幅式书法,随寄书一并寄给了她。诗曰:
乔木林中桦独秀 文笔飞扬写春秋
抗联战史文字在 流芳后世无多求
寄出后又觉得太仓促,有些愧悔:人家何止只写抗联战史而“无多求”啊?当然抗联题材的写的不少,但其他题材的过去就有,未来——在聊QQ时她曾告诉我,除一部长篇小说正在创作中,各种体裁的作品也已安排得满满的。
有了QQ与多次会话,聊得随便些了。是感觉也是事实,不知为什么我好像“关注”起东北来了:比如我1931年农历8月初8的生日,经查《万年历》对照,正是9月18日——“9.18”事变!啊,我怎么偏在这个日子出生呢?难道为“抗日”而出生?难道从上小学至今一直爱唱《松花江上》等流亡歌曲也与此有关吗——后知晓,乔桦祖籍就在松花江畔。再说近年,我外孙大学毕业在北京偏偏爱上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姑娘大学生;还一个相近的亲戚男孩在吉林大学毕业后,也是与一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同学相恋结为夫妻,现都在我身边;如今又遇上了乔桦。不是机遇也是巧合。我随意说给她后,她却说:“这是缘分,我自从在博客上看到了你的照片,就眼熟,似曾相识……”她一说到缘分,我又想起了这样一桩事:我父亲是文人,对起名字很讲究,他规定的俺兄弟们姓名最后的名字都是“木”字旁,是否是为姓氏“宋”,辈分“树”,加起来凑三个木?比如我们兄弟5人,大哥是“桐”,二哥是“枫”,我是老三,四弟是“松”,五弟是“荣”,不知为何唯独我的名字没有“木”字,是“声”。我知道从我上学认字,父亲和哥哥们就议论过多次,曾设想过“枡”“㮐”“梓”“桦”。我还大声地喊愿意用“梓”或“桦”呢!父亲琢磨来琢磨去,就非要坚持“声”字不可,到底不知为什么,就这样持续到了现在。今天我却自不量力、亦或异想天开、还难免是牵强地与“缘分”二字挂了勾——也许我父亲有意把这个“桦”字,让我留给下一代的乔桦吧……真如笑话,故而从未好意思与乔桦说。
(二)
她先收到了我的拙著,开始说“您的书我在拜读中,穿越山高水远的距离,您传递给我的是一个老人对生命的挚爱。”没多少天又说断断续续读完两本了,是说的《博客岁月》和《短篇小说集》。并且说:“从您的作品中,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感动。这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来源于您——一个建国前就参加工作的资深革命老人,一个80多岁风烛残年的耄耋老人,您在黄昏暮年能够写出这样有分量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接着说的我的短小说:“每一篇都饱含深情的文字,呈现给读者的都像是一幅幅风俗小画……”这些语言我已感到过誉,但更可贵的是给我指出了不足:“部分篇目,写得像散文,或者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体裁呈现不明显,人物刻画不够鲜明”;“标点符号用错了不少……”等等。最后却鼓励说:“总体来说,瑕不掩瑜。您的作品给我这样一个年轻的晚辈以昂扬向上的美感。”对另一本《沂蒙乡韵》散文集,她说“快读完了,挺感动的……向我展示了我不曾熟悉的沂蒙风情。在某种程度上也补充了我对中原人文历史和当下主流背景文化的认知。”她还打算写点评论。 我当时真的很激动。我的作品曾给了不少人,可反馈的基本都是宠奉虚悬的吹气,几乎没一个像她那样实事求是既恰如其分地予以肯定,又有针对性地指正,何况我们才刚刚认识。为此,我衷心地感谢了她。好像还说过“早遇到你这个老师,俺的作品会比现在好……”我把这看作是她“真诚”的表现。
时不久,她的“真诚”再次打动了我。那是我们有了初步交往之后,她问我青岛距临沂有多远,她最近要去青岛办事,准备借机来“拜访”我。我能值得她来“拜访”?怎不受宠若惊?却也告诉了她交通路线,表示欢迎她来做客。几天后方知,她因家中发生了事情,从青岛急赶回去了。而她把家中发生的不甚光彩的事以及去青岛办的私事且未办成,都具体地和我说了,再加上此前和我说的她已没了父母及家中各人的身世等,这些纯属私家隐秘之事,一般是不向外透露的,她却毫无顾忌和掩饰地如实和我说了。我不无疑虑地向她提及时,她说:这没什么,信得过嘛!而且流露出:看到我的照片里,要嘛是亲戚朋友,要嘛是低层贫困百姓和基层干部,没有“高高在上”的官架子。似是有了一定的感情。
