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可以看到非虚构写作潮流在当下的被认可度,以及其存在的巨大生长空间。尤其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非虚构写作中表现出了更加非凡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加之它迅疾的传播速度和广阔的覆盖范围,往往能够产生轰动性的影响。但长处往往也隐藏着短处,作为非虚构写作的一股“网上”新力量,其“野蛮”生长的过程,也必会有杂草丛生的羁绊,所以,我们当然也不可能回避其中商业化操纵、碎片化写作、作者群参差所带来的诸种负面影响和弊端所在。
我对网上非虚构写作的关注,源于李梓新主编的《破茧·00I》(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一书。此书是“中国三明治”非虚构写作平台“破茧计划”的首部文集。中国三明治(China30s)成立于2011年3月,是中国第一个创新人群故事传播平台,李梓新即是创始人。中国三明治是指30岁左右,既感受到事业、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重压,又试图追求自身理想的一群人,也称作“三明治一代”(The Sandwich Generation)。“破茧计划”,旨在通过名师指导,培养一批“70后”、“80后”非虚构写作者。
2015年,“破茧计划”1.0发布后,从300多名申请者中挑出了16名背景多元的写作者,其中有公务员、国企员工、医学工作者、非洲创业者、航空动力工程师、段子手公司CEO、阿里巴巴用户研究专家、CCTV记者、电影编剧、新闻系学生等等,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23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沈阳、汉中等大小城市。2016年,破茧计划2.0发布并完成了16人的招收计划,这些写作者有医生、猎头、私营业主、中学教师、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等等,截至2017年1月9日,破茧计划2.0已经累计发表了40篇非虚构作品,话题涉及三明治主题的各个方面。第40篇作品《的哥父子,“卖手腕子”的两代人》的作者张露萌记录了一位靠“卖手腕子”谋生的年轻人杨得意的故事。记录中国真实生活故事,这正是中国三明治倡导的非虚构写作宗旨。除此之外,2017年,中国三明治还发起了代码为“源代码”的在地文化挖掘计划,溯源10个在地街区的DNA密码,了解再造城市方程式。“希望通过这个计划,为每一座城市描绘它的精神地图,让无论是在他乡漂泊还是小城突围的年轻人,发现并懂得欣赏自己所在之地之美。”之后,还将设计所在街区的一个“年度实验项目”,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互动。
事实上,早在《破茧·00I》之前,另一个非虚构写作平台“正午”于2015年年底已经出版了线上非虚构作品的结集《正午1:我穿墙过去》,之后又于2016年分别出版了《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和《正午3:到海底去》。“正午”(NoonStory.com)是界面新闻旗下一个非虚构写作平台。正午的前身是界面长篇,创建于2014年9月。它致力于故事的发现和实现,希望把暗藏于时代浮层之下的故事,交给一群拥有才华和激情的作者去叙述和记录,并以最合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正午主要分五个板块,特写、访谈、视觉、随笔、个人史,注目生活的方方面面,观照人物的点点滴滴,辨析事件的真真假假,如魏思孝的《一个县城青年的生活简史》、张莹莹的《电商,“电伤”?》《同性恋,精神病,中国乡村》、叶三的《老金:一个黑车司机的中国艺术史》《张楚:我是不是一个卑鄙的人?》等等,都为我们这个热闹喧哗却也呆板麻木的世界提供了最为新鲜、真实、生动且极具时代烙印的故事。
除了“中国三明治”和“正午”,还有不少类似的网上非虚构写作平台。网易着力打造的“人间”也是其中十分有影响的一个。“人间”的宗旨是:活在尘世,看见人间。昭示着对这个世界的真诚姿态。人间共分四个栏目:为历史留存细节与温度的“特写”、“我”视角的生活化讲述的“记事”、宏篇巨献里有个小宇宙的“大写”和凿一点书墙上的光的“好读”。与“中国三明治”、“正午”一样,“人间”的作者群体也十分广泛,所关注的问题也比较分散,但就视野和深度来说,“人间”更加尖锐和深入,这可能得益于作者群的专业化和资深化,不少名刊的主笔都是它的长期作者。其中,揭露考研辛酸历程的《考研基地心灵史》、直面相亲世界尴尬人生的《百里挑一的相亲》、坦诚白领艰难生存境遇的《行长,请不要摸着我的手》、揭示传宗接代传统观念的《造人工程》、描写站街女灰色命运的《灰色站街女日记》、诉说亲身经历搬迁之痛的《被“拆”散的家》等等,立体、全面而又深入地丰富着我们对这个时代、社会的体验和认知。其他如《人间读者的相亲故事》《杀马特少年》《藏人传奇》《刚果金的红与黑》《工厂男孩》等非虚构连载写作,则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作家的宏阔眼界和思想野心。除了现实题材,也有许多关于历史方面的写作,如《珍珠港遭遇空袭,这不是演习》《石原莞尔的伪“满洲国”》《民国军阀的最后400天》等等,都展现出了高超的知识水准和充沛的艺术才华。据我个人的粗略统计,从“人间”非虚构写作开始以来,虽然共发表了300多篇作品,但阅读量惊人,有的甚至达至几百万的访问量。
