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李满强:书事
    李满强:书事
    • 作者:李满强 更新时间:2017-01-10 10:30:39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73

    我的童年、少年以及部分青年时光,都在陇东一个名叫李家山的村庄度过,即使用现在最先进的搜索引擎,也很难从电子地图上找到这个地方。但这里的确是一个温暖而真实的存在。

    春天是山村里最美好的季节。2月初,向阳的山坡上,冰雪开始融化,细嫩青绿的草芽开始探头探脑。我那时正上小学三年级,读了语文课本上的一些古诗词,忽然就对文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是多么的可贵,又是多么的尴尬。我家祖辈都是农民,家里一本可读的书都没有,除了书包里的课本之外,最常见的读物,就是父亲从乡政府的干部那里要来糊墙的报纸。吃过午饭后无聊的时光里,我就站在土炕上读墙上被烟火熏得发黄的旧报纸,有些高处的报纸看不着,我就站在咯吱作响的小板凳上使劲去瞄。有次不小心,从板凳上摔下来,把堂屋的炕砸了一个窟窿,为此还挨了祖父的揍。

    很快,堂屋里的报纸我就读完了。我开始寻觅新的猎物。

    村里有个初中毕业的青年也爱看书,据说家里收藏了不少的书,我跑去借,人家说,“你个瓜蛋子,会读什么书?一边玩去!”但我不死心,因为别人家都没有书。小小年纪,我学会了死缠硬打的战术。正好他给村里一个修磨坊的人家帮工,星期天,我就凑上去,用铁锨给他端泥。端了一下午,黄昏收工的时候,他终于开口了:“你还是想借书,对吧?”我一边擦脸上的泥点子,一边忙不迭地点头。他带我回家,从一个上了锁的小木箱里,拿出了一本《杨家将》,一再叮嘱我,只能借一天,还不能弄坏。

    我如获至宝,怀里揣着借到的书,屁颠屁颠地回家,潦草安顿了一下肚皮,就迫不及待地点起煤油灯,开始读。一本200多页的书,囫囵吞枣,半夜就看完了。我心里暗暗有些后悔,端了一下午的泥,换来的书,连一个晚上都没读上。但从那之后,他倒是愿意借书给我了,不到半年,他那个箱子里的书我都看了个遍。

    除了读书,还有一个让我着迷的事,就是听“古今”。邻村有个叫福义的老人,白胡子,那时大约是60多岁的年纪,腿脚不便,是祖父的“连手”(好朋友之意),经常拄着拐棍来我家走动。他每次来,我比祖父还开心,赶紧收拾柴火给他把火盆烧好,他端着刚刚熬好的罐罐茶,“吱”地呡上一口,花白的胡须抖动一下,就开讲“江流儿在一个木盆里漂着,后来,一个和尚发现了他……”我听得如醉如痴,在他的故事里浮想联翩。直到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他讲的原来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也方才醒悟,许多文学作品,在读书人很少的民间和乡下,是靠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播下来,经久不衰的。

    17岁的时候,我背着村里的陈木匠专门为我打造的木箱,到县城读高中。

    县城虽然是西北偏北的小县城,但相对于李家山来说,也算是大城市了。学校里有图书馆,街道上有新华书店,对喜欢读书的我来说,方便了许多。

    高一的语文老师叫王克敬,博学、儒雅、低调。这暗合了我内心对文学的一些渴望。但那时毕竟是懵懂的,能拿到手的书,千奇百怪,都读。仿佛一夜之间,中国大地上忽然哗啦啦刮起一阵“汪国真热”来,相对于今天的“余秀华热”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拿着节衣缩食攒下的几块钱,从新华书店里买来他的诗集,晚上电灯熄了之后,点着煤油灯,在宿舍的被窝里偷偷读。《热爱生命》《感谢》等等篇章,至今都能背下来。也许由于读书的缘故,高一的时候,经历了早恋,那时觉得美好的事物都应该与喜欢的人一起分享。给辍学在家的女朋友写信,不知道写什么,就抄了几首汪的诗歌,觉得还不过瘾,就买了一本汪的诗集寄给她。后来,和许多早恋一样,一切都无果而终,她早已嫁作人妇,做了农妇,也不知那书的下落。

    除了读汪的诗歌,我还喜欢读学校图书馆里一些陈旧发黄的名著。还喜欢上了武侠,古龙、梁羽生、金庸的书都读。最喜欢的武侠作家是金庸,他貌似在写武侠,但里面蕴含的历史、地理、佛、道的信息量非常大。高中毕业的堂哥那时在河西走廊的一个小镇上做安装工人,过春节的时候带来了一套《天龙八部》,我顾不得春节的种种诱惑,用了两天时间,全部看完。两天时间里,我几乎完全沉浸在他营造的古典而神奇的世界里,站着看、趴着看、躺着看……多年以后,《天龙八部》对我的影响还在,后来去山西、浙江一带旅行,还专门去了海宁和雁门关,记忆里的种子,都是金先生用他的文字种下的。

