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养宗在《“门”里头的福建诗歌》认为,“闽”字是门里有“鸣虫”,这道出了福建诗歌自闭自鸣的普遍心态。福建诗人极少在诗歌界张扬与作态,他们更相信作品的硬件,不相信名声的软件,从而用厚重结实的诗歌作品来取得诗同行的信任感。在文中,汤养宗点评了吕德安、游刃、安琪、俞昌雄、道辉、康城等的诗歌特色。最后对福建诗歌进行反省。比如,福建诗歌有的只是按照自己的才情惯性写诗,显得不可靠和小家子气。
伍明春在《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一文,论述“新世纪以来的福建诗歌”。新世纪以来的福建诗歌给人沉潜、低调的观感,但实际上诗坛仍活跃着不少福建诗人,如汤养宗、安琪、谢宜兴、伊路等。福建各代际力量齐头并进,形成庞大的写诗梯队,推动着福建当下诗歌的发展。当然,福建还存在着各种诗群,如三明诗群、闽东诗群、新死亡诗派、反克诗群等,以团队精神展现福建诗歌的活力。
三米深的《福建诗人与山川海岛分布》,首先指出福建自然地理特点可概括为“山、川、海、岛”四字,然后以此分列福建当代诗人,简介了近90位福建诗人。虽简单罗列,却有助于对福建诗人阵容形成粗浅的认识。你说你是福建诗人,你认识几位福建诗人呢?
庄伟杰在《福建诗歌现状反思与透视》一文,给福建诗歌诊断把脉,认为福建诗人存在的症结不少,最主要的是其意识和视野等方面存在问题。有的福建诗人满足于能在几家报刊发表诗歌而沾沾自喜,有的因视野局限及过度自恋而造成自我的迷失;有的功利心强,急于求成,心理浮躁。庄伟杰认为,诗人的综合素质反映在“三个基本层面”,以此参照,福建诗人的整体素养达不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期待程度。有些诗人主要是靠生活、经验或者一点小才情在写诗,艺术上几乎没有创新之处。福建很多诗人精神层面的能量很薄弱,对现实缺少某种强大的洞识力,对历史缺少某种深沉的穿透力,或可以说普遍缺乏思想,缺乏当代意识,缺乏人类视野,缺乏终极关怀。最后,庄伟杰开出药方,提供“五点意见”,望能引起福建诗人深思。如诗人应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在自我调整中提升精神境界和人格向度,凝聚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乃至忧患意识。
2015年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暨“闽派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金涛的《闽派诗歌:一边是土地,一边是海洋》概述此次盛会,引述欧阳江河、霍俊明、西川、陈仲义、林美茂、李少君等观点。作为对福建诗歌的反思,林美茂的观点颇为深刻:“无论福州、闽东还是三明的诗人们,最终只是把诗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只是一种生活情调的赏玩,不通过诗歌来追求生命的宏大叙事,更不会进行人的崇高性生存的生命建构。”因此,诗人应加强自身理论素养的提升。
大畜认为,庄伟杰一文阐述鞭辟入里,但这种反思看似针对福建诗歌,全国诗歌现状何尝不是如此呢?诗歌是艺术,是审美,有时也是一种感兴,是一种不平则鸣。诗歌风格多样,无法要求所有的诗歌一定要深沉,一定要流传千古。当然,有几首能引起更大范围的共鸣,岂非诗人之幸,岂非真诗人之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