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吴新财:大师庞德公
    吴新财:大师庞德公
    • 作者:吴新财 更新时间:2016-12-14 08:50:38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019


    晴朗的天空中突然飘来一片云彩,正在农田里查看秧苗的庞德公抬起头朝天空看了看,判断是否会下雨。他在思索时密集的雨水已经从天空中倾泄来,遮住了他的视线。他朝四处看了看,想找避雨的地方。在空旷的田野上四周没有建筑物,只有一棵大树在不远处,他便急速奔向那棵大树。他还没有走到树下时,雨突然停了,云彩已经飘过,天空依然晴朗。可他的衣服却被雨水淋湿了,便朝家中走去。

    农田与村庄之间是一条泥泞的小路。在路两边生长着郁郁葱葱的野草,野草把小路遮上了。刚下过雨,野草上挂满了雨水,不时的打在庞德公的裤脚上。庞德公看在野草中有一束野花开的正艳,散发着芬芳香气,弯腰摘下,拿在手中闻了闻,准备回家送给夫人。

    夫人透过窗户看庞德公走进院落,便迎了出来。她身后还跟着一位陌生先生。庞德公不认识这位先生,上下打量了打量这位陌生人,感觉气质与众不同。夫人说:“这位先生是来找您的。”

    庞德公说:“先生来找我有何事呢?”

    来者微微一笑,自我介绍地说:“司马徽,字德操。刚从河南迁到襄阳定居不久,久闻德公大名,特意前来登府拜望。不知是否打扰了?”

    庞德公得知来者是司马徽又惊又喜,急忙说:“我对先生早知其名,没想到今天能在寒舍相见,万分高兴。”

    司马徽看庞德公身上的衣服已经被雨水淋湿了,手中还拿着一束野花,笑着不解地说:“先生这是去哪里了,被雨水浇成这样?”

    庞德公说:“去田里看了看秧苗,没想到云彩来得如此急速,雨下的如此迅猛。”

    “雨过天晴了,德公请看天空晴的多么好啊。”司马徽对阵雨很有兴致。

    庞德公一笑,调侃地说:“襄阳这几天经常下太阳雨,这种现象从前是没有过的。天气反常,人间有变,没想到是先生搬迁到襄阳定居了。”

    “德公夸奖了,我哪能与天气变化相比。我是来打扰德公了。”司马徽说。

    庞德公说:“先生客气了。先生能搬迁到襄阳来定居是襄阳的荣耀,先生能来寒舍是对我的看重。哪有打扰之说。先生稍坐,我换一换衣服,马上过来陪先生。”

    司马徽看庞德公把手中的鲜花递给夫人,夫人接过花冲着庞德公一笑,夫妻二人的默契举止被他看在眼里。他对庞德公这家人更是敬重了。

    庞德公的夫人给丈夫找出要换的衣服后,急忙从屋中出来给司马徽倒茶。

    司马徽看院落中有椅子,便用衣袖擦去上面的水珠,坐在椅子上欣赏着眼前的田园风景,心想襄阳真是个好地方。他是因为老家河南军阀混战,无法维持生计,才带着家人远走他乡,搬迁到襄阳来定居的。因为刘表治理有方,襄阳暂时还没有受到战乱影响,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襄阳虽然好,可他人地两生,有些困惑,思考再三后便慕名来拜访庞德公了。

    庞德公知道司马徽才识渊博,早有结识之意,一直没有机会。两人一见如故。他换过衣服,走到院落与司马徽聊了起来。

    司马徽与庞德公学识相当,都关心国家大事,百姓疾苦,话语投机,时间在畅谈中悄然而过,不觉中就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司马徽起身想告辞,庞德公急忙真诚挽留。司马徽初次登门拜访庞德公没有留下吃晚饭的想法。

    庞德公对司马徽说:“先生请留下,我已经让家人去请黄承彦、流寓、徐庶等好友来与先生相识了。”

    司马徽知道黄承彦、流寓、徐庶等人都是襄阳名流,学识过人,品德可信,有交往之意。庞德公如此安排正符合他的心意。

    黄承彦、流寓、徐庶等人早就知道司马徽了,但还不知道司马徽搬迁到襄阳定居了,得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们应约相聚在庞德公家。

