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杨杨:人间祗园,十三号
    杨杨:人间祗园,十三号
    • 作者:杨杨 更新时间:2016-11-17 05:38:54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406





    十三号,原以为是个单纯的数字,后来才知道是一个美丽的山村。


    十三,这样的数字在西方《圣经》里,一向不被看好。因为犹大出卖了耶稣,恰好是第十三个门徒。而在坝上高原,在尚义十三号村却是另一番景致,分外的迷离!


    走进这里,一孔孔窑洞,一排排农舍,一处处老屋,一层层梯田,一丛丛枳戟,一蓬蓬葳蕤,一片片茂密,一簇簇野卉,一畦畦蔬菜,一坡坡翠绿,一弯弯溪水,一条条街市,一道道山梁,一朵朵云霞,一丝丝岚雾,祥瑞缭绕,葱茏馥郁,仿佛世外桃源。说不出的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


    这里,开满了山丹丹、马兰花、野菊花,甚至是芍药花、杜鹃花、雪绒花,以及蒲公英、车前子、柴胡、黄芪、党参、当归、茱萸等等的名贵药材。真可谓,白梨红杏斗芳菲,紫蕙金萱争烂漫。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成就了天然的氧巴,也成为了观光的胜境。于是,当地就有谚语:大青山上走一走,随便能活九十九。


    诚然,青山巉岩处,雨过天霁,随时可见猪肉石、牛肝石、鸡血石、蓝晶石、绿宝石,甚至还有血滴石、虎眼石、绿松石、玛瑙石、云母、琥珀等等。每见,游客得此奇石,满心欢喜。实在是美不胜收,独一处风景。


    这里,有仙女泉的传说,也有卧龙石的神话。


    不知何年何月,青山脚下,有一汪清泉,最初没有人知道,一位小伙儿常年上山砍柴。以此为生。养家糊口,伴着年迈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一日,小伙儿口渴难捱,疲惫地倒在了半山腰上,昏昏欲睡。一觉醒来,已是余晖满天。忽然,眼前一亮,便见一位美女飘然飞升,恍如梦境。小伙儿惊愕异常,赶忙揉揉眼睛,再观,霞光万道,五彩缤纷,早已不见美女,身边却多了一汪清泉。小伙儿赶忙掬了那泉水,喝过,清冽甘醇,顿感身轻气爽。蓦然间,发现泉边一条彩绸。用手轻轻捧了,放在面前,小心地嗅过,芳香阵阵,十分怡人。这不正是美女飘飞时掉下的彩绸吗?于是,带回家里,便把发生的一切告诉了母亲。母亲似信非信,小心地捧了那彩绸,轻轻地闻过,果真芳香无比。就在这时,母亲眼前一亮,分明看到了儿子。母子二人顿感说不出的欣喜。


    “儿哪,娘这不是做梦吧?快让娘看看。”说着,便捧了儿子的面颊,小心地摸过、看过。顿时,母子二人泪如泉涌。


    从此,小伙儿不再砍柴,母亲也不再失明了。奇怪的是,那条彩绸化作了一根又一根的金条或玉带。卖了钱,母子住上了漂亮的房子,常年守候在泉边,并在周围开荒种田,有了鲜花也有了树木。


    而这仙女泉,常年不枯,泉水淙淙,或浇或灌,天佑丰年。每每有人前来取水,饮之,百病不侵,祛病延年。尤其赶在每年五月端午时节,总有远近的少女早早赶来,趁着晨曦初露,用艾草在此净面,便会越加的漂亮,宛若仙子。即便奇丑,也会变得出水芙蓉一般。


    传说固然是美丽的,而那卧龙石就更显得奇妙无尽了。那日,海龙接到圣旨,为了普渡众生,在此降雨。结果,只顾哗哗的滂沱而下,却忽略了雨量的大小,甚至将山下的村庄淹没。咆哮的山洪一路倾泻而下,导致沟壑纵横,良田吞噬,家园被毁。人间一片悲声。玉皇大帝闻知,便派天王巡视。天王回禀,只因洪水泛滥,导致人间悲剧。顿时,玉帝勃然大怒,于是,便按天规,惩治了海龙王玩忽职守,贬下凡界。从此,便有了这卧龙巨石。谢罪天地。如今,成为了一大景点。每每有人登顶,便会感到一种雷鸣风吼。特别是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远远望去,卧龙巨石,仿佛蠕动起来,甚至可以看到龙鳞目髯,栩栩如生。


    于是,这里便有了北国画廊,吸引着来至全国诸多名家观光采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几度在此写生,勾勒出了无数的人物、走兽、花鸟。尤以奔马享誉世界。而那一匹匹驰骋的骏马无不取材于此。无论是青山脚下,卧龙石旁,抑或是空中草原,石滩溪畔。只因乱世纷争,民不聊生,没有留下太多的文字记载,甚至成为了未解之谜而被后人关注着,也在追寻着……


