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中国 >>  新闻视线 >> 2015军事题材报告文学:时代语境下的精神品格
    2015军事题材报告文学:时代语境下的精神品格
    • 作者:常晓军 更新时间:2016-01-20 04:00:30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742


      2015年度军事题材报告文学,以突出战味为时代召唤,书写着强军征程上的时代画卷,涌现出一批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平民化、人性化的视角,直面军营生活、展现军人形象、回望战争往事、追问军人价值,在时代语境下不断强化着军事文艺的主旋律,继承发展着报告文学真实、纯粹的生命力。


      一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一年来,军事题材报告文学聚焦强军目标,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要求,书写军人形象,展现中国军队风貌,激发官兵战斗精神。乔林生的《高天厚土》以直面人生的写实,深情追记了一位飞行员教官和学员因战机故障,在生死时速的17秒作出的最终抉择。这样的精彩表达,既凸显出当代中国军人极具挑战的献身精神,又表现了军队要始终牢记使命,提升训练实战化水平,实现人与装备最佳结合的思考。焦凡洪的《枪脉》立足军事变革出人才,训练改革出战斗力这一主题,刻画了沈阳军区某团团长王长义时时琢磨打仗,天天研究打仗的血性践行。刘平的《巅峰追求》着笔特战队员李国勇的人生最细微处,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渗透在血液里,熔铸在骨子里的生命担当。这种从文字中流露出的“强军梦”,更是军人的品格和人文怀情。在生活中把握主旋律,在平凡中重建崇高。高海滨的《为青春插上梦想的翅膀》讲述了武警特警学院副中队长徐春德爱警精武、敢打硬仗、勇争第一的铁人精神。他少时追寻从军梦,入伍追寻精武梦,提干践行强军梦,重大任务面前追求报国梦,充分展现了中国武警的过硬素质和良好形象。刘既清、江贻军的《建功“生命线”》回应时代呼唤,书写了时代典型陶向明,塑造了一位敢打必胜的百战尖兵的生动形象。
      试问大漠戈壁,何谓以身许国。青春化作相思泪,依旧铁马冰河。一年来,军事题材报告文学基于强军目标这一命题不断努力探索,重新审视和认识丰厚意蕴下的军人精神,揭示了痛苦而壮美的军人形象。王甜的《最远的 最近的》从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朱义强的爱情故事。面对人生突然而至的厄运,他以坚定的信念还原出灵魂深处的大爱,体现出了作者富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追求。张 剑的《喀济纳之恋》写出了感动内蒙古十大人物王赞成在艰苦环境的考验下,承受着失去爱人的痛苦却始终不动摇。温情的文字弘扬着主旋律,彰显正能量,也奏响 了时代最强的音符。周瑞峰的《仗剑绿谷》讲述了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丽水支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身改革大潮,为领跑建设现代化武警贡献智慧,从思想和 艺术性上表达出情感的炽热。



      二


      忧患意识之下注定有着理性的思考。不论是以生活化的轻松来直面战争与死亡的厚重,还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琐碎来提升人性的高度,本年度的军事题材报告文学作品以“对现实关系深刻的洞察力”来彰显个性化、人格化的哲学思考。郭富文的《生死远航》围绕着时代前沿课题,真实而敏锐地还原了372潜艇苦练战 战法,练就过硬本领,在与死神的较量中突破封锁走向新生的惊心动魄。刘秦川的《战争实验室》落笔中国军队首个战略模拟系统的研发,从崭新的视角审视了新军事变革下对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的需求,反映出新一代军人在应对未来新危机下的革命性变化。生动而又细腻的叙事,更为开阔地表达出对精神的坚守。赵雁的《中国女航天员》叙述了中国女航天员刘洋、王亚平从同窗之谊到战友情缘,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温情和蓝天梦想,以任重道远、使命在肩的信念,抒写出斑斓色彩的中国精神和力量。郭凯的《生命底色里的坚强》歌颂强军兴军伟大历史实践,生动地呈现指挥学博士侯蕾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不倦,为军队打赢实践努力奉献创新的人生信仰。
      对时代英雄的刻画,引发着读者的更多关注。扬冰、姜宁、祁登峰的《地月飞虹》讲述了中国探月工程从无到有、从近到远的研发历程。正是科技工作者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才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高度,继写中国探月的新传奇。李恒年、宗兆盾的《新一代太空“牧星人”》从一代航天人牺牲奉献引申到航天科技领域这一宏大课题,给人更多思考空间的同时,表现出科技工作者大美形象。川妮的《一个人,一种精神》讲述了高级工程师李建平面对荣誉与光环,倾注心血坚守发射台无怨无悔。这种甘愿付出的追求精神,其实才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最高礼赞。



