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解永光:读《书衣文录》
    解永光:读《书衣文录》
    • 作者:解永光 更新时间:2016-10-24 07:28:58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74

     

           “书衣”是否孙犁先生先用的名词?看见《书衣文录》第166页文字,则爱书为书包皮(制衣)这小技术,作者在中学时就已经从同学那里学到了。人生在青少年时期,同学之间多可以相互学习一些求学求生健体及文艺方面的知识技能,以使自身更加充实、走向完美。书衣文讲到同学熟人,特别是讲到包书理书相关的人和事儿时,满含深情,改变了书衣文是类似信函登录笔记一样应用文的看法。这些书衣文的作者是一个重感情重友情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书字后排列相关词语67枚,其中“书皮”一词说:(1)书刊的最外面的一层,用厚纸、布、绢、皮等做成。线装书在上面贴书签,新式装订的书刊一般是把书名、作者姓名等印在上面。(2)读者在书皮外面再包上的纸或塑料薄膜等,用来保护书。


           还有书套一词,说是套在几本或一本书外面的壳子,有保护作用,多用硬纸等制成。





           作者使用的书衣一词,是书皮的(2)所指,从《书衣文录(手迹)》上下两册的手稿影印照片看去,书衣还有的是书套,书套一词是辞书里有的。


           说“书衣”引工具书,说“书衣文“该听听出版者的声音。精装的《书衣文录》外面有张腰封,其定价以上印有图书分类建议:随笔。前面有作家作品介绍——“书衣文录”手稿遗作首次“全本”呈现  文学大师——孙犁  留给世人的最后一笔财富遗产  颇具研究和收藏价值  几行大字下面是7行小字:


           余向无日记。书衣文录,实彼数年间之日记断片,今一辑而再辑之。往事不堪回首,而频频回首者,人之常情。恩怨顺逆,两相忘之,非常人易于达到之境界也。堂皇易做,心潮难平。时至今日,世有君子,以老朽未死于非常之时,为幸事。读文录者,或可窥见余当时对生之恋慕,不绝如缕,几近于冰点,然已渐露生机矣。


           这是作者对书衣文写作的一点介绍,应是引用作者自己的手笔,很利于读者对书衣文的阅读理解。





           上册开头有出版说明,告诉读者2013年是孙犁诞辰100周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在大规模的孙犁散佚作品的挖掘整理工作中,从孙犁生前的藏书中发现了大量“书衣文录”手稿,凡300余篇,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涉及文学创作、文坛现状、作家交往以及个人生活琐事等诸多方面,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出版说明之后,第一页文字是孙犁在世时对择捡发表部分“书衣文录”的一段题解。作者说:七十年代初,余身虽“解放”,意识仍被禁锢。不能为文章,亦无意为之也。曾于很长时间,利用所得废纸,包装发还旧书,消磨时日,排遣积郁。然后,题书名、作者、卷数于书衣之上。偶有感触,虑其不伤大雅者,亦附记之。——作者介绍了自己书衣文的写作状况,作者自己概括为:此盖文字积习,初无深意存焉。——没打算以后把这些“偶有感触”发表结集。


           据出版说明介绍,这部手迹出版之前,“书衣文录”有诸多版本,书衣文的作者对这些书衣文之发表概括数语:今值思想解放之期,文路广开,大江之外,不弃涓细。遂略加整理,以书为目,汇集发表,借作谈助。附形象说法——蝉鸣寒树,虫吟秋草,足音为空谷之响,蚯蚓作泥土之歌。——当日身处非时,凋残未已,一息尚存,而内心有不得不抒发者乎?——路之闻者,当哀其遭际,原其用心,不以其短促零乱,散漫无章而废之,则幸甚矣。