       每到旅游旺季,画廊里不仅有中国画、山水画、人物画、连环画、油画,以及书法、剪纸、摄影等等,在此展出,并且成为了收藏者的乐园,艺术家的天堂。随着每周一次的酒巴、茶巴,伴着轻音乐的舒缓和那曼妙的舞姿,喝着慕尼黑的啤酒,品着俄罗斯面包,还有当地的奶食饮料,说不出的休闲愉悦,浪漫恬适。时而激情飞扬,时而遐想无际,时而婀娜妩媚,时而高歌抒怀,和着《二人台》野野的漫瀚


    调调《圪梁梁》,越加的苍莽而辽远,深情而幽怨了。


    对坝坝的那个圪梁梁上 / 那是一个谁/ 那就是咱们有名的二妹妹/ 二妹妹你在圪梁梁上/ 哥哥我在那个沟/ 看见了那个妹子儿/  哥哥你就摆一摆手/ 妹妹站在圪梁梁上/ 哥哥他站在那个沟/ 想起我的那个/ 那个亲亲呀/ 想起我的那个亲亲 / 泪慢流/ 东山上那个点灯呀 / 西山上那个明 / 一马马那个平川呀 / 瞭不见个人……


        走进这里,最有特色的当属农家餐饮了。诸如,莜面顿顿、莜面鱼鱼、莜面圪拓、莜面块垒、莜面拿糕、莜面锅贴、莜面饺子等等,就莜面块垒而言,可做出油炒块垒、锅打块垒、笼蒸块垒等等,潮潮的、煊煊的、细细的、绵绵的、润润的,配上二米稀粥,吃着、喝


    着,汗津津的,既降糖,又减压,更养胃。说不出的舒坦和惬意。


    果真是“瓦蓝蓝的天上飞雄鹰/ 我在高岗瞭望北京/ 侧耳倾听母亲的声音/ 放眼欲穿崇山


    峻岭 /绿波波的草场骏马行/ 我在草原歌唱北京/ 谁的眼睛掠过了风景/ 迎风高唱五星红旗/我站在草原望北京/ 一望无际国泰安宁……”


      当然, 还有山药丝丝、山药条条、山药块块、山药片片、山药精精、山药粉条,以及熬山药、溜山药、煮山药、焖山药、烤山药、炖山药,还有油炸糕、油香香等等。特别是,莜面窝窝、山药鱼鱼,还有面心糕,蘸上蘑菇汤汤或羊肉汤汤或鸡蛋汤汤,品着、尝着,溜溜的喷香,吃过了,还想再吃,很多时候,肚饱眼馋,竟然忘了放下碗筷,总是意犹未尽。只说:还想吃呢,感觉太好了。于是,当地人就说:不能再吃了,肚子会受不了的。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耐饿。即便是翻山越岭,登临海拔1999米的青山之巅,也不觉得疲惫,更不觉得饥饿。振臂高呼,群峰回荡。吸天地之精华,纳八方之灵气,听幽鸟之啼鸣,仿佛伸手触天,可与上苍对话,不由地吟诵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的千古绝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仅如此,最有趣的是借助火把或灯光穿越青山洞穴,感受那一沟沟、一凹凹、一梁梁别样的景致,或树挂、或清溪、或雪域、或顽石等等,有的像牛,有的像马,有的像蛇,也有的像蛤蟆,像鸡冠,像驼峰,等等。造型各异,浑然天成。最绝的是那冰层下的泉水,咕咕而响,犹如舒曼钢琴曲《童年情景》,那么的清澈、明快、愉悦。顺着沟壑,和着羽族的啁啾,一路欢歌,伴着冬韵的节奏,唱响了春天的绚烂,四季的美妙。


    那种“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在此越加的生动鲜活了。正如《冬景诗》描述的那样:瑞雪初晴气味寒,奇峰巧石大青山。炉烧兽炭煨酥酪,袖手高歌倚翠栏。


    后来得知,这里将要建造世界跨度最宽的玻璃吊桥,专供游人观光,还要凭借2022年冬奥会契机,在此修建大型滑雪场游乐场所。等等。实在是令人神往。


    特别是漫长的冬季来临,这里更是积雪覆盖,茫茫皑皑,雪映蓝天,晶莹剔透,俨然是另一番景致。无论是爬雪山、挖雪洞、堆雪人、打雪仗,还是随着“天路”西线,蜿蜒而上,说不出的虚幻奇妙,仿佛一步登天。