      三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对往事的追溯中,历史题材的发掘和创作也在不断拓展着作家的视域。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抗战题材作品,从历史、文化、思想层面全景式展现历史真相,以强烈的时代感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性。王树增的《抗日战争》以三卷180万字的厚重历时6年完成。全书以细节还原历史面貌,以自觉的“全民族抗战”叙事,从广度上写出 抗战的艰辛,深度上思考了人性,向世人展现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丰富的表达方式闪烁着史诗的性格和震撼,也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新模式。王龙的《刺刀书写的谎言》描写了日本侵华“笔部队”甘愿成为日军文化侵华的“思想刺刀”,以内在的文化价值和启示揭露了日本文化侵略的真相。丁晓平在《另一半的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中追根溯源,不遗余力书写带有个性色彩的历史认知,为抗战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回望东方主战场丛 书,以冷峻和真实的笔调回望抗战,对民族之痛进行反思和剖析,深入、立体地呈现了独特的审美风范。彭荆风的《旖旎万里》立足现实,书写历史,生动再现了抗日战火里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上对日作战的感人场面,以探索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取得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作家独特的叙事方式,将个人化的感受再现为多样化的人生精彩,从而使这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焕然一新,更多了对于历史的敬重。聂力的《从平型关到晋察冀》通过寻访父亲聂荣臻充满艰辛的战斗足迹,以心灵的终极关照表达出对于父辈的无比敬重。张春燕的《向东找太阳——寻访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以史料真实把读者视线引向西路军女战士所遭遇的悲惨命运之中,演绎出真情寻访下的精神烛照。耿耀志的《留在世界屋脊上的舞姿——纪念首次进藏演出40周年》反映了战旗歌舞团首次进藏演出的精彩,第一次实现了芭蕾脚尖稳稳地立在世界巅峰的奇迹。王秋燕的《将军令》真情书写了一代创业者中的领军人物侯福将军。通过回忆老一代创业者们的艰辛,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贺茂之的《张爱萍的爱将李旭阁》写了二炮原司令员李旭阁在罗布泊核试验场的故事。这些鲜活的题材,不仅挖掘着崇高的精神境界,更书写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延深思考。



      四


      金戈铁马鸣沙场,荡气回肠好文章。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思想内涵,使军事题材报告文学聚焦强军先锋,书写时代典型,不断引导着读者用心感受军人世界的强大、坚韧、执著。这种创作是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深刻考量,是以高度思考的方式进行的生命体验,是在弘扬主旋律下的社会观照。卢一萍的《冈底斯高度》用青春和坚守表现了生命禁区的奇迹,映照出高原军人生命的顽强。这群军人展现出不凡的气概、胸怀、信念、梦想。杨献平《山南的边关》生动记录了山南边关将士逐梦边关的情怀。他们以苦为乐,心系祖国,在灵魂的仰望中表达出生命的全部要义。由成都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集体创作的《雪线上的西藏》,可谓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交相辉映。作家们走边防、下哨所,以行走数万里的艰辛与不易,深入体验当代军旅生活,真实展现了雪域官兵在时代特色、战区特色下的感人风采和精神状态。罗琦的《南海纪实》通过记者在西沙岛礁的短暂生活,讲述了海岛官兵在特殊环境下“没有生活只有生存”的执著坚守。作品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思考,对精神情感的表达与叙述,对历史往事的追溯与观察,都真实地反映着“大时代”下军事文学对军人形象塑造和军人价值思考的关注。
      从创作题材、形式而言,报告文学这种所谓“艺术的报告”更强调了作家思考的独立性和现实题材的关注。曹岩、马泰泉的《极度威胁》记述了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积极参与援助西非国家抗击“非洲死神”埃博拉病毒的征战实录,文本的内在张力使人领略了非常态下中国军人英勇奋斗的大义品格。高帅的《跨越喜马拉雅的大爱》中,14集团军官兵飞越世界屋脊投入尼泊尔展开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把13亿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播撒到地震废墟上。通过参与地震救援,防疫洗消、医疗救助的救援历程,全程写下了极度危险中的感人瞬间和人道精神。李燕燕的《青藏线六十年》以生命线上发生的故事,凝结了军民鱼水无限深情。60年来,官兵们把爱民的种子撒遍青藏线的角角落落,用真情大爱将共和国的重托与藏族同胞的幸福连接。曾剑的《边塞风流》写下了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的仓库驻军,在恶劣的环境下实现着强军梦想,坚守军人精神气节。张剑的《我们和草原有个约定》本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的生态建设目标,展开追逐绿色梦想步伐,深刻反映军民血肉相连的社会氛围,全方位、多层次拓展了草原双拥工作的新局面。李传永、祝平的《守护在人间天堂》以地处阿坝高原的武警森林官兵极力实践着“情注绿色生态,爱洒熊猫故乡”的庄严承诺为关注点,突出反映他们以森林为家,与国宝为伴,忠实履行着生态安全的神圣使命。这些作品没有叙事背景的宏大,但人性光环之下却有着独特的思考与审视,实际上都是时代与人物命运的相互交织。
      纵观2015年度军事题材报告文学创作,虽然没有表现出战场上的硝烟炮火,但和平时期军人的风骨和英雄情怀,依然充满着探索的本质。正是这种鲜明的风格底色和时代精神,促使着作家在文学实践中彰显本色,也使报告文学写作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范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