她到青岛办的私事未能办成,我很同情,顺便让我在青岛的一位好友给打听了下有关的情况,只是了解情况,无可帮助,我告诉她后,她却说“过意不去”,表示感谢。从此,我们闲聊的话题又深了一步。让我想不到的是,我们在互相倾诉私家情事时,我说到我只有3个女儿,小的已过了50岁,没有儿子,她淳朴自然地说:“我就做你的第4个女儿吧,我49岁……”。我惊奇地立即回话:这可使不得,担当不起啊……可我若有你这个好闺女,我一生值得欣慰和荣耀的了。相互间又说了许多亲热的话。尽管如此,我觉得还是妥善理顺一下为好。我说,我这年龄段,不好说何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没必要自找多余的事端,我们还是实事求是地对待吧,在感情上可以崇高的父女亲情互相倾注心中的情思,在表面上还是文友。她却说:“您就是亲人,就像父亲一样”,“只有您让我觉得像我早逝的父亲……”
(三)
从此,纯真的忘年之交加上了亲情的关爱,且又出于珍惜和期望延续,我们的QQ网栏犹如燎原烈火聊之不竭。小乔用“盲打”、我用“搜狗”打字方式,毫不亚于语音或视频效果——考虑到有不便公开讲的语言,故选择文字聊天。只要有空闲,每天就相聊或者留言。至今年3月末,已写满了几十个QQ网页;从4月改用手机微信,更为方便了。
通过如此高频率的聊天,让我明显地感受到:情缘魅力再度展现,绵绵亲情随之升华!
也许是亲情深如海,重如山,初建犹感新鲜,永远也道不完,所以在聊天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比如我们对各自家的基本状况,包括家庭成员及身世、子女及前途,以及生活、处境、健康等诸多方面,非常坦荡赤诚地畅聊,无论是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话,包括调侃和开玩笑,有话随便说,很快就像一家人那样相互熟悉而无拘束了,不仅有的名字和网络昵称都知晓,甚至性格和爱好等等也有了印象。比如乔桦高大帅气干公安的的爱人、大学毕业后暂被应聘执教的独生女儿及娘家、婆家的老少我大体能说得出;我的家人、女儿甚至全家成员及其组成,她也大致知道。某些甚详细的情节,如她6岁时母亲即病故了,但母亲的形象,如何心灵手巧及村里人没不说好的这许多方面,她都记得清,说得出。她的大姐因心脏病去世时才50多岁,她悲痛得多少天不思饮食夜难眠,她说她心脏不好就是那时得上的。当她知道我是再婚,而且两家子女关系很好,时常一起和聚餐时,她十分欣赏,说“真好,真好”,还夸我做得对,做得好。从而紧接着问候、祝福、关照及邀约等情事,也就跟至而来了。如乔桦禁不住地几次邀请我和老伴去佳木斯住段时间,她要包揽来回的机票,我已很感动。很快春节到了,她欲表达孝心,准备寄送东北的年礼物品,但因病住院耽误了,表示歉意,却也发给了我个迟到的红包。她住院我当然关切并问候,她却很感激的说:“虽然遥远,却感到了您的温暖,从而有了思念。”平时,最频繁的还是乔桦对我的“交代”,几乎每次聊完话后,不是借故我年龄大就是天冷或天热,叫我一定“保重”身子;再就是像“只要有机会,我好好孝敬您”、“若相隔近便,我常去看您该是多开心啊”……这类话语不知重复了多少遍。
今年秋收刚过,乔桦用快递邮来了她家乡一小块地方培植的用于国宴、价格不菲的名牌“珍珠大米”,要我和老伴自食,有助健康长寿,我们很受感动,便买上一箱沂蒙苹果,又塞进一小袋小米回馈,她不满意地说是孝敬老人,不能这样做。我过生日和逢某些节日,她都给我发红包,却不让我给她发。我同情她因长期熬夜写作累出了病,且有心脏病迹象,故告知她我这方面的防病体会,并寄给了她急救药物——硝酸甘油,她感激不已,称作“父爱”的温暖。
聊天中,我曾重复过上面说的我这年龄何时吉凶难测,让她莫太痴迷,应予节制,乔桦却不让我提及这字眼,反而多次提供养生延寿资料,还给我“下达”了个百岁以上的年龄“指标”要我照办,以延长我们相处的时间;我说寿限是上帝安排好的,谁也挡不住,她竟说:“真有那么一天,我愿搀扶您一起去天堂……”把我激出了满眼眶的泪水。尽管我一再说不计较形式,主要在感情上表达父女亲情,可她总是“老父亲”“老爸”“孩她姥爷”地称呼我;我当然也同样 “闺女”“丫头”“桦女”不断从口中溜出。两人还常顺嘴地说“咱爷俩儿”如何如何……她更把这说成是“爷俩儿缘分的刚刚开始”。