    庞德公家分外热闹。众人畅谈天下大事,酒喝的高兴,延续到了午夜,都有了醉意。当晚他们没有离开。第二天当太阳缓缓升起的时候才披着朝阳的余晖离去。

    黄承彦带着一身倦意回到家中,正要休息,刘表来找他了。刘表是黄承彦的连襟,身为荆州刺史。他身怀大志,关心天下,在这乱世的年月里一心想把荆州治理好。他四处挖掘人才辅佐自己,造福百姓。他早就听说庞德公的学问渊博了,更了解庞德公的人品,有意请庞德公进官府任职辅佐自己。他先后多次派人带着礼品去请庞德公到官府任职,但都被庞德公婉言拒绝了。他便来找黄承彦帮忙。黄承彦和庞德公是好朋友,来往密切,当然了解庞德公的想法了。他知道庞德公不会进城府为官的,也对刘表说过庞德公的想法,可刘表不相信请不动庞德公,总是不甘心。他想让黄承彦去请庞德公,认为庞德公不给别人面子,也应该会给黄承彦面子。黄承彦侧面已经与庞德公说过了这件事情,可庞德公没有进城府为官的意思,如果再提此事就有些强人所难了,有失朋友的和气。可他又不能拒绝刘表,就算是说出了拒绝的理由,刘表也未必理解,沉默了片刻说:“你如果想请庞德公进城府任职,就应该亲自去请他,这样才能显出你的诚意。”

    刘表之所以没有直接去请庞德公进城府任职是担心会被庞德公拒绝了,如果被庞德公拒绝了会有失脸面。他犹豫地说:“我是荆州刺史,我去请他,如果他不答应,被传出去不是让天下人笑话吗?”

    黄承彦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你如果不去,就显得你没有诚意。如果你去了,而他还不答应,你可以问他为什么不愿意进城府任职?这件事就算是被传开了,无论庞德公答应,还是不答应,天下人都知道你求才心切,只会赞扬你,而并非嘲笑。”

    刘表认为黄承彦说的有道理,便亲自去襄阳请庞德公了。

    庞德公正在田间锄草,听到有马蹄声传来,顺声望去,看见一行人朝这边而来。刘表骑马来到田间,从马背上下来,把缰绳交给随从,走向庞德公。庞德公知道刘表为什么事而来。他面带微笑朝刘表迎了过来。两人在一阴凉处席地而坐,攀谈起来。

    刘表寒暄过后,便开门见山地问:“德公为何不愿意做官,只保自身,而不保全天下?”

    庞德公一笑,缓缓地说:“鸿鹄(音湖,鸟名)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音元,即鳖)龟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趋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

    刘表接着又问:“德公苦居畎(音犬,田间)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留)子孙乎?”

    庞德公回答说:“世人留给子孙的是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怀习惯,我留给子孙的是耕读传家、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只是所遗不同罢了,不能说没留。”

    刘表看劝说不了庞德公,改变不了庞德公的志向,只好叹息而去。

    庞德公看着刘表离去的背影,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便快步追了过去。刘表骑上马刚要离开,回头一看,见庞德公追了上来,以为庞德公改变了主意,有意进城府任职呢,心头一悦,便从马背上下来等着庞德公。庞德公喘着粗气来到刘表面前说:“我有一人想推荐给刺史大人,不知可否?”

    刘表一听庞德公没有改变想法,而是推荐别人,有些不悦地问:“不知德公推荐的是哪位先生?”

