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华:吃腊肉
- 作者:王少华 更新时间:2016-03-15 04:00:14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029次
腊肉,又叫腌熏肉。是将猪肉先用盐腌透后再用柴禾的烟雾熏干制成的肉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土特产。因为西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猪肉腌制过程发酵,产生醇厚的香味;同时西南地区盛产芳香的柏树,其枝丫就是熏制腊肉的最好原料。我是四川人,深知腌制腊肉的秘笈。腌猪肉过程中最好用海盐,这种盐腌制出来的腊肉香味醇正,切出来的熟肉片晶莹红亮,吃起来口感爽滑,嘎嘣脆中又有一些的韧劲。
小时候,家道清贫,一年四季难得吃一回肉。每年冬至左右,家里把辛苦喂了一年的肥猪杀了,这时全家上下可以够够实实吃一顿饱肉。然后,母亲把剩下的猪肉腌熏制成腊肉,一个一个并排挂在横梁上,这就是我家五六口人全年的荤望了。只有人来客去以及逢年过节的时候,母亲才从梁上割下一块半截,和干豇豆或米豆腐或卷白菜加芹菜蒜苗一起炒一大锅,绝对不敢直接煮了大块吃,因为这样太浪费了。用母亲的话说,这就叫既解了馋又吃出个细水长流。母亲招待客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宁愿亏自家里人也要让客人吃好,这就害苦了我们的嘴巴:本来长期不吃腊肉,对腊肉的念想也就渐渐淡了;客人一来,突然有机会吃了,却只准尝那么一点点,吃得人心欠欠的,只有咂着曾经的香香嘴,望着梁上的腊肉吞清口水。那时我觉得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伸伸展展地吃一顿饱腊肉。
上中学了,学校离家远,翻山越岭二三十里,只能周末回一次家或就近到姐姐家去。姐姐姐夫待我不错,只要我去,立即放下手中农活,割腊肉剪香肠,忙前忙后为我张罗。返校前还不忘往我兜里塞进三五块钱以资零用,嘱咐我好好学习。已分家的嫂嫂见识不广,常常撺掇母亲不要我读那么多书。母亲也曾犹豫过,后来听说我成绩好,心里还是挺欣慰的,态度逐渐有所转变。在我周末回家的时候,开始给我改善伙食,翻出平素舍不得吃的好东西,煮碗油挂面卧鸡蛋,或炒碗苕粉皮腊肉。父母常常让我先吃,他们吃剩下的。我实在推辞不下,草草吃了一点,假巴意思说吃够了,好让他们吃。这时父母急了:“多吃点多吃点,学习任务那么重,一周就吃这么一回好的,不多吃点哪个要得喃?”一一我注视着面带菜色的父母,眼泪早已模糊了双眼。好在我后来为他们争了光,也算没有白吃腊肉一回。
改变开放以后,农村逐渐富裕起来了。家里一年四季新鲜肉腊肉不断。我在城里工作,虽然天天都在吃肉,但心里对乡下老家腊肉的怀想之情却越来越浓厚了。刚刚结婚不久,春节来临,我迫不急待拉着先生回老家,对他炫耀:“我妈做的腊肉很好吃,这次回去好好尝尝!”哪晓得母亲爱女婿过了头,她给先生是这样盛饭的:先铲一勺干饭压海碗底,再扣一大勺腊肉在中间,再铲一小勺干饭薄薄盖住腊肉,上面再冒一大勺腊肉加菜于碗顶。在川北农村,这叫盛“冒儿头”,只有极其珍贵的客人才能享此殊荣。母亲的本意是叫女婿多吃干饭多吃肉,把身体吃得壮壮实实的好努力干事业奔发展。结果先生不知内情,爽爽快快接手大吃。后来发现怎么腊肉越吃越多呢?实在吃不完了,又怕丢面子,悄悄央求我。看着他那副窘像,我差点没笑岔气,轻轻取笑他:“亏你还是搞军事的,孤军深入,难道你不事先用筷子在碗里侦察侦察?”结果这顿饭我实际吃了两份腊肉,少说也有半斤吧。这次我算是彻底吃够了腊肉,从此以后,对腊肉的依恋没有那么强烈了,但偶尔还要把腊肉拿来咏叹两番。
前段时间,孩子要考试了,我特意煮了几块乡下送来的黄灿灿的腊肉,准备给孩子换换口味,好让她高兴高兴。孩子尝了尝,马上吐出来:“妈妈,您这是什么肉哦?咸不拉叽的!”看来想拍马屁拍到马蹄上了。孩子对我说,她们好多同学的家长都喜欢吃腊肉,但他们并不对腊肉感兴趣。肯得基、得克士、豪客来才是他们的最爱。以为拿腊肉香肠来给我们补身体,我们可不买账哦,妈妈您“out”了。
是啊!穷代人有穷代人的美食记忆,富代人有富代人的美食标准。现在许多人的日子都过得很滋润,想吃啥有啥,对腊肉已经没有多少感觉了;而且从健康书上知晓了腊肉含亚硝酸盐,吃多了对健康不好。但从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我敢说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对盐渍肉、腊肉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因为在七十年代,或者再往前上溯若干年,那时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物质匮乏,缺吃少穿,一块小小的腊肉就足以吊起多少人的胃口。我曾经听父亲说,爷爷过去给地主打长工。栽秧割谷的时候,累了一天收工,每人只能吃上一块二指宽的腊肉,就算犒劳了,每个人吃得乐滋滋。换作今天给老板打工,工资几大千,少一分都不干。这就是区别!这就是发展变化!今天人们对腊肉的感情就是 对过去艰苦岁月的感情,今天人们对腊肉的怀念就是对过去艰苦岁月的怀念。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