           ——自比为寒蝉秋虫、泥里蚯蚓作泥土之歌,展开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语本《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在这里,用指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所指为何,可以联系而结合落实之,为读者读书读文之异趣。形象化说法之后,接着设问:(这些书衣文皆是)身处非时,凋残未已,一息尚存,内心所有而不得不抒发的意蕴是不是这些呢?继之,说到路之闻者,是指形象化说法里的路人,回到本书上,实际指本书的读者,该同情作者遭际,推原作者写作之用心,不因为书衣文短促零乱,散漫没有章法而废弃它们,则幸甚矣。——这些书衣文也能发挥其所应有作用,作者说是幸甚幸甚,读者亦说是幸甚,这位老作家这位老读书人跟读者还是很亲近的。


                                                                                                                                                 


           读后觉得书衣文是孙犁晚年经常采用的随笔散记,这里面既记事记实,又更随心随性。它是装书之后,随笔记在书皮上的文字,既有如实不变的关于书衣里包的书的信息,又有包书人与包书皮前后时间的社会往来、天下形势、书里书外相关信息等等,是研究书衣文作者思想经历的重要参考资料,有时有一句一语一字词却如画家的遂意皴点,完成染擦巨幅的功效。


           孩子为购《孙犁全集》之后,读未完,又为购《书衣文录》,读完,并有小记多条,一点学习笔记吧。以下文字先引书衣文,后面是相关的笔记,选录了18条。








           045页:《六十种曲 十二册》瓶书斋再装于一九七四年四月,时杨花已落,种豆未出,院中儿童追逐投掷,时有外处流氓,手摇大弹弓,漫步庭院,顾盼自雄,喧嚣奇异,宇宙大乱。闭户修书,以忘虎狼之屯于阶下也。





           049页:《尔雅义疏 下》昨日康之公子来,言其父被召开会,出门上公共汽车,上下人拥挤,被挤下车,跌断腿骨,甚可念也。本院有文姓,前曾被推下楼,大腿骨折。今当访其治疗经验,以告康君。又闻湖南蒋君,出门开会,遇雨病逝。


                                                瓶斋一九七四年五月一日上午记





           1、两条记了一九七四年四五月时社会生活一斑,一是单位宿舍院区,儿童追逐投掷,外来无业流氓“手摇大弹弓”——漫步庭院,顾盼自雄,——作家的传神之笔,活画出那些无业流氓参与“文革”政治的神态;——喧嚣奇异,宇宙大乱——喧哗叫嚣的奇谈怪论,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另一是自己熟人,二伤一逝,看行文语气,所记都是老人,有“甚可念也”——知道腿骨跌断就常要惦念;又有拟访文姓同人治疗骨折经验“以告康君”;又闻知湖南蒋君,“出门开会,遇雨病逝”。国家尚处“文革”灾难中,老者生活也不能正常,甚可哀也。


    另,书衣文中有瓶书斋、瓶斋,是作者给这段时间的书房的拟名?





           058页:《东坡逸事》此为杂书中之杂书,然久久不忍弃之,以其行稀字大,有可爱之处。余性犹豫,虽片纸秃毫,亦有留恋。值大事,恐受不能决断之害。


                          一九七四年七月十二日晚,为此书修破脊,后又       发现一张包货之纸,随包饰之。


            061页:《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今日下午偶检出此书。其他关于鲁迅的回忆书籍,都已不知下落。值病中无事,黏(粘)废纸为之包装。并想到先生一世,惟热惟光,光明照人,作烛自焚。而因缘日妇、投靠敌人之汗(汉)奸文士,无聊作家,竟得高龄,自署遐寿。毋乃恬不知耻,敢欺天道之不公乎!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廿三日瓶记


           063页:《宋人轶事汇编》上 又缺195—196页,瓶斋藏书。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卅日用肇公  寄书包裹纸装之。室外小雨,室内颇静。


           065页:《宋人轶事汇编》下 此书有残,俟有机会补足之。缺173、174页。


                                           瓶斋藏书。


           缺页?——063和065页所记文字都有缺页记载,作者说俟有机会补足之,这是作者对书的一种处理方式。


           082页:《癸巳类稿》 清 俞正燮 著  保真代买书皮纸两张,色质均劣,手指一划则脆裂。此盖装订油印材料之纸,非包书之牛皮纸也。今后应说明要包装纸,庶乎近焉!