今年12月初,照她说是实现了心中的“夙愿”——专程从黑龙江飞来临沂看望我。她说的这是真的,上面所述的去年我们才认识不久她来青岛就打算来“拜访”我的,特殊原因未能来后,又几次“规划”,而之后的性质已变为亲情探望了,她叫做“回趟娘家,看望老父”,说“可能8月……”,又说“只能11月了……”确因太忙,我也曾婉然劝她取消过,她因未能实现总感到遗憾。直至这次终能成行,哪顾6个多小时的汽车行程去乘飞机,她给我和老伴带来了买的衣服,尽管我让她住家里,但也宁肯考虑的多些,怕不妥,暗地里向附近宾馆打了个招呼,而她却兴奋而毫无顾虑地同意住在我家,与我们一起生活。虽只几天的时间,她说已如愿以偿。她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天天打扫卫生,还下厨房,陪我们闲聊消遣,尤其关注我们晚年的养生与健康。在吃零嘴时,她看我是假牙无法磕瓜子,就剥给我吃;吃个橘子也分给我吃,俨然一家的亲人。在此期间,她常提起并欲相见的“三个姐姐”,即我的女儿,这次我们不仅热情地一起聚餐,说长道短,二女儿还以 “远方学者来访”的名义,专门在任职单位给安排了较高级别的参观项目和尖端科技影视,我等陪同,她很受感动。聊天时我曾说过的,若能见面,希望让乔桦像我女儿那样,扶我胳臂拍张“爷俩儿”的照片作纪念。这次不但兑现照了两张,连续数天,每参观和外出吃饭时,她总抢先搀扶我怕摔倒。特别是我每天早上晨练散步,她都陪我从一出门就扶着我的胳臂一直到结束回家。临别时我说,住的时间太短,真不舍得你走,她安慰我说:我一定每年都来看您,您若想见我就打电话,我马上飞来你身边。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四)
虽则如此,难免也曾有过多虑。因为社会上对网络、特别是异性交友不无非议,总将其视为临渊“是非地”,与“骗子”“圈套”“傻瓜”等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确也有不少人为此上当受骗。况且素质偏低的人,往往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难以理解风格高尚的那种境界。而我们则排除干扰,昂然正面处之。这是由于通过博客和聊天,相互认知和树立了考验般的信任感。我对乔桦早给下了个这样的结论:即“人品、文才和相貌气质同步”。她厚道善良,诚实谦逊,表现于许多方面。如视贫困弱势者为兄弟姐妹,仅资助包括亲友的经济就数以万计、十万计;她去年去青岛急需返回,系小叔子经营企业破产因债务负法律之责,需她出面,还为其补偿了数十万。她哪来这些钱?全是几年与出版社签约熬夜写书的血汗稿费!哪里有不平或危及平民的事,她总是触动心弦而伤感。如不久前她从电视上看到临沂一考入大学的女孩被骗、导致死亡的事件后和我说,她流泪了,若之前知道此情,她愿出钱包这女孩上大学。她在大街上和下乡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掏钱资助的例子很多,她说只要看见了,若不管就像做了亏心事睡不着觉。所以她至今还包揽了3个贫困学生上学,她让小区打扫卫生的老妪在她家过节,她连续多少年春节陪爱人在派出所值班,被授予“十佳警嫂”,以及兼任小学辅导员、市警协理事,她为主人的家庭被省市多次授予“最美家庭”称号等等,可谓有口皆碑,众人无不称赞。在文人眼里她则是“年轻洒脱,直率而不失谦虚谨慎,而且朴实、端庄,无修饰,不做作,尽显女性自然之美!”实际她在大学里就是公认的“系花”“校花”。采访她的人也不免对她身材、长发、眼镜后的聪慧眼神及不凡的谈吐要描绘几笔。她发给我的许多照片和录像,从中也可看出她不卑不亢的风度和仪表相貌的美丽颇为出众。她对我也说了不少的“宠”话,特别是在德行方面,让我有点受不住。可看得出她并非编造,说得都符合我的实际,我再三琢磨才知道,原来她是从我那册《博客岁月》的每篇博文后面附录的“评论选录”中得到的啊——我出的书,由我自己“选录”评论,还不光选好的呀!哎,如此说来,我附录“评论选录”的《博客岁月》,还有两册没给她,若都给了她,岂不“宠”得我更甚?所以她说:认识一个人,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只听其言,而更重要的是观其行,听众人的评说。
