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来源于不同的文明,虽各户有别,然总有同一。文化是一切人类的共同特征,是人类知与行的总和。
关于中华文明,我以往的思考大致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别于其他文明。首先,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是整个世界尚未涉足与研究过的。中华文明是最早由采集生存方式而形成定居社会的农业文明,是地球村中最早的“素食人类”种群形成定居的农耕文明。依据世界以往的研究,文化在文明诞生之后渐次形成,而文明形成的基本特征是定居的农业生产。农业定居放在畜牧业圈养定居之后,这是已形成定论的西方社会发展模式。但中华文明则不然。故依照文明生成顺序,将中华文明称为“第一农业文明”,这是文化形成的最基础、最长久、最恒定的人类文明特征。
其次,由于肉食与素食人群的原始生存方式与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因而在生命初期形成的与文化有关的、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共识认知结论的世界观也有根本不同的出发点与认识途径。其中,社会文化共识观念中最重要的“受、想、行、识”的产生过程与特征所造就的认识结论,也有本质的不同。以往的“文化”基础研究均以物欲的物质特征为基本中介或价值判断的惟一标准为实体证明。而另外有一条以“人思所获”的社会文化观念作为准绳的文化道路,主宰着更恒定的文化发展路途。这两种文化有心理特征的分水岭,它们的认知发展途径也不同。肉食民族的“度物所定”规则与素食民族的“人思所获”原理,其本质的不同是思维阶梯之区别,后者更现实、更稳准、更变革、更明确。故而,我将中华文明进一步称为“二阶文明”,以有别于“物质都一样”与“人心不一样”的“证识”与“自识”的发展阶梯。
再次,不同种群中人的个体生命,在共同的种族生命中,必须在同一地域环境与不同时空变幻中,在共生的集群生活过程里代代不息地完成。这不可避免地将共识并传承的社会文化观念(即“心识”)构架成种族人、社会人和个体人这三个永恒不破的稳定“铁三角”。中华文明永远重视这三者的运行关联,并对其重要元素有独特的解读。中华文明认为,人的本能更应该是每一个个体活着的全过程的应有能力。这才是人性的本质,包括对过去、未来的认知与处理方式和所历时空的抉择能力。中国文化更重视“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的一切生命的过程,与“人活一颗心”且“心比天高”的文化特征。“活”才是人性和人的本能的真正标识。西方所谓的“自然”,其实是指排除人在外的“天然”。而中国自古以来的“自然”,直译就是每个人自己就在那里面的永恒变化状态,是那种自然万物共融、共存、共生的永恒变化状态。我们自在、自得、自行、自立状态下成长形成的“自然”,正是每个人都以自在、自得的真正人性活着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立命等必要的、生而知之的本能结果。这才是素食民族的文明必有的“素质”本能,我将其称为“第三本能”。
这套丛书完全贯穿着这三个与其他文明不同的问题,借书画琴棋诸般浅入的发问,逐步进入中华文化这个恒久、持续、深入发展的大殿堂。中国古代文明留给当代的财富,主要是思维与认识方式等,这些都体现在与书画有关的文物与文献中。那么,地球村中现代化的“文治”,绝不应该缺少从未间断的中华文明的精髓。
不可否认的是,几百年来现实的变化也会带来心灵错误并产生更多的毁灭。曾风行旋即消亡的“世界语”,消灭了全球70%以上地区的语言文字,让联合国懊悔不已。错误的世界语风潮自身虽已彻底灭亡,但不少国人还占据着语言学的席位,在中国推行汉字改革走“世界统一拼音化道路”,使得中国这个中文版电脑最大使用国的汉字软件一件也不能销往世界。更不可理解的是,取消了度量衡。仅就古代中医药方而言,此举就造成了很多麻烦,增加了继承的难度。而克拉、加仑、盎司、磅、打这类其他文化的度量单位却都在中国大行其道。
我不想再牢骚下去,我只想说:国学就是一切汉字汉语表述而留存的一切典籍文献,我是在写一本本的“国学入门”。
我们坚决不会拒绝一切具体的品质和能量等有利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文化科学。但用强权强势造成不可弥补的生命毁灭和人心死亡,那才将渐渐导致一切生命的消失。慎之!警惕!
活着的人心所有的“人思所获”才是中华文化之灵魂,我只打算以此作为生活之目的,也愿讲汉语、识汉字的所有地球人对我所思的中华文化之要义作为地球“文治”的发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