                            一九七五年一月二十五日                        


           097页:《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下  余藏书之出也,最初加封条,后移书于后室,有人打包。后来数穿白大褂人,卡车运走。据说转移数处,颇费精神。一管事者,为歌舞美人,曾叫冉淮舟传话,要我请客,斯亦奇遇,可列入初刻也。


                                        纵耕藏书  


                                            一九七五年一月卅一日


            106页:《小说枝谈》 蒋瑞藻编  余中午既装小说考证竟,苦未得皮纸为此书裹装。适市委宣传部春节慰问病号,携水果一包,即此纸也。余亟倾水果而裁装焉。呜呼,爱书成癖,今包装又成癖,此魔症也。而又惜小费,竟拾小贩之遗,甚可悲亦甚可笑也。


                                       一九七五年二月五日晚记


           2、以上七条,皆直接写到了为书制衣,有了书衣,接着有了书衣文。农村出生成长、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在艰难困苦中战斗、游击、写作、教学、编辑,读者能想到这位老作家爱书的缘由,他是从物质艰难的战争年代走进天津大城市的,所以能保持爱书的传统,从读书人角度来看,这也是传承了中国读书人的美好品德,内涵内蕴十分丰富。这里先后写到包书纸有包货纸,包书纸有的原不整洁、需要先粘贴复原为可用之书衣纸而使用,有寄书来用的包裹纸,有托人代买的包书纸(如保真代买书皮纸),有上级春节慰问病号的水果包装纸。这些处置作者自己也觉得类乎“拾小贩之遗”,当然这不是“惜小费”,也不是“魔症”,一位爱书的读书人,在抗战、解放战争中奋力写作,留下了白洋淀史诗画卷,在入城以后遭逢文革灾难,仍然坚守自己的笔墨文字,在书衣这些字纸篇幅中留下记事,这些书衣文,也是孙犁先生自己坚守的一点留痕、一点照明吧。





            在097页,《……初刻拍案惊奇》(下)的书衣文里,老作家记的是一九七五年一月底的事儿,“余藏书之出”——照当时社会上风行的那些做法,打上封条,集中于后室,打包备运,“后来数穿白大褂人,卡车运走。”“据说转移数处,颇费精神。”从记事还看不准这些来家运书人的身份,是来收书的造反派,还是单位里的帮忙人——也许是单位赶在抄家抄书之前,在帮这些老同志在躲过被抄书先藏起书来了?也许笔者把作者周围人想得太好了。铺叙收书之后,出来一个“歌舞美人”,她是“管事者”,此管事者曾叫作者的一个熟人名叫冉淮舟的传话,要作者“请客”,这段记事,本也平常,但是经作者一议“斯亦奇遇,可列入初刻也”,一段记事很有了些小说意味。近来读到新的材料,是习主席回忆“文革”时关于书的往事:


           “文革”时,我们家搬到中央党校住。按当时的要求,中央党校需要把书全集中在科学会堂里,负责装车的师傅都认识我,他们请我一起搬书。搬书的过程中,我就挑一部分留下来看。《习近平的文学情缘》(《作家文摘》 2016年10月21日一版 第1977期)


            这是当年搬运书情况的一点参考资料,有单位出面组织的集中放书情形的文字记录。


           前述歌舞美人要求被收书的老作家请客——是否有点儿“我给了你好处”“我帮了你忙”的意思在?此作者之所以要把本篇所记奇遇列入《……初刻拍案惊奇》的原因,运书者这些做法、歌舞美人的这些管事,实在是超越了古代传奇以上的。      


         


            121页:《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据罗振玉景(影)印本  今日下午,搜罗皮纸,包装小说数种。纸小则并贴之,纸污则擦净之。


