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会员作品 >> 叶辛:孝的长卷
    叶辛:孝的长卷
    • 作者:叶辛 更新时间:2016-07-01 10:33:08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660

     


    经常有学生家长对我说,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都很好,唯独作文不理想,有没有诀窍?能不能帮助孩子尽快提高写作本领?

    每一次,第一句,我几乎都问,你的孩子爱读书吗?如果得到确切的回答,我就会坦率地说,写作没有什么诀窍,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需要记住的,就是八个字:有感而发,真情实感。

    孩子若想有话可说,就要把所感觉、所感悟、所感动的人和事记下来;而这一切,必须都是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写好作文。

    学生作文如此,作家创作亦然。

    “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援引刘熙载《艺概》中的这句话,来评价陈家恬的书稿《将心比心》,那是再恰当不过的。《将心比心》或许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范例——阅读之后,至少能够知晓,原来日记还可以这样写!

    此前,我与陈家恬无缘相识。2016年1月21日下午,上海闵行区七宝镇老作家潘黎明冒着35年未遇的暴寒,从郊区赶到市中心找我,刚坐下来,茶还没喝一口,就热情地推介陈家恬及其作品,说他读了《将心比心》,很感动,很佩服,并且坦言这书比他的长篇小说《凡路》好。这两部作品未必具有可比性。不过,相识之缘由此而来。

    因此,我情愿放下中篇小说的创作,津津有味地读起这一大部头来。

    478则日记,124万字,120幅手绘插图。如此厚重的一部书,究竟写了些啥呢?

    一个字:孝!

    2012年3月末,陈家恬毅然决定:“决心从明天开始,将业余时间,更多地用于行孝,亦即陪伴老人。这是我的神圣抉择,也是我的生命偏重。行孝,应像朝佛那样,与时间无关,与路途无关,与地位无关,与财富无关,即使以乞讨为生,也绝不贻误。”

    与此同时,他“尝试着记录陪护患帕金森病的家母的点点滴滴,关乎疾病,关乎孝道,关乎亲情,关乎世相人心……”

    于是,历经四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便有了《将心比心》。其意趣堪比《一千零一夜》。

    陈家恬出生于贫穷农家,曾经种过田、烧过炭、打过工。后来考取国家公务员。业余笔耕不辍,著作颇丰,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农事散文集《日落日出》,获得多个奖项。

    旁及这些,只是想告诉读者,陈家恬的写作具有深刻的缘由。他的母亲提供的哺乳期长达五年,显然比一般婴儿的长得多。他在第一则日记《承接天命》中念兹在兹。与日俱增的感恩之心,使得他陪护母亲格外用心,格外细心,可谓呵护备至,几乎体察到母亲的每一神情,很多细节感人肺腑。他恪守“骨肉之爱,不可以简”和“养亲必己力”的古训,通过各种渠道——或医生,或患者,或书本,全面了解帕金森病,求索家庭护理之道——不愿将病人完全交给医生和保姆,交给药品和仪器,交给时间和孤寂,而是亲力亲为,自我掂量,理性担当。“这是一场战斗,放弃等于死亡。”当他仔细阅读友人赠送的《你好,帕金森》一书后,信心倍增,“开始尝试着,与它作战,又与它言和。这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护理精到,精神可嘉,经验丰富,极具学习价值。

    事亲以欢愉为本。陪护,贵在坚持,难在和悦。日复一日的陪护,烦琐、劳累、单调,夙夜皆怛,身心交瘁,极其考验人,极其磨炼人。要做到锲而不舍,而且和颜悦色,没有非凡的毅力,没有卓异的品格,断然是不可能的。正如《将心比心》所写:“除了忍耐,还有什么法度,经过这一年多的陪护,我的棱角全被她磨平了。”于是,在忍耐中坚守,在坚守中成长,在成长中惜福——父母俱存是福,有心行孝是福。