发起于2015年的“地平线”,同样是致力于非虚构写作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很快聚集了国内非虚构写作最优秀的一批写作人。为了更好地支持非虚构写作,地平线推出了2016年写作计划,并最终从征集到的55部作品中选出了《无缘社会》《粉丝帝国》《MH370乘客家属后续》《互联网经济新锐》《失落的熊猫村》《“杀马特”群体的全景呈现》6部作品予以资助。在这6部作品中,“杀马特”系列作品的被关注度最高,其他如三桃的《“中国阿甘”成长史》、Yanyan的《娜塔莎和她的朋友:我们只是广州的过客》、小沸的《小镇少年“出柜”事件:谁掰弯了你的性取向?》等作品,都以取材的独特、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敏锐而受到读者的喜欢,反响热烈。这些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执念、艺术理想以及思想性、艺术性远远超乎想象。除了设立写作计划,地平线还推出了“非虚构原创榜”,与人间、正午、谷雨、中国三明治等非虚构平台合作,每个月对国内主要非虚构媒体、平台发表的非虚构作品进行评选、排名,推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
谷雨是由腾讯网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陈一丹基金会共同发起的非虚构写作平台。它的口号是:选择非虚构,活在真实里。希望“纪录观察中国当下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世界、对中国未来的影响;举荐、发现具有典范意义的作者和作品;资助非虚构写作项目;探讨、研究并建立中文非虚构写作的规范和标准,建立业界学术交流研讨平台”。以目前发表的作品来看,它的确试图用最优秀的作品来诠释“非虚构”的中国标准,从《春节回到浏阳,抬头看见“花炮女神”》《天水小镇:高铁穿过的家乡》《煤挖空了,我的小山村塌了》《灌南:一座中国式小县城的五脏六腑》对故土家园的深情关注,到《我的尘肺病人档案:母亲的伤痛》《疫苗和奶粉轮番伤害,他们是最倒霉的家庭》《从天安门到五环:一个外来家庭的生存保卫战》《盲女杀夫:无数家暴受害者故事中最触目惊心的一个》对家庭命运的深切关心,再到《一桩难以置信的强奸案》《1964年东京奥运:席卷一亿人的“兴奋剂”事件》《湄公河暗流:中国船员命案背后的残暴金三角》《深圳折叠:6平米,88万,他们抢得哭了起来!》对社会现象的深度体察,向我们真实却也无比痛苦地展现了这个世界的隐晦风景和精神困境。
这些行走在世界各个角落,站立在时代废墟上的非虚构写作者们,用他们青春的脚步丈量着一方方古老的土地,用他们明亮的双眸打量着这个世界的悲欢离合,用他们睿智的大脑思考着所置身的时代的肉体风暴和心灵之痛。
虽难免幼稚和简单,却深见勇气和激情。
这是他们用肉身和灵魂所经历的一切,看到的一切,发现的一切。
其实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可以看到非虚构写作潮流在当下的被认可度,以及其存在的巨大生长空间。尤其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非虚构写作中表现出了更加非凡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加之它迅疾的传播速度和广阔的覆盖范围,往往能够产生轰动性的影响。但长处往往也隐藏着短处,作为非虚构写作的一股“网上”新力量,其“野蛮”生长的过程,也必会有杂草丛生的羁绊,所以,我们当然也不可能回避其中商业化操纵、碎片化写作、作者群参差所带来的诸种负面影响和弊端所在。
对于非虚构的未来,李敬泽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一个“懒”字,“我想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非虚构,都需要以行动去探索事情的真实。那么我想,最大的希望就是不要懒,要行动起来。”在这群富有活力的青年写作者中,我们似乎尤其看到了这种真切的希望,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懒惰、听不到抱怨、寻不到世故,目之所及,是他们在生活深处踽踽独行的青春背影,是他们与这个世界短兵相接的搏斗身姿,是他们在思想的火焰里所迸发出的智力的活跃和智慧的锋芒。其实,这才是我们当下的非虚构写作真正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