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胡平:孙且小说创作:城市之光
    胡平:孙且小说创作:城市之光
    • 作者:胡平 更新时间:2016-12-22 11:15:45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039


    现在的中短篇小说,很多在章法上是相似的,相似中自有些道理可讲,但黑龙江孙且的小说与众不同。他写小说,仿佛在讲故事,但故事常时断时续,你正待往下看,他却插入了另一件事。或者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很老实的讲述者。在他的故事中,人物的名字是经常重复的,例如同样叫马大胖的人,在这篇里是出租车司机,另一篇里却变成了建筑师;这篇里的油漆推销员路西,另一篇里成了县委书记;这篇里承包酒店的刘迪,另一篇里成了韩国房地产公司的会计,用他的说法是:“我的小说,绝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人物寥寥无几,次要人物也不多,而且二者极易区分,前者有名有姓,后者无名无姓,我关于小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见解,出场的人物过多,会成为技术上的难题,像人的植物神经紊乱,成为某种疑难杂症。”这可以理解为,他小说中的人物经常是符号化的,而对于姓名这样的符号,他使用起来也是极为经济和吝啬的。此外,他的叙述语句也具有挑逗性,乐于“打岔”,上句说着张三,下句可能转为李四;他惯于换行,对话换行,叙述也不断换行;换行带来转折,你需要在接续的转折中追踪他的文脉和用意。这一切都造成一种特别的效果:你休想哼着小曲欣赏他的作品,休想一目十行,甚至休想读一遍就明白他的意旨。这些情况使我们想起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作品里昆廷既是叔叔的名字,也是侄女的名字;卡迪既是母亲的名字,也是女儿的名字,用一个名字指示两个不同的人物,使读者感到迷惘和恼火,这样却迫使读者不得不一直集中精力,保持警惕。这是一种所谓“困难的文体”,施克洛夫斯基解释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然设法延长。”这些迹象表明,尽管孙且用尽量通晓的文字写作,骨子里却是一位先锋意味的作家。

    在一个长时期里,中国的乡土小说占优势于城市小说,获奖率也明显高于后者,这是由于乡土文学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也具有较成熟的叙事形态,而城市小说的真正发达只是近年来的事。在城市小说的发育中,不同地域的城市文化特色逐步得到深入地发掘,这其中,孙且的哈尔滨小说无疑展示出他的个人特色。

    哈尔滨是一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也因曾有大量白俄定居,融合了中外文化,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从孙且的《安德烈兄弟的房子在小西木桥》《洋铁皮盖儿的房子》等作品的题目上,即可看出他创作的鲜明的地域色彩,他的大量努力,正在于出色地勾画出哈尔滨的灵魂。既是东方小巴黎,就遗留有见过世面的人群,安德烈兄弟就是如此。他们只是钟表匠,气质却是高贵的。他们只修瑞士表,因为修上海表“不值当”,他们并不把表看作机器而视为艺术品,凸显了他们与普通钟表匠的本质区别。他们对待修表,像对待人生一样郑重,严格恪守“一辈子认认真真做人、做事”的信条——毫无疑问,这样的钟表匠,于此后是绝迹了,绝迹了一种大师的风范和精神,也是更值得今人悼念的。孙且的小说,通过安德烈兄弟等人物,写出了一座城市永远值得缅怀的无形的文化遗迹。

    孙且写哈尔滨又是分解的,多定位于唤作“偏脸子”一带的城市区域——这与其他作家写其他城市有所不同。哈尔滨的文化性格是混杂共处的,走出五里便呈现不同的面貌。孙且专写“偏脸子”风格的哈尔滨,是一种深入的创造,开创了中国城市小说的新视野。按照他的写法,若写老北京,小说也可细化为表现“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不同类型,所以,他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

    孙且的作品,不少取材于童年记忆的场面,那不仅出于怀旧情愫,更出于对一座城市文化个性最鲜明时代的留恋和追寻。他善于写那个时代的“边角人物”,他们代表了“偏脸子”式的生存。这些芸芸众生各有各的境遇,各有各的希冀,都活得不容易,各自的故事集合起来,展示了城市底层生活的卑微与芜杂。作者对于下层百姓的命运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特别表现在《向北,向北——》等作品中。《向北,向北——》里的街道和房子修在偏岗子地上,五色人等居住在废旧火车库附近,姓名皆为井老二、刘老奤儿、老井婆子、四歪歪、嗍嘞蜜之类。这些人物的命运令人唏嘘,他们比今天的贫困人群更加不幸,但作者也写出了他们精神上的高贵。可以认为,相对于其他一些城市小说,孙且的作品是比较成熟的,成熟在审美形态。有些作家虽然也在写城市,可是对城市缺乏感情,只愿写城市的罪恶——而小说只写单面的恶是难以饱满充盈的。孙且的秘密在于,他写城市,亦如乡土作家写乡村一样,永远怀有同情和温情,这使他作品的批判性主题也被表现得醇厚而富于感染力,因为他生长于哈尔滨,爱哈尔滨,也爱哈尔滨人,他的成功部分源于他的出身。

    孙且处理现实城市题材,眼光要复杂一些,这种复杂性,根植于现代人性的变迁与异化,所以,他笔下常出现怪诞的人物和不经的举止。在这些作品中,孙且的眼光显示出不寻常之处,他似乎是一个惯于发出冷笑的作者,又冷眼看世界,看见了现代人种种可笑并可悲的、自身浑然不觉的异样形态,他的小说,也就成为一面面光怪陆离的现实镜像。当然,这类作品中有些仍蕴藏了炽热的温度,如《红山果》中,“我”与妓女露露的情感交织,仍具有古典的浪漫色彩。他们的关系确有奇怪之处:两人同居在一起,男方会拿出日常开销费用,而女方每天还会打扮出门操持皮肉生意;但其中有转折:露露终于主动亲吻了“我”,退回钱物离开了自己爱上的男人。这些作品表明,孙且在把握小说的艺术形态上是谨慎的,也是持守的,他的城市故事,最终因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学形式而获得圆满的表现。

    最后还应该提到,孙且所运用的纯然哈尔滨化的小说语言,也为作品增色,这些本土语言是口味很重的、不易混淆的,它们是小说成品的绸缎面料,摸上去光滑细腻,给读者带来特殊感受。

    他的小说也有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之处,那就是缺乏某种程度的有益的顺畅,思路和叙述上的顺达,尽管不排除他的有意为之。他不应过于自信,也不应过于挑战读者的耐心。改善这些,他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创作前景。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