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史光荣:魂牵黄河大铁牛
    史光荣:魂牵黄河大铁牛
    • 作者:史光荣 更新时间:2016-03-29 08:54:59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227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华尔街的铜牛作为一种励志的标记,这只身体健硕、鼻孔发光的黄铜雕塑,浑身发出一种神韵般的“牛气”和霸气,是一种“力量和勇气”的象征,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不少企业家和励志青年更是把铜牛雕件摆放在办公室,摆放在案头,这些同比例缩小或创新出来的饰件,也是风情万种,仰首冲天,时刻提醒着自己,努力拼搏,奋蹄赶超,以实现心中的梦想。


    有这种励志牛感动着自己,想着并不遥远的理想和希望,一切皆有可能,因为我们与牛并不陌生,为了理想,我们情愿作一头埋头拉犁的牛。


    从小生活在农村,耕耘在田野,多少年来,牛是我们立足的工具,更是我们生存的衣食父母。“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那是村里人多少代人的理想和梦想。我等虽己走出农村,不再务农,但牛的韧性,牛的品质,牛的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斗不止,自强不息。


    运城地处黄河流域,是古中国的发祥地,农耕文明最早从这里起步。对牛的认识,对牛的训养,对牛的崇敬,这里的人民体味得也许更深更透。我自始至终认为,这里的黄牛更加健硕,这里的人民更有力量,河东牛更能体现着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奋力拚搏的精神。但种类繁多、体态各异的牛的群体,那一种牛才能更加体现这种精神内涵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在慢慢的体味,也在慢慢的探寻,切身感受着牛的普通与伟大,牛的平凡与魅力,等待着那束惊世的晨光,等待着心中崇拜着的那尊牛神。


    一个不经意的时间段,一次平平常常的出游,自从走进了永济黄河蒲津渡遗址,就被那一尊尊铁牛彻底折服。


    蒲津渡遗址最突出的文物、最震撼人心的发现和最具价值的体现便是唐开元年间铸造的四尊铁牛,也称开元铁牛、黄河大铁牛。


    从一接触到这四尊铁牛,我的目光就被它深深地灼伤了,内心不断被铁牛的眼睛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拼搏精神所感动,所震颤。


    这四尊铁牛,线条优美,造型生动,眼睛圆睁,耳若听令,前腿使劲的蹬地,后腿稳健的蹲伏,高大雄健,体阔胸圆,头仰角矫,昂首向前,尾部施以圆型铁轴,两侧对称,以系浮桥铁索,受力均衡。整体呈一种负重感,奋力使劲,以不辱使命,表现出了一种负重赶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每尊铁牛旁边,均站一铁人,作牵牛状,高鼻深目,服饰奇特,尤其是那双眼晴炯炯有神,好像时刻关注着铁牛,每两牛为一组,前后摆设,每一铁牛长达3米有余,自身重量30余吨,下身四腿做成铁柱状,连同底盘铁柱,一共六根,入地丈余,直直的钭插进去,自重40余吨,做成地锚,其形式及其自重,足可牵制上千吨负重。


    除了这铁牛和铁人,还有铁山和仿照天系的北斗七星,做成了七星铁柱,代表着阴阳相对,天地合一,囊括宇宙万物。虽然这些铁器全部用于系拴铁索,全是负重借力的实用器具,但做成精品,做成了艺术,使维系浮桥的铁索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桥之魂魄,桥之精灵,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称赞铁牛、铁人说道:“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其实,蒲津渡遗址只是渡口东侧的完整配置,渡口西侧同样应是这些配置,只是相向而居,但由于千年黄河,沧桑巨变,河床淤积,河水西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埋藏在地下的原渡口西侧,虽然断定己移到现在的永济一侧,但飘泊无定,至今还没探明。


    大地苍茫,铁牛肃穆。从公元725年开始浇注到现在,铁牛在黄河岸边默默伫立,己经千年风雨,几经沉浮,经科学挖掘和整体提升,经科学攻关和防腐处理,昔日铁牛仍然是风彩依旧,栩栩如生,极其宝贵地保留了原状原样,成为考察1400年间桥梁沿变、冶金发展、黄河变化的珍贵实物和标本,永载史册。


    看着这些硕大的铁牛群体,既便是现代技术工艺浇注,也当属大型工程,在千年之前,几乎是倾全国之力。据记载,世居河东、曾在唐王朝前后三次为相的张说为总负责人,浇注用铁160万斤,几乎耗费了大唐年产三分之一的生铁,终于浇注成了渡口两侧的铁牛、铁人、铁山及其它铁器,用以索制连船千艘的铁链,用以维系秦晋之交通要道,唯系蒲州城的繁华盛景。


    光阴似箭,昔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渡口,随着战争风云和黄河改道,从繁华到衰落,最终在历史的变迁中湮没黄沙,变成了寂寥的滩涂。


    好在铁牛尚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终被发现并成功发掘,提升到了十二米高的地面上,倾心保护并打造成了旅游景区,与蒲救寺、颧雀楼一道,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城。


    游人如织。看着黄河大铁牛蹲伏在那里,仿佛又看到了昔日的滔滔黄河水一路欢歌,看到了古人们人拉肩扛、自强不息的劳作,看到了中华民族奋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黄河大铁牛,你就是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历史见证。


    黄河大铁牛,你就是魂牵中华的力量象征。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