                                          一九七五年三月六日灯下


           126页:《晏子春秋集释》上  从摄影同志索来旧信封数枚,用装书册。


                                                双芙蓉馆藏书


                                          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一日


            3、上面两条都记搜罗皮纸,并贴之是扩大小纸的面积使能作书衣;索来摄影同志的旧信封,因为是邮寄照片用的,信封大些,信封纸结实些,“用装书册”更合用。      





            145页:《玉台新咏》  据明寒山赵氏刊本影印   毋先天成,毋非时而荣。


    先天成则毁,非时而荣则不果。               双芙蓉馆藏书记


    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九日下午


           4、书衣文有随笔作用,有时读到或想起警句也就记在书衣上,如这里记的一条“毋先天成,毋非时而荣”,读书修身成人的提醒或警示。





            157页:《铁木前传》    此四万五千字小书,余既以写至末章,得大病。后十年,又以此书,几至丧生。则此书于余,不祥甚矣。然近年又以此书不存,颇思得之。春节时,见到林呐同志,为致此意。昨日,林以此交人带来,并附函喻之以久别之游子,“当他突然返回家乡时,虽属满面灰尘,周身疮痍,也不会遭遇嫌弃的吧”。呜呼,书耳,无知之物,遭际于彼并无觉怨,而常以非常反响作者,而作者非谓无知也。世代多士,恋恋于此,亦可哀矣。


                                   一九七五年四月十二日晚华堂识


             5、这是较长的一条,因为有同志林呐“以此交人带来,并附函喻之以久别之游子”,并就此有形容感慨,可见读书人之交往——包括文字交往的翰墨情长(深)。有此则引发作者呜呼感叹,书是无知之物,遭际于彼并无觉怨,而常以非常反响作者,而作者非谓无知也。反响,回响;反应。社会对书的反应、常常是不平常的反应回应到作者,书本身无知,对遭际并无怨愤,但是作者“非谓无知”,作者之书的遭际从作者来讲就不会“并无觉怨”了。历代的士人(士,读书人),恋恋于此,也可同情呀,哀在这里,该是怜悯同情意了。  





             158页:《营造法式》一  宋 李诫 撰   一九七五年四月十四日,余晨起扫除昨日李家冲刷下之煤灰,不断弯腰,直立时忽觉晕眩,脚下绵软。上班后,小路劝到医务室。血压70—110,脉搏100/分,心脏主动脉第二音亢进,为血管硬化之征。吴大夫给药。                         纵耕书屋装


            161页:《营造法式》二  宋 李诫 撰   忆明日为亡妻忌日,泉壤永隔,已五年矣。余衰病如此,不堪回首之思矣。           纵耕书屋装


                                          一九七五年四月十四日





            6、明日(1975年4月15日)是作者妻子忌日,妻子亡去已五年。“泉壤永隔”,不堪回首往事,何况作者自己“衰病如此”,参见158页书衣文:一九七五年四月十四日,余晨起扫除昨日李家冲刷下之煤灰,不断弯腰,直立时忽觉晕眩,脚下绵软。上班后,小路劝到医务室。”只能计一计时间了。





            166页:《小腆纪年》下    余中学同窗张砚方,雄县人,买书后即包装之。余今效之,此人不知在何处。                        善暗(门音)书室藏


    一九七五年四月十八日


            7、此条记有中学同学善包书者一人。





            217页:《搜神后记》 明刊抄配本    天津解放之初,旧物充殖,有所谓早市者,尤为可观。间有书籍,然外行人亦难以廉价得善本。此本散置地下,无人过问,余以一角得之,小贩已喜过望。然多年来并未遗失。今晨家人索观明版书,乃取出之,为之易去黑色书线,修补数处,使之继续存在于天壤之间。昨晚之琏来,为余幼年同学。发虽白,身体尚好。今日上午克明来,儿子儿妇及孙子孙女来吃饭一顿。涮过碗筷,即归去。余静惯,愈不堪孩子们的烦闹。