    庞德公说:“司马徽,字德操。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识渊博。他刚从河南搬迁到襄阳定居,想得一职谋生。”

    刘表觉得司马徽的名字耳熟,可印象不深。他心想庞德公这不是在请他为外来者安排职位吗?并不是推荐人才辅佐他,便不冷不热地说:“你让他来见我吧。”

    庞德公鞠躬施礼地说:“我替司马徽先生谢过刺史大人了。”

    “德公不必客气了。”刘表在回府的路上边走边想,认为能得到庞德公推荐的人肯定才识不一般,应该有过人之处,便等着司马徽来找他。

    庞德公心想司马徽从河南搬迁到襄阳不久,生活刚稳定下来,需要收入来养家糊口,更需要有一职位在当地立足,便想为司马徽在官府寻得个差事。他看刘表答应帮这个忙了,就去通知司马徽了。

    司马徽虽然家中有些积蓄,不为生计发愁,可他想得个差事立足,扩大在襄阳及荆州的社交面。他听庞德公把话说完,正符合他的心意,很是感激。他选择了个阳光高照的好日子,精心准备之后前去拜见刘表了。

    刘表对司马徽的印象不错,在简短交谈中就知道司马徽是非同寻常之人,有意留司马徽在官府任职。司马徽无意在官府任职。刘表问司马徽想做什么,司马徽说教书是他的爱好。刘表心想司马徽可能与庞德公是同类人,也就没有强求,便让司马徽去自己办的“学业堂”教书去了。

    司马徽先择教书是因为不愿意参与官府之事,也不欣赏刘表的处事方式。他认为教书既能静心修学,也能培养后人,还能交往各界学士。他从刘表府上出来后有些兴奋,便去找庞德公了。

    庞德公已经猜测到司马徽不会进城府为官,而会选择做教书先生了。他说:“教书好,我就把侄儿庞统交给先生教诲了。”

    司马徽说:“德公学识如此渊博,何需我来教诲呢?”

    庞德公说:“广学才能渊博。我只是一家之言,毕竟会有局限性。侄儿庞统应该学众家之长,补已之短,理应拜先生为师。庞统在先生的指点下方能有出头之日。”

    司马徽从言语中知道庞德公对庞统寄以后望。他还没有见过庞统,不好过多发表意见,便问:“庞统现在何处?”

    庞德公说:“侄儿外出多日了,不然,就让他来拜见先生了。”

    司马徽心想庞德公这么有才识,庞统肯定也错不了。庞统,字庞士元。他纯厚,才华未露,很少为人所知。庞德公很喜欢他,并重视对他的培养。庞德公为了培养庞统绞尽了脑汁。他想如果庞统能得到司马徽的传教,才学肯定会长进不少。庞统这些天外出了,没有在襄阳。他回到襄阳后,庞德公便让他去司马徽处请教。庞统早就知道司马徽了,大有崇拜之意,便兴冲冲的去找司马徽拜师。

    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庞统来到树下,两人树上树下聊了起来。司马徽边聊边从树上下来。他们走进屋中,聊至深夜,还余兴未消。司马徽认为庞统是了不起的人物。

    庞统得到了司马徽的赏识,对自己也就曾加了自信心。

    司马徽对庞统是发自内心的看重,称为“凤雏”。

    庞德公知道刘表之所以能这么痛快答应让司马徽当教书先生,不是只给自己面子,还与黄承彦有关系,如果没有黄承彦这层关系,只是凭借他的推荐刘表也未必会答应,就算是答应了,也不会这么爽快。因为他驳了刘表的面子,刘表身为荆州刺史,可能会生气。可刘表知道他与黄承彦是好友,又不想把事情弄的过僵,出于多方面考虑才给司马徽安排了这么个职位。他想到这儿便前去找黄承彦,准备请黄承彦喝酒表示谢意。

    黄承彦听庞德公这么一说,浅然一笑说:“刘表确实是来找过我,想让我劝你进城府为官,咱们交往这么多年了,我还不了解你吗?你的想法我知道。我就劝他去请你了。这么一来他也就不会再惦念这件事了。”

    庞德公说:“你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你让他去找我,我不答应,不是丢了刺史的面子吗?”