她这次来看望我返回时,我激情难抑,总觉得她道德品行方面太突出了,便用小幅宣纸,给她书写了这样两句话:“一身正能量,万里彩虹云。”作纪念。这也是我曾参与的书法比赛时,写的苏轼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词句的启发之作。她谦虚客气不接受,被我制止了。
(五)
乔桦的文才及文学造诣——也是我们结交契缘之一,让我特别钦佩。她寄给我的著作,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学习。无论主题、结构、文字等等,是整体的高水准、高档次,我权且当做文学教材学习效仿。我说她是天赋,从她的文友及评论中看到,她从高二即在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并相伴创作读完了大学中文系,从而进入了文学的梦想。只近几年,除出版了《东北小延安》和中篇小说《小资女人》外,还先后在《散文百家》、《北方文学》、《东北风》及《北大荒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了不少的作品,获不少奖项。今年暑期,她们母校高三同学聚会,参加者近百人,活动搞得甚为红火,专门由她撰写歌词编了一首好像是叫做《我们再相会》的纪念歌曲,词曲皆优美,随即练唱了起来,且被当地文艺团体录制成了音乐唱盘。我曾问她您这许多同学中,今日成为作家的还有几位?她说只她一人。我再次伸大拇指赞她是天资!我不可能向她采访,顶多有时问上一句,许多的都是闲聊时她无意中透露的,所以说,我说的这些恐怕连“片断”也够不上,但我觉得就很不一般了。要不然,她怎么会被许多地方的院校、团体等聘请去讲文学和写作专业课呢?我知道的今年曾应邀去过吉林大学文学院、牡丹江市的某院校,还有属于写作方面的培训班等。不久前她又答应接受了哈尔滨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等三处院校的邀请,安排在了3月份。至于当地及周围开展某些文化方面的活动,请她撰写剧本、解说词,甚至商业广告宣传等的文字,几乎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有领导干部的“人情(讲话)稿”……
看过几篇对乔桦作品的评论,我说那不是吹捧,是出自心扉的称羡。例如有这样一段文字,我觉得具一定代表性:“在文学创作舞台上,她让自己的天赋与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一首首、一篇篇演绎着乡恋乡愁,带着对父辈们和家乡热土的深情,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文章和诗作,奉献给了养育她、滋润她、成就她的农家小院和父老乡亲。” 另位评论者则“惊讶她旺盛的创作力,更惊艳于文字的优美跟内涵。”“与作者面对面,真正感觉到了宝玉喻女人如水一说……”然后又说:“小黎绝对是水做的女人,她唇齿间的温言软语是散发着迷迭香的,不知不觉间完全将你迷倒,她的文字,珠玑圆润。”一位报社副刊编辑的评论者竟不知用什么标题概括和表达才好,只好用了《乔桦啊,乔桦》群众语言中意在“简直没法说”的标题。所以有人将她与萧红、张爱玲相比。那些写抗战史书的作家则都说她是“黑土地上的女儿”……
乔桦与另两位作者著作的《血色花季》,我问她《作者简介》怎将她放在头里时,她说因为基本都是她写的,其中一位是领导,有名字但没作品。现正在出版中的分别为6册和8册的两套佳木斯文化和历史方面的《丛书》,200多万字,作者百名,确定由市委书记具名作序,由专人写出的《序言》,书记没“看中”,才又让乔桦另写,她浏览一遍原著后,避开原序——一字未看,防止带框框,另赋新意。白天上班,用两个夜晚,写出了两篇内容分别不同的《序言》。写完后先发给了我,让我提意见。我看到第二篇发出的时间是凌晨4点48分,啊,全是熬的夜!不用说那文字表达精湛而到位,获文人好评,书记满意,此《序言》已被定稿采用。为了撰写和创作那册“为一群人——23个抗联女战士写人生”的《血色花季》,她俨如一位文学记者,踏遍山水、陵园和那血染的土地,采访了数十名英雄及后代等相关人物,查阅和搜寻广泛的史料,跑了不知多少路,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硬硬地把人给累瘦了,累病了,那情节谁看了都心疼。
