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本是理工出身,却天然地喜爱文字,渭南师专毕业即发表了十几篇文章,随后又凭着这十几篇文章找到了一份舞文弄墨的工作。这在九十年代年轻人里凭借自己的本事找一份工作中是不多见的。从事工作之余,王政写了大量的散文,编辑一册《浅流漫迹》,赢得广泛好评,并获得渭南市第二届杜鹏程文学提名奖。打开王政的散文集,仿佛穿过了一座时光隧道,我又重新回到了乡间,让我们来品味一下作家王政所塑造的散文世界。
散文是主情的艺术,与诗歌相近,讲究意象与意境。王政笔下的意象是以乡村风物为主,以表现乡村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业物事等。从《心中的故乡》《老屋》《随意的乡村》《麦场》《柿树》《村子里的树》《荠菜》《村头的水槽》《乡村小路》《布谷声声》《秋日农家院》《打柴》《乡村的雾》到《冬日的阳光》《村路变迁》《放天灯》《送锅盔》《旋柿饼》《童年的电影》等等,这些篇章连缀交织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乡村风情图。不难看出,作家对于这些熟悉的家乡风情的喜爱与怀念。在《心中的故乡》中,作家写到:“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而我已不是我了。”写出了时光的变迁让作家心里产生的落寞感。结尾作家写到:“每次回家,面对村头熟悉的弯弯的坡路,那几十年没变的山色树影,我没有多少喜悦,更多的是愧疚,对故乡,对父母,对亲人。”这样的句子是打动人心的。游子思乡,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情结。尤其随着市场经济与工业化的深入到来,故乡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不论是迫于生计,还是身不由己,故乡,当我们离开了它的时候,才忽然感到了它的美好。
当然,散文是主情的艺术,不像照相机摄像,即便是照相机摄像,也有一个艺术的视角问题,即感情色彩。自然,散文艺术也不例外,普普通通的农家物什,在不同的人眼里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情,就如贾平凹先生的《丑石》:这个人说它无用,那个人说它丑陋,然而到了天文学家眼里,它却是天上的一块陨石,发过光,发过热,照亮过黑夜。是的,遥远的乡村,可能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一幅丑陋、落后、贫穷、人们喜欢斤斤计较的地方,但是在散文作家王政眼里却是一幅美好生动,让人留恋、让人感动的地方。
比如《村头的水槽》里的“水槽”,无非是一条用石头做的凹槽,凹槽下方是水池,用于蓄水、防涝、洗衣、供人畜饮用等。作家开头即细腻逼真的描写了“石槽侧底却爬满了苔衣,春绿秋墨,尽显沧桑”的样子,这种写法勾画逼真、生动,洋溢着诗情,继而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那一个尚显原始、粗犷的山村画面。继而作家以“水槽”这个中心意象延展,写出了昔日其乐融融的民情民意,给人心间注入一股暖流,让人感到山民们纯朴、善良的品格和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结尾作者写到:“每次回家,打开院子里的自来水龙头,看着哗哗的流水,心中荡漾着一份欢欣,又不禁泛起对村头那个水槽淡淡的怀恋。”作者怀恋的是什么?这里没有点出,但是引人思考。有人说,现代化的加剧疏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者结尾以前后用水变化的对比,正是写出了个哲理。愈是落后的生产劳动,愈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体谅、宽容,人在自然的威慑下显得异常的渺小,这反而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互助。人们在彼此的团结互助中加深了感情联系,密切了群众友谊,这是其中可贵的地方,也是体现人性温暖的地方。
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就是人学。是的,追寻人性的美好,温暖彼此之间的心灵,是人类感情生活的本质需要。面对现代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各种困难克服了,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少了,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淡漠了,金钱渐渐成为人情的重要纽带。这是现代化社会的共同特征。但是,文学的本质是塑造灵魂,改变这种意识也是文学的责任,我们又必要从追寻中寻找人性的美好,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