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晋中,就走进了一部厚重的历史,走进了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5天的时间,依次参观了榆次老城的常家庄园、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介休的绵山及张壁古堡、灵石王家大院等等。初时,我惊诧于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厚重的晋商文化,经典的庭院设计……不过,一趟走下来,最震撼我心灵的,却是晋中人优秀的品质。
晋中人重义、忠义,有着千古的传承。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骊姬之乱”,过了19年的逃亡生涯。有一次断粮,快要饿死时,随从介子推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熬成汤献给重耳。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后来,重耳回乡变成了晋文公,在对功臣们进行封赏时,却惟独忘了介子推。但介子推丝毫没有怨恨晋文公,带着自己的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知道后,十分后悔,先差人寻找,后亲自带人马来绵山寻访。绵山谷深林密,晋文公找人心切,听从了小人计策,下令三面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大火烧了3天,也没见到介子推的影子。大火过后,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和介子推藏在树洞里的血诗。诗云:“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介子推在重耳危难之际割股奉君,功成之后又悄然退隐,临死之前,还心系天下,留下血诗劝谏重耳做个好君王。人的忠义,介子推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极致。但在这件事上,人们都是赞赏介子推的忠义,却很少有人提到晋文公的忠义。为了纪念介子推,他先是从介子推遇难时身旁的那棵枯柳树上折下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同时,他还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把当地改名为介休。一年后,他又领着群臣素服登上绵山祭奠介子推。行至坟前,见那棵老柳树竟死而复活,枝繁叶茂。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掐下一条柳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一国之君,对于一个死去的臣子,能做到这样,足见其也是一个忠义之君。
清朝末年,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平遥票号东家赵易硕设在沙俄的分号的王掌柜一家13口均被杀害,只留下了他7岁的儿子作为人质,要价30万两白银。为了保住王家惟一的血脉,赵易硕抵尽家财,凑足了30万两赎银,并雇佣了同兴公镖局的232名镖师一起去救那个孩子。7年过去了,已经成长到14岁的王氏血脉一个人回来了,而赵易硕和他带走的232个镖师全部客死异乡。这不仅仅是一个晋中人的忠义,而是晋中忠义之士的群像。在这个悲壮的故事中,还有一群仁德之人,那就是广大的平遥人民。王掌柜遇害时,赵易硕尚未婚配,他知道此去九死一生,打算为赵家留下一条血脉之后再踏上那条不归之路,就决定公开选妻。此时的赵易硕已抵尽家财,床头金尽,而且也命悬一线,谁家的姑娘跟了他,都要面临守寡、守贫的困境。但善良忠义的平遥人仍然争着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到赵家,供他选择。可见,晋中人的忠义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一个大的道德环境下滋生的,并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晋中人给我的印象,除了忠义,其过人的处事智慧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位于榆次区的常家庄园,始建于乾嘉年间,是一个集晋商文化、民居建筑文化、造园艺术为一体的旅游景区。电视剧《白银谷》《亮剑》《乔家大院》等都曾在此取景。园内深厚的文化底蕴、恢宏的建筑气势、精美的建筑装饰艺术自不必说,仅那遍布围墙、影壁、屋墙、长廊上的数百幅砖雕木雕也让人叹为观止。雕刻的内容多为花鸟鱼兽,人物图腾,风格或隽洁雅致或朴拙大方,都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最令我惊奇的是,这些作品历经数百年风霜雪雨和战争炮火的洗礼,竟大都保存完好。它们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请教当地宣传部门的同志,不禁对晋中人的智慧心生敬仰。
抗战时期,日本鬼子打进榆次时,为了保住大院,常家大院的管家找到了一家德国教堂的神父,借来了一面德国国旗,挂在了大门口。因为战时德国和日本是盟国,日本军队没有踏入常家大院一步,从而保全了大院的安全。