    少年不识书滋味,只因饥渴乱读书。高三落榜之后,心情沮丧,拿着同学苏献文从宁夏青铜峡寄来的300元钱去县城的新华书店抱了一堆名著回家,多年后有些高中同学都笑着说起这事来,觉得不可理喻。

    老家有句民歌这么唱:“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面挑人,就数哥哥好”。这是说爱情的,但放在读书上,也很恰当。

    大学毕业之后,在小城里谋了一份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业余也经营自己的文字。读书于我而言,更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生活方式,但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像以前那样,逮着什么读什么,显然这短暂的一生,是不够用的,怎么办呢?有选择的读。

    经常读的,还是一些与文学有关的书。

    几年过去,小城的新华书店装修了几次,但是里面的书貌似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除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名著之外,最多的,就是教辅读物,有次我问一个营业员有没有博尔赫斯的书,她很不屑地抬起头来,一脸的诧异:“博尔赫斯?没听说过这个人!”自那之后,我就再也不去新华书店。每每去兰州等地,下了车,安顿好行李,都要逛一下书店,挑一些喜欢的书来读。博尔赫斯、里尔克、阿赫玛托娃、帕斯、扎加耶夫斯基、卡佛、谷川俊太郎、米沃什、昆德拉……基本上都是散文、小说和诗歌作品。常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伏在单人床上,枕头的左右都是书,随便挑一本,翻开来,安静地潜入文字的神奇世界。读到兴奋会意处,“忽”地从床上跃起,想与别人分享一下心灵的震颤,但夜已深,家人已经熟睡,环顾周遭,除了书还是书,只好兀自一笑,继续俯身去读。

    2012年左右,我的写作陷入了瓶颈,苦思冥想而不得突围之法。正好有一次上鲁院的机会,就去了北京。鲁院专门邀请了专家授课,有讲小说的,有讲诗歌的,还有讲政治、哲学的……我的导师是《诗刊》的商震老师,有次喝酒的间隙,聊起读书的事来,他忽然问我:“你读过张岱没有?”我当时哑然,面色通红,幸好有酒杯救驾。才不至于太尴尬。第二天去网上搜,找到了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买了来看,果然发现他的厉害之处,他写西湖6月晚上的一个聚会,区区600多字,人物、情景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也悟到了商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一直重视西方这个传统,而忘了我们古人这个传统。

    自此,书单里多了一些中国古典的东西,为了系统地补一下课,能从精神上找到一些源头,看了《道德经》《古诗十七讲》《浮生六记》《闲情偶拾》《剑桥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简史》等著作。最喜欢的还是明末清初的一些小品。当时的中国虽然处在巨大的变革时代,但一些读书人却能静守自己的书斋,从日常中发掘找寻生活的意义和味道。

    但凡嗜书的人,大都有过忍痛割爱借书的经历。

    大学时代,曾经节衣缩食买过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用去了我一个月生活费的三分之一,那一月我基本是靠吃土豆丝加馒头度过。因为这个特殊的原因,对《百年孤独》有着特殊的情感。一直带在身边,舍不得借人。工作之后,有次一个高中女同学来我办公室喝茶,看到《百年孤独》,非要借,碍于情面,虽然万般的不愿意,也只好借给她。后来一直惦记着这事,给她打电话让还书,女同学说:“书我给你保管得好好的,在我乡下学校的宿舍里,你若是要来取,就还给你,你若是不来取,就不还你了!”刹那之间,我忽然就明白了她话里的意思,但那时我已心有所属,是万万不能去她那里拿书的,这本书就这么丢了,为此,耿耿于怀好些年。

    读书养人。女儿可能受我的影响,也喜欢阅读。常常发现自己书架上的书空出了一些,去找,却发现在她的小房间里。2012年,她小学毕业,带她去成都旅行,有天忽然接到一个编辑的电话,要写一个创作谈,时间太紧。旅馆的房间窄小逼仄,而我赶稿子的时候又要抽烟喝茶,对她来说,是绝对的环境污染。在异乡,又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托付,怎么办呢?正在发愁的时候,她忽然眼睛一闪:“老爸,你就近找个书店,把我放到里面,我看书去。”我未置可否,毕竟,她才12岁,毕竟,这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办?但只能冒险一试了。早上8点多,吃完早餐,我就找了个书店,买了矿泉水,把她安顿下来。回到宾馆,抓紧写东西,但内心还是忐忑的, 11点多,稿子赶完,给编辑交差之后,匆匆去书店,却发现小家伙正蹲在书店的台阶上,看得入迷,矿泉水居然都没有喝一口。那时有些酸楚的东西快要从眼睛里奔涌出来。我强按下内心的波澜,轻声喊她吃午饭去,小家伙却头也不抬地说:“你等一下嘛,我看完了咱们再去。”

    上高中之后,她的阅读视野更是开阔了,某日下班回家,发现茶几上有本《俗世奇人》,是我喜欢的作家冯骥才的作品,我信手翻了几页,被文字所深深吸引,遂弱弱地求她:“这本书借老爸看一下成不?”小家伙倒是大气,小手一挥:“三天可以看完吧?学校图书馆的,可不许弄污噢。”

    也许只有在缓慢的阅读里,我才会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内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