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臧建立散文二篇
    臧建立散文二篇
    • 作者:臧建立 更新时间:2015-10-25 06:19:10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4570
    [导读] 臧建立,男,1968年6月生人,汉族,现供职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检察院。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兖州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有作品在《飞天》、《散文百家》、《山东文学》、



    臧建立,男,1968年6月生人,汉族,现供职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检察院。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兖州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有作品在《飞天》、《散文百家》、《山东文学》、《中国散文家》、《检察日报》、《山东检察》、《当代散文》、《作家报》、《当代小说》等报刊发表。有作品入选《济宁市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作品集》、《中华散文精粹》、《中国散文精致读本》、《中国网络文学年选》等选集。已出版散文集《大地物语》、《麻雀爱上树》和诗集《漂泊如云》。



    流转的土地




    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且说三十年河东。这里原本是一片野树林,南北绵延,东西宽泛。乔木,灌木,野草杂生其间,野狸子、野鸡、长虫、老鼠、麻雀等动物各安其生,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占据着空间和时间。日出日落,四季更替,花开花谢,草荣草枯,春秋代序。洸府河走南闯北,从中间蜿蜒穿过。很久以前,风水先生搭眼一望,神手一指,便有了一处处人造的张家林、王家林、李家林、徐家林。坟头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碑石长短不一,高低不同。
    我小时候,常常和伙伴们穿行其中,捉迷藏,逮老鼠,砍树木,割草……不亦乐乎!后来农业学大寨,公社社员倾巢出动,战天斗地。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歌曲响亮,车轮滚滚。激情焕发的社员意气风发,刨树铲草,挖河倒坝,平坟掘墓,拉沙运土。风卷残云,没几天,我童年青色的王国轰然倒塌,这片野树林就变换了时空,换了容颜。洸府河硬是往东挪了二里路,以前走曲线,改为走直线。以前的野树林现在变成了一畦畦平整的田畴,青绿的麦苗像是社员写在大地上的行行诗句。麦子,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庄稼,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值,没几年就成为“吨粮田”。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有田有粮,吃穿不愁……
    再说三十年河西。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到田,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富起来的农民住上了钢筋混凝的房屋或楼房。近几年,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农村变成现实。农业生产也彻底交给了机械化,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开始思考和打量外面的世界,开始憧憬和打造城市生活。于是土生土长的泥匠,瓦匠,工匠,木匠,石匠,一窝蜂带着手艺闯进城市,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一转身变成城市建筑工人。村庄成为“空巢”,留守的是老人和孩子。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责任田如何种植?一夜之间,“土地流转”开始走进村民的议事日程。责任田不用种了,一纸协议,责任田就如同货物转换了身份,流转给他人或合作社经营。形式上似乎个体经营又回到原先的集体经营,可是实质大相径庭。责任田的主人只是有个名分,至于怎么经营是后主人说了算。原主人到年底只管拿承包费或红利就行。不管你种树,还是养殖。不管你遍插茱萸,还是挖地三尺。
    原本生长玉米、麦子等庄稼作物的这片土地又变换了时空,似乎又回到从前。当然,即使种树也不是土生土长的野树,而是价值不菲的经济林木,能够带来不菲的效益。舶来品乘专车招摇进村,招摇入地。悬铃木高雅妩媚,银杏雍容华贵,美国红枫媚态炫丽……名贵的花木就得富养,有点风吹草动,就得挂上吊瓶,一是抗寒,二是增加营养。
