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会员作品 >> 乡土诗人丁可:诗歌 生活需要你
    乡土诗人丁可:诗歌 生活需要你
    • 作者:李伟豪 更新时间:2016-05-16 02:26:18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767




     


    诗人丁可

     




    他是一名乡土诗人,尽管30多年前,他就进入了县文化馆工作,后来还担任了副馆长。但他认为,在县文化馆只是工作,一份可以借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他自己,仍然是一个诗人,一个乡土诗人。




    他叫丁可,1955年出生于徐州市沛县张寨镇杜楼村,高中毕业后务农多年。其间开始学习写诗。1983年1月,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曾连续担任三届徐州市人大代表,2015年9月从沛县文化馆副馆长任上退休。




    从1978年在《新华日报》发表诗歌处女作至今,丁可在《人民日报》、《诗刊》、《新华文摘》、《青年文学》、《扬子江诗刊》等报刊发表诗文七百余篇首,出版个人诗集《啼叫的月光》、《母亲的专列》。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

     




    笔耕不辍:他把生活写成了传奇

     




    有人说,丁可是为乡土歌唱的“嗓子”,没有这样的诗人,大地就会失声;也有人说,丁可是一个最不像诗人的重要诗人,因为对诗歌爱得深沉,他把自己的一生写成了传奇。




    初见诗人丁可,朴实的面容,目光纯净。虽然似乎任何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写过诗就可以把诗人的帽子戴一生,但丁可不是这样,几十年来,他从未间断过诗歌的创作,一直在写着。




    尽管30多年前,他就进入了沛县文化馆工作,后来还担任了副馆长。但在丁可看来,在文化馆只是工作,一份可以借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他自己,仍然是一个诗人,一个乡土诗人。




    他说年轻时写诗,除了对文学的喜好外,还有“不甘心在乡村打发一生,企图以东涂西抹来改变命运”的一面。所以,最初的时候,他编过剧本,演唱过曲艺,还试着作曲,直到后来遇到诗人阎志民,才确立了以写诗为主要努力的方向。




    “1974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被推荐上大学、招工无望。我是长子,必须帮助父亲担负起家庭责任。但又不甘心在乡村打发一生。在贫困、饥饿、劳累的日子里,我开始了企图以写出作品来改变命运的东涂西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在诗歌对丁可来说变得更个人的同时,题材上却涉及到了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当然,乡土诗歌是他不能忘怀的主题,也是他内心最忠实的坚守。




    “要说鸟儿著名的就是那年的那只布谷了老人们都说那鸟叫的使人眼睛湿润那鸟久久盘旋在我们村庄;要说树木著名的就数村口那棵白杨了风来时总是那白杨率先独唱接着低矮的桃李叶子才轻轻摇响”在诗歌《我们的村庄》里,丁可的乡村情怀可见一斑。




    虽然多年来一直写的都与乡土有关,但语言风格也跟当年有所不同,由早期抒情性较强的“少年情怀”,到近年来侧重口语叙述,“诗风平朴幽默,绵里藏针”,加强了对现实的关注揭示,对底层、弱小、善良、草根的咏叹。

     




    矢志不移:一生清贫却无怨无悔

     




    诗人丁可一生清贫,常年蜗居在县文化馆的一个不足20平米的单间里生活与写作,他的夫人黄二云,原先在家里务农,年纪大了又追随丁可到了县城,在城里摆了个饭摊谋生。日子过得较为艰辛,这在他的诗歌里是有体现的。




    “我打算撤回故乡去不想在城市再租房了三十年啊一只无能的老鼠也打出了属于自己的洞”,在2011年写成的《向故乡撤退》一诗中,丁可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那时黄二云在城里摆饭摊,寄居在我的办公室里。不足二十平米,既是我的办公室书房,又是厨间卧室。一天黄昏,黄二云牵着三轮车去了街上,我看着满屋凌乱,想到自己吃国家饭三十多年,至今竟无片瓦。五味杂陈,百感交集。遂写下了这首诗。”




    但丁可后来没有撤退,他倾尽积蓄又借些“银两”,花费二十多万购买了县城东关蒋庄一处二手房,总算有了自己的窝,也感慨颇多。后来在一首七言诗里他写道:两鬓斑时始得庐,老兔城外扒一窟……




    丁可对于诗歌是无怨无悔的。“感谢诗歌。”他曾经这样写道,“虽然不是凭一首诗改变了命运,但我确实是凭着发表的二十来首诗,找到了至今还养家糊口的饭碗。”




    “我吃着五谷杂粮,品味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尽量写一些贴近老百姓痛痒的人话。当然如果有人,能从我的一首小诗感觉到了灯塔那样的照耀,就很欣慰了。”丁可说,有所追求,这是他前进的动力。

     




    对话丁可

     




    记者:你代表性诗歌是在什么时候创作的?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作状态?你最满意的是哪首诗?