                                       一九七五年国庆节后一日  


            8、此条记以一角钱购得明刊抄配本《搜神后记》,附记幼年同学、儿子回家事。                        





            225页:《戚序石头记》卷一    一至六回    一九五六年春,余到杭州旅行,路经上海,适古籍书店开张,购书数种,此书在内。归而大病,未得细看,又历非常,他书多失去,而此得存,盖以其貌甚不扬也。此系有正所印小字本,然亦罕见,今大字本已影印,非力所能致,对此乃倍加珍视而装修焉。


    一九七五年十月二十一日灯下





           226页:《戚序石头记》卷十二  七十回至八十回    余幼年初见此书于屠户六四家,此人后以吸毒落魄死。即庙会出售之石印小字本也,纸色亦如此,字体则如眉批大小。稍长,赴外地求学,所见《红楼》版本多矣,然过去所购存者,为大达书局之一折八扣本。中年以后,以文字为职业,文章讲授均曾涉及此书,残存之本尚有数种,然内容已多忘记,此学荒疏甚矣。


                                  一九七五年十月廿一日灯下装讫记


            9、两条书衣文讲到关于《戚序石头记》的购藏和版本实见情况,“历非常,他书多失去,而此得存,盖以其貌甚不扬也”,阅世智慧存焉,亦可为小说写作的资料。





           237页:《艺舟双楫》 论文   自淮舟送残纸一卷来,包线装书将及百本。纸不用尽,则心不能安。觅书裁纸,不督自励,此习惯势力也。亦无计划,包否如抽签。今纸已尽,可止矣乎。               存华堂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廿三日灯下





            245页:《鸡肋编》庄季裕


          《蓼花洲闲录》高文虎


    下午老李来,余包书与之谈话,老友不以为慢也。                      





            246页:《朱文公文集》一    


    王佩娟代购报社处理皮纸一捆,三公斤。然近日心中不靖,并包书亦无意为之。昨日理出一小张裁之,为此书包裹,仍甚节约。其余大幅,留将来迁居时用,呜呼,荆棘满路,犬吠狼嗥,日暮孤行,只可披斩而进也。


                                              存华堂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一日


            10、三条都写到包书,友人淮舟送残纸一卷,包线装书近百本。王女士代购报社处理皮纸一捆3公斤。其中有纸幅大的,留下到迁居时候搬家用。“日暮孤行,只可披斩而进”,作者战士心态至老未衰。





             249页:《清稗类钞》一


    时令  气候  地理  名胜


    既得多纸,爰及此书,共四十八本,徐徐装之。                                                  存华堂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250页:《清稗类钞》六


    战事 上


    上午至街散步,道途多阻,或因拖拉机成队停留,或因施工加篱栅,或因自行车厂令青工成群试新车于通路,或修剪树木堆枝于路中,或就马路筛灰,和煤,晾被褥,堆拉(垃)圾。百码之内,虽绕道数次,亦不得畅行,乃归。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253页:《清稗类钞》七


    战事 下  武略


    昨日小宏来言,将去昆明,并要为我买烟茶及小大理石镜面。此甥时时结记我,亦不负我襁负之劳矣。思之慨然。





             257页:《清稗类钞》四十八


    饮食 下


    今日装讫。此书杂乱无章,所引亦不注出处,取材无鉴衡,多浅薄流俗之言。然其体大,所容多,凡有关北京风物世态,究非他书可比,


    拟可用之材甚多。千百年后,将成罕见之类书。四十八册之规模,虽在目前,亦不多见矣。如此保护,亦期延其年寿,遇有明达耳。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灯下记


             11、以上四页四条书衣文。《清稗类钞》“其体大,所容多,凡有关北京风物世态,究非他书可比,拟可用之材甚多。千百年后,将成罕见之类书。”四十八册装讫,给予一个总的评价,读书衣文者亦借此有了大概认识。