    省却了诸多劳力,再也不用“汗滴禾下土”了。再也不用关心天气,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生活了。再也不用关心化肥、柴油价格了,成本计算拜拜了。收入增加了,年底不再靠“庄稼”的数量和价值盘算了,只靠“庄家”的红红绿绿的钞票就可以把生活打发得熨熨帖帖。再加上打工的收入,一家人就可以其乐融融了。地气接触少了,电器接触多了。有了钱,粮食就可以从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生长出来。和自己种的粮食一个味道,都是阳光和大地的产物。
    一片片良田改弦更辙,一批批良田“不务正业”。好多上年纪的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嘴里有了唧唧,心里有了凄凄。
    “好田不种粮,有了灾荒还不得喝西北风啊!以前靠天吃饭的年月可是饿死过人哪!”
    年轻人递上句:“您老就别杞人忧天了,咱不种粮食,人家种,国家有的是粮仓。再说,人家外国的粮食吃不了还出口呢!您老就把心放到肚里吧!地球是一个村,这年头没灾荒了。您老没看电视吗?哪里有了灾荒,全世界都支援,大家紧紧手就都过去了。放心吧!”
    “还是自己手中有田,手中有粮,才心中不慌嘛!”
    “您老不用慌!电视上报到今年粮食又是大丰收,国家储备库都储备了够全国人民吃上三年五载的粮食呢!现在,粮食单产提高了,都是高科技,杂交水稻能亩产两千多斤。再说,我国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照样进口粮食,不只是为了吃饭,还有工业生产。据说,进口的粮食比我们种的成本还低廉呢!粮食的品位还高呢!”
    “以前,备战备荒,可都是靠得自己的土地。”
    “把地租给别人种植,别管人家干嘛,只要给你钱就行呗!把地交给合作社,别管合作社干嘛,只要年底给你分红就行呗!这样省力省心多好!您老就享清福吧!”
    “可惜可惜!看来人老了,跟不上形势了。”老者拂髯一笑。
    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下,我国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土地经营制度,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基本上是分散经营,生产效率比较低。由于农业比较效益相对低下,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经商等,许多地区出现了土地撂荒或半撂荒的现象,庄稼不出野草疯长。同时,在农村出现一些自发的土地转让和因无序转让引发的纠纷,给农村社会稳定留下隐患。多年来,部分农民想转让转不出去,一些专业大户想租赁而又租不来,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有限土地资源的浪费。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或经商,家里的田地大都交给留守的老人、妇女耕种,维持正常的生产已经相当不错了,别说提高农业产出率了。这些地,正常情况下,是一年两季的,一季小麦,一季玉米。
    现有土地制度下,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土地的适度集中,进而实现适度的规模化经营,从而达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形式,以“土地银行”、股份合作、企业租赁、能人承包等具体模式,通过规范流转秩序,搭建流转平台,培育流转龙头,土地流转进展迅速。山不转水转,人不转地转。真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产出效益,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从土地产出效益看,流转土地集中在种植大户手里,不仅有利于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土地的规模经营也为提高机械化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 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产出效益。
    但是,再好的政策落实还要靠监督和监视。土地种树似乎也是“正业”,但不能“一窝蜂”上马。更不能借土地流转的合法外衣,鼓捣挖土取砂似的违法活动。更不能借土地流转,改变土地用途搞开发、建工厂圈地,把一片片好地毁掉,杀鸡取卵,把子孙后代的资产毁于一旦。
    每次回老家,看到逐年减少的耕地,看到一片片树林疯长,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厂房笑傲江湖,总有别样滋味在心头。看到老家的责任田里悬铃木已经有了碗口粗,看不见麦子抑或玉米招摇的身影,餐桌上的一日三餐不再来自自己的土地,顿觉我和我的生活不见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人生中不能承受之变!
    流转的土地,不管如何流转,不管如何“转方式,调结构”,土地的“正业”还是不能荒废的!
    呜呼!我将彷徨于无“地”!