    丁可:我的代表性诗歌应该是《南方,田野的风》组诗,发在诗刊1991年3月号头题,配发了编辑梅绍静老师的评论。之前我已有作品在诗刊零星见刊,这次集中的推出,加深了读者对我的印象。不敢说是我最满意的诗,这组诗中的“月亮我们的家禽”、“小蹄子的春雨”等算是比较喜欢的作品。




    记者:有人说,当今,不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文明程度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诗歌却“冷”到了边缘化的状态。你是怎么看待诗歌的边缘化?




    丁可:人们常常认为诗歌不真实或者说跟现实生活相脱节,但是从起源来看,诗歌本来就应该是现实当中密不可分的部分。由于种种冲击和诱惑, 人们的注意力和情趣有所转移,诗歌确乎有些受冷遇。但我依然相信,好的诗歌那种对心灵的保养作用。“诗歌,生活需要你!”




    记者:沛县被称为徐州的一块文学高地,在这片大风歌的土地上,活跃着一大批业余作家和诗人,他们都勤奋耕耘并各有收获。您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丁可:沛县近些年的作家队伍是不小、发表作品的数量也比较多。但是,我以为这片高地缺少更突出的拱起,缺少经典或者准经典的兀立。年轻的作家当不骄不躁,涵养心智,厚积薄发,或许会有大成。

     




    作品赏析

     




    我这样歌唱


    请允许我这样歌唱我歌唱微小


    歌唱广阔的母爱穿过微小的针眼


    歌唱坚守在木头中的一枚小钉子


    歌唱微小的雨点微小的雪花


    歌唱一个孤儿挂在腮上的小泪滴


    在一堆土豆中间我歌唱最小的那颗


    歌唱它的羞惭它的小伤痕


    它在春天也想发出芽来的卑小的念头


    我歌唱窄小


    歌唱手指蹦跳着的窄小的琴键


    歌唱风雨中相依的窄小的屋瓦


    歌唱写着诗篇的小纸片伸出新绿的夹缝


    歌唱夹缝透过来的一小片阳光


    歌唱一小片树荫树荫里的一个小马扎


    歌唱高楼之间出身农田的那窄小的花园


    歌唱它窄小的芬芳它对麦子大豆窄小的怀念


    我歌唱细小的声音


    歌唱蜜蜂的嘤嘤蟋蟀的低吟


    歌唱燕子的昵喃最容易漠视的蚂蚁的呐喊


    歌唱豪雨过后玉米的拔节


    歌唱一个农民的哼唱和叹息


    歌唱放胆直言的键盘敲打声


    歌唱厨间系着围裙的母亲涮洗碗碟的叮叮


    至高无上的雷霆啊


    请对一切细小的声音给以尊重


    我歌唱低处


    歌唱果实累累垂向大地的枝条


    歌唱深井下的矿灯


    歌唱点播进小土坑的种子水洼里的小鱼


    歌唱仰望着“蜘蛛人”父亲的女儿的眼神


    歌唱等雨不来老是望天的母亲


    歌唱走下来向不幸和贫寒伸出的手


    歌唱含冤者跪着的那片水泥地


    歌唱所有荡漾在低处的天伦之乐希望和温馨


    我在窄小的低处歌唱


    我的声音微小细小


    如雀舌的颤动


    母亲的专列


    这是您惟一的一次乘车


    母亲您躺在车肚子里


    像一根火柴那样安详


    一生走在地上的母亲


    一生背着岁月挪动的母亲


    第一次乘车旅行


    第一次享受软卧


    平静地躺着像一根火柴


    只不过火柴头黑


    您的头白


    这是您的第一次远行啊


    就像没出过远门的粮食


    往常去磨房变成面粉时


    才能乘上您拉动的


    那辆老平车专列


    我和姐姐弟弟妹妹


    陪伴着您


    窗外的风景一一闪过


    母亲您怎么不抬头看看


    只像一根躺着的火柴


    终点站到了


    车外是高高的烟囱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