            258页:《封氏闻见记》 雅雨堂卢氏原刊本      此本得之于北大关冷巷中。一中年人,貌甚不扬,陈书于地下,背壁而坐,潦倒殊甚。人无他技以求生活,几近于乞者。余之庸碌,本与彼等,今幸能优游闾巷,观书地摊,则遭逢一时之不同耳。今天津无此冷清之地,亦无此冷清之人矣。


    今日国庆,庭院如市,街上人如潮涌,家人外出,小女儿及其夫婿来望,令彼等自做饭,余仍整此旧籍。念冷巷书友,下场不知,公私合营后,未见其面也。                                     一九七五年


            12、作者一冷巷书友借此条而让读者睹其冷清之人面目。作者自谓“余之庸碌,本与彼等,今幸能优游闾巷,观书地摊,则遭逢一时之不同耳”,然而作者对冷巷书友的感情,还是念念于心。





           262页:《刘子》北齐   刘昼 孔昭 撰


    余曾于购书高潮时,购此类书数种,盖即所谓百子全书也。佟楼搬家前,以三册赠邻居老周,即时常持老医书,坐于门前小葡萄架下者。又曾拆烂一册,作捆书之垫纸。留此二册,屡欲处理,而时势变化,今日竟得郑重装饰如此,亦非意料之所及耳。


                                         存华堂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七日


           265页:《燕丹子》《玉泉子》《金华子杂编》今日反常,客来三起。初王慎宜,此人在旧社会当记者,专采访而口述于人,自己不能成稿。后潘文展,为山地高中学生,一同去延安者,已成导演,动作如作戏。留之吃午饭。下午梁、张来,二人近合写小说。梁因服益康宁,发已变黑,自谓奇迹。二人以加强锻炼相劝告,老朋苦口,余不得不听从也。              


                                         存华堂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七日灯下


           13、此两条记四人:邻居老周、旧社会记者某、潘文展、老朋梁某(同条提到梁某时还提到有张某,未记)。





            266页:《儒林外史》一    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刻余前有商务排印本,连同一些杂说部,捆赠达生。昨达来闲谈,问及近来出版物,知有此书,遂托其转请小马代购。达生认真,下午即办妥,冒寒送来。


    此亦劫后藏书,洁裁废纸包装之。


                               时限一九七六年一月廿日


            14、托友人购书,“达生认真,下午即办妥,冒寒送来”,作者把这种情谊就记在书衣上了。此亦“劫后藏书”,作者藏书的新类型,故“洁裁废纸包装之”。爱书遭逢劫难,劫后仍爱藏书,书衣文的一种新内容。





           274页:《小名录》 陆龟蒙


    今日天寒,重装此书。十余年前余手订也。初疑书店所为,后见包皮纸上投递员小图章为王淑媛,当时余热中(衷)购书,几乎每日有邮


    件到来。均系此女士手送至台阶上也。订书结线,亦系纵耕手法。十年工夫,竟如云烟过眼,余几不能相认矣。王女士已不再现于此零落之庭院,来者是一代新人。                  存华堂


                                 一九七六年一月廿一日灯下


           15、研究作者生平生活者,于此条可得重要资料,知道作者手订书册也是装书的一项内容;订书结线,亦系纵耕手法——把订书结线,当做是“纵耕”的一项了。读者可以由此揣摩“纵耕”说法的含义,纵,纵情,放纵,开放或放开些,别有那么多拘束,该有另种活法了。耕,仍然是指自己的文字写作工作,几十年来,写作上可谓精耕细作。现在在写作方面也要放开一些,别有那么多拘束。


       又翻看前面录存文字,158页、161页两条书衣文都记“纵耕书屋装”;097页用“纵耕藏书”落款。                      





            446页:《菜根谈》


    此昨日收到之山东邓基平所赠小书,余初以为明人议论,不甚注意。及见书后附傅连zhang(日章)——?序,乃叹为珍本也。傅氏行医汀州,红军至参加革命随军长征,大有功于我军医事业。其序作于民国十一年,即一九二二年,甚以国人之争权夺利为叹,今日读之,如针时弊,文中“举国若狂,隐忧何极”之言,实目前仁人志士之同感也。呜呼,世事变化,竟有如此之出人意外者。傅氏已作古,不能重为嗟乎矣!