    黄承彦笑着说:“我对他说过你不愿意为官,可他不相信。他不相信在这乱世里还会有不想当官的人。我就只好劝说他去请你了。”

    庞德公说:“不过刺史还算大度,没有伤了和气。”

    黄承彦说:“德公多虑了,过几天我开导一下他就没事了。”

    庞德公说:“刺史能为司马徽安排了教书的职位还是不错的。”

    黄承彦说:“司马徽却实应该有个差事,不然在襄阳的交往面就过窄了。这个职位有利于交往,也能养家糊口,还能为襄阳培养后人,真是一举三得。刘表做为荆州刺史造福一方百姓是职责,应该感谢德公,而不是德公感谢他。”

    庞德公说:“我做为襄阳人,本应为襄阳做事。”

    黄承彦说:“德公既然这么想,就应该进城府为官吗?”

    庞德公说:“为官就不是身在襄阳了,而身为天下了。身为天下还是不行的。”

    黄承彦说:“那就让侄儿庞统为官吗?”

    庞德公说:“统儿现在才学还不够深厚,有需提高,我让他拜司马徽先生为师了,今后他是否有意为官就由他自己选择了。”

    黄承彦说:“德公果真志向远大。刘表去请你不是丢了面子,而是让后人更加尊敬先生了,也会称赞刘表的用人之举。”

    这天司马徽正在屋中读书,诸葛玄领着一位少年走进来。司马徽在刘表府上见过诸葛玄,只是交往不多。他放下手中的书迎上前去。诸葛玄让少年跪拜司马徽。司马徽猜测出诸葛玄是送孩子来读书的,急忙说:“先生,不必客气,学堂就是为孩子们开设的,教书是我的本职。”

    诸葛玄说:“这是侄儿诸葛亮,字诸葛孔明。他3岁丧母,8岁丧父,姐弟4人由我抚养。希望他能在先生这儿多学些知识。”

    诸葛亮在父母去世后,跟随做官的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沂南老家先到了豫章。诸葛玄在豫章失掉官职后,便到荆州投靠刘表了。诸葛玄把诸葛亮送进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

    司马徽看诸葛亮聪明好学,又非常懂礼节,很是喜欢,更是看重。他在好友面前经常提起诸葛亮,还把诸葛亮介绍给好友。

    庞德公正在屋中与黄承彦说着话,司马徽领着诸葛亮来了。诸葛亮留给庞德公与黄承彦的第一印象很好。此后诸葛亮经常来向前辈们请教知识。他每次见到庞德公都先跪拜,施礼。庞德公特别关爱诸葛亮,尽可能把学识传授给诸葛亮。

    诸葛亮在叔父的关爱下生活着,但他没有想到叔父会很快病逝了。这是让他难以接受的。诸葛亮在料理完叔父的后事后,便决定去襄阳城外的古隆过隐居生活了。

    诸葛亮在古隆潜学十年,人们称他为“卧龙”先生。

    庞德公虽然关爱诸葛亮的生活,但很少去看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一直与诸葛玄在一起生活。庞德公在诸葛玄去世后,牵挂诸葛亮的生活,在儿子庞山民陪着,去古隆看望诸葛亮兄妹。诸葛亮对庞德公的到来很是感激。诸葛亮向庞德公介绍着自己的家人。

    庞山民与诸葛亮二姐的目光相视时,两人都面带羞涩。这微妙的变化被庞德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在回来的路上问庞山民是否有意迎娶诸葛亮二姐。庞山民婉转地说不知道人家是否已经有了意中人。

    庞德公看儿子有这个想法,便去找司马徽打听。司马徽对诸葛亮的家境很是了解,知道诸葛亮二姐还没有意中人。他如实的告诉了庞德公。庞德公便委托司马徽去向诸葛亮二姐提亲。

    诸葛亮对庞山民是了解的,两人谈的来。可他没有想到庞山民能看上二姐,有点意外,也很高兴。他在没与二姐商量,家人还不知道时就答应下来了。当他回家把这件事告诉家人时。家人责备他应该先回家商量后再做决定。诸葛亮说他对庞山已是了解的,论学问、论人品都是没得说。

    大姐说那是你的看法,如果你二姐若不同意呢?诸葛亮看出来二姐有意嫁给庞山民,便故意说如果二姐不同意我就去跟人家说。诸葛亮二姐急忙插话说:司马徽、庞德公都是你的先生,你既然答应人家了,怎么能反悔呢?

