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已是元宵之夜的十一点多了,但室外的烟花和爆竹仍在不停地燃放。楼下小区广场上的孩子们精神头也是十分的充足,有放礼花的、有玩摔炮的、有挑灯笼的、有燃转花的。这场景于我而言,真是太熟悉、太童真、太欢快了。我不由自主的推开阳台的窗户,头探在窗外,满眼看着,用心想着,久久不舍得离开。
火树银花夜空美,人间到处歌语声,正月十五元宵夜是普天同庆之夜,流露的更是浓浓的亲情和浪漫的爱情,表达的是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美好追求的期盼。这一夜全家围坐一起吃顿可口的晚饭,说笑不止;带着孩子在空旷地带,尽情的燃放欣赏烟花;还有的地方则会踩高跷、划旱船、唱曲艺、办花市、观花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不止。另外,元宵之夜晴空万里,繁星闪烁,皓月高悬,如此热闹和欢快之夜,寻觅佳人之美事也是少不了的。古时候不论名门闺秀还是农家之女,都会被允许在元宵之夜逛灯市、看杂耍、尝美食、猜灯谜。在互相的游玩中亲近了与男子的距离,互致信物,情定了心仪的他和她。到现在,每年的元宵节,很多婚姻公司或者一些报业及电台媒体也会借机举办多场相亲联谊活动,组织企业和事业等单位青年职工参与,我身边就有多位工友由此找到幸福。
元宵是中华民族的节日习俗,它深深烙印着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从各方面都体现出我们民族的信仰追求和价值观点,每一位国人都应该热爱它、尊重它。元宵成于秦朝,而正是定名元宵佳节则在西汉第五任皇帝汉文帝时期。可见元宵佳节,到现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汉文帝刘恒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为人平顺谦和,艰苦朴素,深知人民疾苦,着粗衣修水利、耕田园、废肉刑,在各方面励精图治,开创了汉朝强盛安定的局面。初始为了庆祝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倡导“亲近于民,爱护于民,珍惜太平”之理念,登基不久的汉文帝将以国家官方的名义,将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定名为元宵佳节。这一天皇族百官均与民同欢喜同快乐,同时感念太平盛世得来之不易;对于元宵的文化影响力,则更不能三言两语说清楚了,单凭文学作品上就可见看出。《红楼梦》中第一回就说英莲在元宵节里走失,第十八回贾元春皇妃两次回娘家省亲也是安排在元宵节;《水浒传》中李逵元夜闹东京和元宵夜梁山好汉大闹大名府,也是元宵的时候;《西游记》中有一回叫做“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三国演义》中“假投降巧计成虚话,再受禅依样画葫芦”写蜀汉名将姜维姜伯约,在元宵夜请人饮酒谋策略的事;最后说说有关元宵的诗歌那就更多了,北宋文坛盟主、六一居士之称的欧阳修一首诗《生查子.元夕》可谓经典之经典“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南宋豪放派词人和抗金将领辛弃疾的一首词《青玉案.元夕》也十分精彩之精彩,尤其是词的最后部分写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流传甚广。另外至于猜灯谜、对对联那就更高深了。
其实不论是谁,不管干什么,不论多富有,不管多无助,只要稍稍回首度过的元宵佳节,那一幕幕温馨的、欢快的场景,便马上清晰的映现在我们的眼前。说说我自己,伴随着结婚生子,加上繁忙的工作,近几年来我回老家的日子越来越少了。虽然如今住在城市物资生活非常丰裕,但不论怎样总觉得无法与老家里儿时的元宵节相比,总认为缺少了什么。记忆里鲁南老家的元宵节,是从祖母捏面灯和吃水饺开始的。什么正月十五吃团子,这些事小时候从未听说过,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祖母在全村是出了名的心灵手巧,正月十五吃过早饭她就忙乎着擀面、做灯芯、倒豆油。中午吃完水饺又忙忙乎乎老半天,锅里的月份面灯和生肖面灯才蒸熟,祖母说哪个月份的面灯里水汽多就预示着哪个月老天爷雨水多。祖母让我们小孩子排好队,她端着面灯让灯光照照我们的眼睛,还自言自语到“照照眼,不害眼,保护眼”后来我曾觉得祖母太迂腐,在祖母去世多年后的今天,每当再想想祖母这些老事,顿觉得祖母真的很慈祥、很淳朴,甚至有些傻的可爱,可爱的让我竟然不知不觉的流下眼泪来。
元宵节晚上全家人饮酒畅谈,之后大约晚上十点左右祖父则会爬到楼房顶上,看看东南方向的圆月是否清晰,有没有云彩遮挡月亮,我疑惑的问祖父这到底干什么用?祖父说元宵之夜,看看月亮晴朗的怎么样,就能够知道一年里大致的天气怎么样,方便安排种谷子、花生、高粱、芝麻、马铃薯、玉米、大葱、棉花、毛芋头、黄姜等作物的时间。还有一次元宵夜,我和祖父爬到楼顶,一看团团黑云遮住了月亮,祖父紧皱眉头叹了口气,说道“这下不好了,不好了呀!”我问怎么回事?祖父才告诉我说元宵夜黑云遮月亮,今年有战事。之后一连几天我心里在想:要打仗了吗?把我吓得够呛。我又问祖父是真的吗?祖父哈哈大笑,他说“现在国家这么强盛,中国人力量这么大,谁敢打我们?你觉得还是以前的旧中国吗?绝对不是了!”现在想来,也是有些可笑。还有一年元宵节早上开始下雪,下到正月十六傍晚方止。可把祖父和父亲乐坏了,父亲告诉我这叫“正月十五雪打灯,雪打灯好年成”是这样吗?那一年南坡和北坡地里的各种庄稼确实是丰收了,可那一年祖父突发脑溢血离开了我们,那一年父亲给别人帮忙盖房子不慎从五米高的竹子脚手架上摔下来,那一年憨厚的父亲替朋友借钱,结果朋友翻脸不认账,债主将我父亲告上法庭,结果父亲两头受气,还替这么不仗义的朋友还了债,这算什么事?对我家而言,这是好年景吗?
最后一件事,就是儿时元宵节自家的走马灯。二姑夫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盏灯,这盏灯让我非常着迷,感觉很神秘,毕竟第一次看见。什么灯?先卖个关子“这灯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好看吗?“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纷纷铁马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年”呵呵,八零后和九零后的朋友们知道了吧?对,对,对,这是走马灯。父亲将这走马灯挂在大门外的枣树上,点上好几段蜡烛,每一个人物的影子就不停的转啊转,一刻不会停止。上面有唐僧师徒,还有白骨精和琵琶精、黄风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牛魔王;还有秦叔宝、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少林寺十八棍僧救唐王;还有林冲、武松、宋江、李逵、蔡京、高俅、童贯等诸多正反面人物。那年,那夜,因为到我家大门口看走马灯的人最多,所以我家成为全村的焦点,特别是小孩子们都久久不愿离去。兴奋的我,到下半夜也没睡着觉。第二天正月十六走姥姥家,而我却宅男似得,在家呼呼大睡,哪里也没去。
元宵之夜思绪多,不知不觉感悟了这么多,回忆了这么多。看看客厅北墙上的大表,已是凌晨两点半了。这时间可真是不早了,说实话,对这些暖暖的回味,真是恋恋不舍啊。可是,无论如何,还是搁下笔,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