    这里,不仅有山兔子、野狐狸、猪獾、山鸡,以及国家珍稀鸟类和动物褐马鸡、麋鹿、羚羊等等,更有野狼的嚎叫,远遁的山鹰,和着朔风的萧瑟,在落日的余晖中,伴着原始森林,椴木长廊,群峰巍峨,越加的辽阔而壮美了。


    后来,有人竟然在此发现了雪豹,甚至还有华南虎等等。尽管这里是华北高原,却也惊奇的令人诧异,说不来的气象万千。


    而那采摘园里,更是瓜果飘香,一架架的是黄瓜,一串串的是豆角,一丛丛的是莴苣,一嘟嘟的是香菇,凭任采摘,仔细品味,没有丝毫污染,全部的农家肥料。即便是这里的厕所,都是那种高端的除臭,说不出的清新靓丽,甚至一样成为了特色景点,令人惊叹不已:“哇!这到底是哪里呀?”


    再看不远处,中科院小楼,在绿树花香的掩映下,越加的温馨典雅。在小小的山村里,格外的真切。唱响的不仅是生态旅游,更是科技下乡……


    而那农家庭院里,无论是撒欢的小狗,还是炕上慵懒的小猫,甚至是门外觅食的小鸡,漫散地享受着田园般的生活。随着游客的过往拍照,一样的可亲可爱,令人越加的陶醉了。


    曾经,那种原始与古朴,在狭小的磨道里,伴着隆隆的碾子,和着麻雀的归巢与燕子的呢喃,甚至是猫头鹰的凄鸣,日夜都在不停地旋转着。一汪近乎枯竭的老井,随着整天排队的人流,硬是提取不出半碗清水,唯有黄泥汤汤的辛酸,伴着乡亲们骨瘦如柴的哀叹,成为了沧桑的记忆。


    曾经,出没的狼群随时可能袭击村寨,将牛羊撕扯,甚至将孩童叼走。牧归的羊倌或牛倌几乎天天遭遇这样的惊恐和不幸。那天,就在群狼偷袭的那一刻,一头牤牛冲了出来,硬是用犄角将一条头狼撞死,救下了主人。从此,牤牛的犄角被主人骄傲地绑上了匕首,越加的威风凛凛。群狼见了,远远地躲着。后来,村人把撞死的头狼扒去了皮毛,贴在了磨盘上,牤牛见了,误以为是潜伏的头狼,身子猛地退后,犄角对准,俯冲过来。瞬间,轰然倒下……


    顿时,主人瘫倒在牤牛的血泊里,哭成了泪人……


    曾经,这里是柔然民族的图腾腹地,鲜卑部落的游牧家园。道武帝拓跋珪在此统一了北方。金戈铁马的骁勇善战,依然在耳畔响起。猎猎的旌旗,沉戈的沙场,仿佛就在眼前。至今激荡。


    曾经,这里是辽邦进犯中原的隘口,曾是萧太后揽胜消遣的御园,也曾是成吉思汗纵横捭阖的疆域。元世祖忽必烈在此修建了行宫雉堞,几经战火烽烟,留下的唯有砖石瓦砾,更多的遗址荡然无存了……


    这里,曾是革命先辈乌兰夫率领大青山游击队抗击日寇出没的后方。曾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的第二故乡。在此,吹响了《放风筝》、《喜相逢》等等的塞外名曲,享誉世界。


    进入新的时代,更多的时候,成为了最美乡村的典范,讲授党课的又一圣地,红色家园。


    十三号,塞外故乡,人间祗园!





    作 者 简 介:杨 杨 。河北尚义人。首位撰文精准预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著有小说、评论、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300余万字,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文字。曾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收获》、《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新华文摘》、《大家》、《阳光》等发表文学作品。《大国风范——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卓越的诗人,风采的外交——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情暖人间——“中国好人榜”嫂娘杜玉茹》、《播洒春风暖人间——记焦裕禄式领导干部王永利》、《参天的大树——人民公仆杨善洲》(改编影视作品《杨善洲》)、《苍天在上——“中国好人榜”盲人爸爸喻长富》、《走进先生——缅怀文学宗师孙犁》、《不是预言的预言——中国作家距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多远》(精确预言著名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天地良心》等作品多次在人民大会堂蝉联国家领导人颁发“中国世纪大采风”报告文学金奖,“中国时代新闻人物”报告文学金奖,“和谐中国”报告文学金奖,“中国时代风采”报告文学金奖,以及水利部颁发“中国梦.水利情”全国征文奖,首届全国“浩然文学奖”,《人民文学》第三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征文奖,央视第八届“中华世纪坛中秋国际原创诗会”大奖,“诗意孚而岗”全球华语诗歌奖,中国散文精英奖,“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第三、五届全国科普文学征文奖,第三、四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等。《中国报告文学》多家报刊杂志特约作家,以及客座教授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