    陈家恬能够始终如一地行孝,得益于他的恒心,得益于他的贤内助,更有赖于他那和睦的大家庭——兄弟也好,妯娌也好,姐妹也好,侄儿也罢,无一不是孝道的践行者。为了年迈的父母,妻子经常购买未曾吃过的食物,经常烹制美食:“馒头,并不一般,加了蜂蜜与蛋清,清香,油亮,绵软。水饺,也不一般,馅是母亲爱吃的肉末与包菜,包菜被剁成屑,无需细咬。鸡卷,内涵饱满,金箍棒似的它,腐竹皮里包裹的主料多达六样:红萝卜、番薯粉、五花肉、荸荠、韭菜、蛋。”面对“太甜的不能吃,太酸的不能吃,太黏的不能吃,太硬的不能吃”的老人,他们侍候得多么精心,多么周到啊!“吃饭时,父亲喂母亲。吃了几口,她说,脚酸软,最好跷起。我说,跷在我的大腿上?她摇了摇头。妻子说,我去拿方凳来给您跷?母亲说,不要。父亲指着右膝说,跷这。母亲点了点头。父亲伸出右腿,放得低低的。我转过太师椅,扶起她的双腿,架在父亲的右腿上。架了片刻,母亲放下右腿,左脚轻轻跷着,似乎很受用,也很自豪。”聆言察色,爱敬有加。“窃以为,孝者,笑也,以笑行孝,一笑百顺,一顺百孝。”他们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更关切老人的精神渴望,因而老人的幸福具有不折不扣的丰饶。

    有过写日记经历的人都晓得,日记极易滑向流水账,尤其是连续记录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某一事件。更何况陈家恬记录的是“陪护母亲”这件寻常事——本身就有不可避免的重复性。但是,经过艺术处理,这部长篇日记一点也没有累赘、乏味、繁复和冗长之感。敏锐的笔触深入每一个人的心灵,探幽发微,娓娓道来,如叙家常。静心品读,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每每怦然心动。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陈家恬敏于观察,困于倾听,工于叙述——他的日记不仅记录今天,而且溯及昨天乃至域外,同时融入独到的人生感悟,从疾病到孝道,从人心到世相,从生活到环境……谈笑间,时而天南地北,时而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洋洋大观,琳琅满目,既有写生似的朴实,更有哲思般的深刻。很多篇章或可笑着读,或可读着笑,惬意极了。每一位读者均可分享到其中的温暖、愉悦、智慧和气场,直至洞见生活中那些潜藏的诗意,唤醒人性中那些沉睡的良知。此类例子,书中比比皆是。单说《乡村太神秘》那则日记描述的带状疱疹和“歪嘴”的疗法,就活脱脱地展现了“魔幻仍将长久隐藏于乡野的某一角落”的客观——日记的独特性、可读性、思想性和文学性也就随之升华了。

    值得提及的是,陈家恬及其家人总是推己及人,关心其他病人的安危,乃至路边疯子的冷暖……因而《将心比心》的内涵很丰厚,外延很广阔。

    陈家恬的写作显然创建在厚实而别致的语言特质之上。他依凭极具福建方言魅力的普通话来书写,比如“你爱吃番薯,番薯是土人参,吃番薯肥得快,就像番鸭,一填番薯,毛就发光,冠就发红”,很形象,很生动,谁都读得懂;比如“你记得吗,一堆番薯倒在墙角,若不动它,只消几天时间,它就慢慢靡下来,一个又一个烂掉,一直不活动,最终肯定像番薯”,同样深具哲理;比如母亲把刮台风说成“做风灾”,父亲回忆曾经见过的“大樟溪发大水,漂下一座木屋,里面还点着洋油灯,火一闪一闪的,不见人”,母亲忽然插话“还有一个老人在溪中大喊,救命啊,救命”……妙绝了。

    文以载道。“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修之以孝养,纪之以义,终之以仁。”《将心比心》这部日记体纪实作品,完全契合《礼记·文王世子》这一宏旨。曾子赞叹过:“甚哉,孝之大也。”《将心比心》无疑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孝的长卷,无疑是一部弘扬传统文化的力作。但愿读者诸君都能喜欢它!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