    诸葛亮二姐嫁给庞山民后,诸葛亮与各位老师走的更近了。

    黄承彦早就相中了诸葛亮,有意把女儿黄月英嫁给诸葛亮,便同庞德公商量。庞德公在儿子迎娶了诸葛亮二姐后,不只是诸葛亮的老师了,还是亲人中的父辈。他为诸葛亮一家人操的心比从前更多了。他知道黄月英在相貌上是配不上诸葛亮的,可他没有反对,因为黄月英才识过人,黄承彦又是襄阳大户,还与刘表是连襟,在荆州影响大,如果诸葛亮迎娶了黄月英,将来对诸葛亮的发展肯定会有帮助的。他让黄承彦直接去与诸葛亮说。

    诸葛亮在黄承彦说出想法后,就把婚事答应下来了。黄承彦看诸葛亮答应了,很是开心,可也担心诸葛亮反悔,就急忙把女儿送到诸葛亮住处。诸葛亮没想到成婚会这么快。

    黄承彦在送走女儿后,又高兴又不安。他毕竟是襄阳大户人家,就这么简单的把女儿嫁出去了,有失脸面,没法对亲友说。他准备给女儿补办个隆重的婚礼,便张罗开了,还请司马徽做主婚人。

    司马徽理解黄承彦急着嫁女儿的心思。可他和庞德公都认为这么简单的让诸葛亮成婚了,对诸葛亮有点不公平,应该补办个隆重的婚礼,不然从情理上就说不过去了。黄承彦来找他做主婚人时,很是开心。一边是他的学生,一边是他的朋友,这是对他的看重。他跑前忙后,把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事办的很是热闹。

    刘表与夫人一起来参加黄月英的婚礼了。诸葛亮随从黄月英叫刘表为姨父。刘表在婚礼上再次感受到了司马徽的才学。他为没能得到司马徽辅佐有些失落,不知是因为参加婚礼开心,还是因为没得到司马徽辅佐失落,总之酒喝的有点多了。当他带着几分醉意回到家时正巧刘备来找他了。

    刘备来找刘表商议时局大事。刘表感叹地说:“如果能请到司马徽辅佐,肯定能得天下。”

    刘备说:“那为何不请他来呢?”

    刘表轻轻地摇了摇头说:“司马徽与庞德公一样,不愿意进城府为官,意不愿,也不能强求呀。”

    刘备与司马徽相识在河南,听说司马徽已经搬迁到襄阳了,有意去拜访。司马徽与刘备多年不见了,在纷乱的年月里彼此都经历了许多事情,相互诉说着。刘备胸怀大志,关心天下大事,在寻找人才。他向司马徽了解襄阳人才情况。

    司马徽对刘备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问是谁?

    司马徽说:“诸葛亮、庞统,二人得一既能安天下”

    刘备部下谋士徐庶也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听到司马徽、徐庶先后都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等人一起去襄阳城外隆中请诸葛亮了。隆中距襄阳城近20余里,刘备前两次来到诸葛亮住处时,都没有见到诸葛亮。在第三次来时才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向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刘备听诸葛亮的透彻分析,茅塞顿开,诚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虽然被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感动,也有意辅佐刘备,可不能这么答应下来。他说:“我得去请教德公和司马徽先生,征求先生们的意见。”

    刘备有意请庞统和诸葛亮一起出山,也去拜访庞德公了。庞德公欣赏刘备的人品,便支持庞统和诸葛亮辅佐。刘备看庞德公如此爽快便说:“德公何不出山成就大业呢?”

    庞德公说:“年龄已高,力不从心,成就大业是诸葛亮、庞统等年轻人的事情了。”

    刘备感叹地说:“德公乃襄阳奇才,天下大师。”

    “玄德过奖了。”庞德公一笑说。

    刘备说:“今得卧龙、凤雏,定能得天下。其中必有德公的功劳,也是襄阳的功劳。”

    “天下事,还是留给后人说去吧。”庞德公送走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后,便背着竹篓到鹿门山采药去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