                         1989年十一月十日下午装讫记


                                       


            449页:菜根谭


    此又一版本,是保定河北大学哲学系学生所寄赠。他很喜欢这本书,购到后读至深夜,次日又买一册寄我。不到两月,先后收到两本,


    有些青年人,大概以为我也很喜欢这种书。我不喜欢这种书,以为这是通俗应酬用的,既非禅理,也非理学,是读书人在处世遇到困惑时,自作聪明,写出的劝世良言,即格言之类的言论,用之处世,也不一定行得通。青年人之所以喜欢它,也是因为人际之间,感到困惑,好像找到了法宝,其实是不可靠的。


                     一九九〇年一月十日下午,无事包装之,并记。


             16、两条皆为《菜根谈(谭)》记事,一是书上有傅连璋(字为日章)的序言,序言中的“举国若狂,隐忧何极”实为作者“目前仁人志士之同感”,作者感叹:世事变化,竟有如此之出人意外者。文革夺权时期的乱象,早在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时候“国人之争权夺利”亦出现于中国社会。另一是对大学学生寄赠书《菜根谭》的一个明确表态:我不喜欢这种书。进一步说青年人想依靠它学习掌握解决人际关系,“其实是不可靠的”,对读者最有用。


       


            462页:《太平广记》第一册  神仙


    清心寡虑,谨言慎行。近日应以此二言为座右铭。


    此一九六一年印本,从纸张可见国家经济困难之情。建国以来,印书纸几度变化,即经济政治情况的反映。有人尚言文化与政治无关,


    或脱离政治,殆呓语耳。近日印书,更不堪言。周汝昌学术著作,工人出版社印得不堪入目,实过去所未有。竟亦出版发行,出版人到了不知羞耻地步,尚有何精神文明可言!


                              一九九〇年七月卅一日上午心烦无事记


            17、心烦无事时候记了两句话约束性格。概括说是无事记,实际上这里记有重要的事:周汝昌学术著作,工人出版社印得不堪入目。“不堪入目”说得很重了,希望引起重视,重视学术著作出版印刷,作者是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界的老一辈人,看见出版社把学术著作印得很差,借书衣文说说自己意见和气话。





            498页:《赵执信年谱》 李森文 著


    山东自牧寄,贺余78岁生辰者。


                            1992.6.21装之


            501页:《何典》


    一九九三年四月廿八日,山东自牧寄赠,贺余八十岁生日也。书颇不洁,当日整治之,然后包装焉。





            517页:《佩文斋书画谱》 一   序  凡例  总目  纂辑 书籍


    此书购置已多年,以其浩瀚,从未细读。今值大病初愈,余既读画论诸书,且有文字矣,又念及是书。然亦屡拆屡捆,已三次矣,决心未


    能下。今晨又打开,并为首二册包装,希能流(浏)览一过,稍长关于书学之知识,或能有所论述乎。噫!大难不死,非只(止)一回,上天既不厌其生存,自当努力,余光使其有所辉照也。


               一九九四年三月廿九日上午耕堂识我





           18、以上三条,前两条记78岁和80岁生辰有山东自牧寄书贺寿,记在书衣文里也有一种谢意存焉。第三条说到值大病初愈,为屡拆屡捆的画谱首二册包装,希能浏览一遍,目的是稍长关于书学之知识,而能有所论述。可见作者写作书衣文的初衷。最后一句感叹,“大难不死……自当努力,余光使其有所辉照也”,时当一九九四年三月。后来的写作者,蒙孙犁先生辉照,应有长进吧!

     


                                          2016年9月28日上午  10月3日下午再读     10月23日定稿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