乔桦发给我的一部《铁血三江》文献纪录片中的一集,其中她4次出镜插话,语言清晰,风度可嘉。这部6集文献片的解说词便是她撰写的。另一部《三江文化探秘》,不仅是她的文字,有她被采访的镜头,而且她跟随导演赴拍摄现场月余,随时调节,直至杀青,至今仍在热播中。至于零散的包括有央视台播送的录像片,由她写作文字的不止三、五部。因此,东北抗战中出名的如“八女投江”以及知名将领和英雄人物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不仅连同其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纳入她的著作,而且如她本县籍的上述“八女”中年龄最小的冷云,她最崇敬,并无数次地应邀在许多地方讲解过她壮烈的故事,还在“冷云”命名的小学里担任辅导员,就不足为奇了。
还在用QQ聊天的时候,我曾以两人的昵称——她的“蒹葭”与我的“凌云志”,写了四句诗。即“蒹葭绿园郁葱葱,壮志凌云映碧空。喜看北国千里雪,更赏情缘花正红。”让她修改。她将第三句的“喜看”改为“遥望”,说“改成‘遥望’,那边就有思念的亲人了啊……” 我在边琢磨边点头,更加佩服的同时,顺便将第四句的“更赏”改成了“更喜”。
乔桦告诉我,她的散文语言,文学评论家已关注,说她“风格自成体系”。她这次来,我把在她的两本著作中划出的许多好句子拿给她看,她谦虚地说,我还差得远,可别说出去和高抬我。实际她聊天的语言,就像她的散文作品,生动、热情、婉转,让人特感舒心。如她有次回复我的问候是这么几句:“您给我的这份情缘我会很珍惜,生命如果是长风,怀念就是浩瀚的沧海。”再如“与您相遇后,我心里多了份牵挂与思念。茫茫人海,感情是多么奇妙啊!”而她却说很愿意和我聊天,说“就和与家人谈心那样亲切”。还首次向我透露说:“我现在在网上聊天的只有你一人!”我感动得眼湿后猛然醒悟:原来如此!
* * * * *
综上所述,我把与忘年文友乔桦的结交并升华为亲情,视为一种缘分,因为除此实在解释不通。她——一位遥远东北边疆年轻美丽的知名女作家,我——山东沂蒙一个普通离退休的耄耋老人,只是网络博客和书籍文字的偶然相遇,结成了如此厚重的亲情,且不断地在升华,不是缘分又是什么?记得有这样的说法:有缘逃不脱,无缘求不来!还说缘是天意,分是人为!我感受是缘分魅力无穷!抛开务虚说句实在话吧,我感到我的这桩缘分是特别的珍贵与实惠!试想:一个充其量只能写一点粗陋的文字的枯朽老人,在残阳落山的晚年,被拥有多项文学桂冠、名声誉满东北的年轻女性作家看得起,且尊我为长辈,给予了无限的厚爱与孝敬,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和心情?一个“宠”字能概括得了吗?不管别人如何议论与看待,俺至少感到是精神上最大的鼓舞和享受。虽然相隔几近万里遥远,毕竟是多了一个“子女”的关爱与牵挂,虽平时只微信的文字、照片或视频“相见”,可亲昵温暖的话语,同样沁入肺腑。即使从事文学方面的写作,也如有了一位同伴抑或辅导老师,随时在给予指导。相比之下,还有谁能像我一样,有如此恰似天赐的福分和运气啊?故而,一种特殊的骄傲与自豪感油然萌生。如此这般充满激奋与满足的心情,不说别的,只说社会时尚和家庭子女所追求的老人长寿的愿望,亦即对一个宁愿花费高昂代价欲换取“时光”的老年人来说,是多么地高贵与难得啊!再看人家乔桦又是一颗怎样的“义无反顾”的虔诚之心吧:“虽然遥远,您就是我的亲人,我愿做您的小棉袄,延缓您衰老的步伐。”以及上述她给“下达”的那个百岁以上的年龄“指标”,还需再作解析吗?不怕见笑和是否是“阿Q精神”,联系自身状况,俺明显地感受到:自从年龄进入“80”阶段后,几乎每年都发作的身体那个重要部位的症状,唯独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竟然基本销声匿迹;而且总体健康水平,自感比前几年都好得多。谁又来辨别和议论是不是亲情魅力的原由所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