“文革”时期,常家大院被征作当地的敬老院,院里所住的老人们,大多是长征时期的老红军。为了保住大院的古典装饰,老红军们把所有砖雕木雕和装饰物的墙上都糊上了厚厚的一层泥,并用抹子抹平,在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红小将”们气势汹汹地来了,又垂头丧气地走了。那个年月,谁敢动毛主席语录?就这样,老红军们略施小计,就把这些珍贵的文物保存了下来。
再说一个票号的故事。
清朝中叶,中国产生的第一家票号,就是平遥人雷履泰开设的“日升昌”。日升昌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是中国现代银行业的开山鼻祖,被誉为中国各大银行的“乡下祖父”。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共有17家,平遥人开的就占了7家,几乎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分号除京城外,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及商埠码头,使平遥城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票号中心城市。
我有一个习惯,无论去哪里参观,都不习惯随着大队人马行动,喜欢一个人到处走走,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参观“日升昌”的时候,我照例落在了团队的后面。在一个僻静的小甬道里,我偶然发现有一面墙的墙缝里,塞了不少铜钱儿,都露着一点边儿。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小小的铜钱儿是大有讲究的。这铜钱儿表面上的作用有两种:垫墙和炫富。其实垫墙的作用微乎其微,墙要是歪了,岂是薄薄的铜钱儿顶得住的?炫富倒是必要的。因为票号这个行业,是不能玩低调的,若是被人认为经营不善,就会出现危险的“挤兑”现象,离垮台就不远了。因此,这个行业流行炫富。但这些铜钱儿真正的作用却是考验新人的试金石。这个甬道是专供学徒走动的。日升昌的规矩是新来的学徒3年之内只管吃住,不发薪水。如果有人动了这些钱,掌柜的只是记录在案,并不揭穿和追究。但这些囊内羞涩的年轻人是否能经得住唾手可得的铜钱儿的诱惑,是3年学徒期满后能否留用的关键。3年后,有人留下了,有人被以种种理由辞退了,但没人知道这和墙缝里的铜钱有关联。这就是晋商处世的智慧,于不动声色中,试出了一个个人的品质。被辞退的人,也保住了颜面,不会记恨票号。
晋中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壁古堡。因为在参观张壁古堡的时候,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我又犯了“一个人走走”的自由主义,独自一人走进了地下暗道。在里面,还遇上了另外几个“探险者”。我们在离地面10多米深的暗道里穿行了10多分钟,都有些不安了。这地下暗道约有两米高,仅容两人并行,纵横交错,隔不远就有一条岔道,我们越走心里越没底,想求援吧,手机都没有信号,只得硬着头皮,凭着感觉走下去。这时我想到,导游说过这地下暗道有10000多米长,如果走不对,就会在里面一圈圈地转……背上的汗就下来了。好在,不久前面就出现了光亮,大家都兴奋起来,加快脚步跑出了洞口。出了洞口,都无语了。洞口上面是几十丈高的绝壁,下面是一眼望不到底的山谷,竟是绝路。我们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只得再退回到洞里。好在,不久就误打误撞到了出口,终于脱险了。
这个波折,让我对张壁古堡有了敬畏之心,之后就老老实实地跟在导游后面边参观边学习。导游是位老大爷,77岁了,却步履矫健、声音洪亮。跟在老人的后面,使我长了不少见识。张壁古堡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赵时期,它集古建筑文化、星象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于一体,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代军事设防村落,古堡独特的地上明堡、地下暗道构造,据险居要的地理位置及外部地形构成了完善的军事设防,有里外五级军事防御设置,目前是国内仅存、世界罕见的古军事设防村落。我们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把古堡大体转了一遍。看完之后,我惊叹不已:即使在今天,要依据现有地形,建造这样的一套防御体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1600多年前的晋中人在原始条件下,竟然建造出这么复杂又科学、庞大又完善的军事设防体系,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智慧!
晋中人值得称道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他们的开创精神,在这么一个貌似穷乡僻壤的地方竟产生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还有神话般的大寨,曾经一跃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农业学大寨”的标语,至今仍历历在目。
晋中是一个需要长久驻扎、沉下心来细细感受的厚德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