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蔡运桂:文学批评不能无“批评”
    蔡运桂:文学批评不能无“批评”
    • 作者:蔡运桂 更新时间:2015-12-28 03:17:10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35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导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这段话讲得太好了,它指出了文艺批评中多是表扬、吹捧,没有批评的弊端,为文艺批评定性,其主要功能“就是批评”。文艺界长期以来,把文艺评论与文艺批评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文艺评论中,批评的“缺席”,文艺评论变成了文艺表扬。最近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出:“文艺评论存在着‘缺席’、‘缺位’现象,对优秀作品推介不够,对不良现象批评乏力。”这就指明了文艺评论的两个主要功能:推介优秀作品,批评不良作品。但文艺评论的实践中,往往是评论泛滥,批评“缺席”“缺位”。
      2015年10月12日《文艺报》发表了雷达的《文学批评的“过剩”与“不足”》一文,说“文学批评文章之所以给人‘过剩’之感,因为同质化、平庸化的东西太多,现在许多的文学论文可叫‘翻论’,在同一研究对象身上不停的‘推陈出新’,其可挖掘性、可研究性、可创新性就值得怀疑。”“无效的话语繁殖淹没了有效的意义阐发,文学批评的‘不足’之症,反过来侵蚀了文学本身,这才是真正可怕的。”这段话所批评的是太多平庸的文学论文,而非文学批评“过剩”。可见他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批评三者混同进行批评了。把文学评论与文学批评等同,就会出现雷达所批评的“同质化、平庸化”的吹捧文章泛滥,甚至把文学批评变成文学表扬。要克服这种不良现象,就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的宗旨去做,端正文艺批评的主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引用鲁迅的话,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可见批评与表扬是相对应的概念。
      在政治生活领域,在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批评和表扬是泾渭分明的,批评落后,表扬先进,界限分明,到了文艺领域的文艺批评,不仅界限不清,而且把文学批评变成文学吹捧、文学表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
      当今中国文坛似乎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因文艺表扬文章泛滥“过剩”,读者已感到腻烦,对被表扬的作品失去兴趣,而对受批评或有争议的作品,反而有人争着阅读。比如196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金沙洲》,引不起读者的注意,1961年4月,《羊城晚报》登出来赞扬和批评两方面的文章,却引得广东文坛开展了7个月的争论,为《金沙洲》争来大量读者。《金沙洲》作者后来又出版了长篇小说新作《无产者》,既无人表扬,也无人批评,读者稀少。有位作家调侃道:“《无产者》就是‘无读者’。”从这些现象看来,要活跃文坛,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就必须有褒扬和批评两种声音,如同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