    居住在乡下的蟋蟀



    “唧-唧-唧-”、“吱-吱-吱-”……夏秋之交的原野和乡村,陶醉在一片音乐的海洋。善歌的蟋蟀一声引起另一声,那是爱情的信号。继而引领起一片歌唱,那是一个家族的荣耀。此起彼伏、你高我低、我引你唱,琴瑟和鸣、鼓角相闻……月亮的耳鼓回应着,清冷的月光充满温柔和慈祥。星星感动地流泪了,时不时闪烁感恩的光芒。青蛙不耐烦了,“呱呱呱”一声吆喝,整个池塘被打击乐震疼了。蝈蝈也来点管弦乐,众多不知名的秋虫也以自己的语言节奏弹起了土琵琶……整个大地沉浸在一片原始的、动态的、立体的音乐滥觞之中。
    年少的我伫立田角地头,静静地聆听!静静地享受着天籁和地籁的交响。蟋蟀,可爱的生灵!不择地而生,在大地的胸怀生殖和鸣叫,跳跃于田间地头,穿行于玉米地大豆垄茅草丛,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小小的躯体盛满音乐的分子,给乡村的夜晚以缠绵,给农家的岁月以温暖。
    居住在乡下的蟋蟀,食无求饱,居不求安,本分地守望着一方水土,守候着自己的家园。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叫之所叫,喊之所喊,无忧无虑,无怨无憾,特别是为了人类的微笑,不惜献身做尘泥。
    蟋蟀又名促织,俗名蛐蛐。小时候,同小伙伴们玩斗蛐蛐是必修功课。钻玉米地、趟大豆秧、遛高粱垄、走茅草坡……我们摒住呼吸,凝神静气,循声而动,循迹而行,白天晚上地忙活,每人都多少有收获,用坛坛罐罐或玻璃瓶把小家伙“请君入瓮”,于是得空就斗个不亦乐乎!
    田间地头、柳荫树影、坡底沟旁、书桌席床、窗前灯下……都可见我们忙碌的身影。只见人头攒动,呼天抢地,蟋蟀格斗双方甩开大牙,蹬腿鼓翼,在人类的加油声中拼命地肉搏,真是蛐蛐斗其乐无穷!斗蛐蛐更是其乐无穷!善斗的蛐蛐,大都是短小精悍,腾挪跃移,章法不乱,时时处于临战状态,刻刻保持决斗之势。还有大腹便便之类,只知道吃喝二字,养尊处优,俗称油葫芦,下手一抓就是一大把,不像善斗的蛐蛐,韬光养晦,人类欲求之得要下一番功夫。
    后来从书本上得知,蟋蟀是农业害虫,它们破坏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我心中不免生出一种淡淡的厌恶,好在它们带给我无量的天籁和乐趣早已深深地嵌入我的记忆。随后到外地求学,一味地走进书事,渐渐地疏远了童年的伙伴——蟋蟀。毕业后,在城里上班,又渐渐地疏远了乡村。
    进城的我,没有忘记居住在乡下的蟋蟀。城里也有蟋蟀,当然也是乡下的移民,就如同我一样。可生长在水泥地上的蟋蟀没有了乡村的自由、豁达和豪放,缺少了作物的涵养培育,丧失了夜露的相濡以沫,干涸了乡土底气的蒸发熏染,叫声中缺少了民歌的底蕴,有点声嘶力竭,有点力不从心。居住在城市的我,整天地忙着追求,介天地油盐酱醋,彻底地告别了童趣,告别了斗蛐蛐之乐。
    居住在乡下的蟋蟀,最近几年也没有了我童年的安宁,没有了我童年的可持续性发展。全国性的斗蛐蛐之热,也波连了吾乡吾土。上海的、北京的、南京的收蛐人大腹便便,穿着考究的名牌服装,穿着油光锃亮的皮鞋招摇进乡,操着南来北往的方言走道串路、走街串巷,不过他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只是用手中丰裕的钞票轻而易举地调动乡民去下地采蛐蛐,他们的皮鞋始终不会沾染乡野的泥土。
    吾乡吾土的乡民,也是意气风发,三五一伙,四六一群,白天趟玉米地,晚上遛大豆秧。自己的责任田逮完了,逮邻居家的;自己村里逮完了,到外村去逮。有道是:时风时风,路路畅通。全民出动,全线出击,只忙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蛐蛐也是东躲西藏,躲过了前脚,躲不过后手,晚上的手灯光被当作月光,蛐蛐即使不被捉,也会被吓死、被累死,蛐蛐种群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蛐蛐的价格也是有几十元、几百元、上千元不等,淳朴的乡民也学会了与收蛐人讨价还价,满口流油的收蛐人拨弄着蛐蛐,像是欣赏舞台上的艺人,然后不慌不忙地从腰间鼓鼓的钱包中随意地抽出几张,就打发得吾乡吾民满脸的灿烂春光。村民们不仅靠出卖祖传的蛐蛐挣钱,还可以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挣小费,相比起其它劳动活可谓一举三得。
    我可怜的蛐蛐啊!请你理解我村民的发财梦!我不知道,那些离家出走的蛐蛐是否安然无恙?我不知道,那些远离故土的蛐蛐是否战死疆场?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只有魂归故里了。我只是想问一下,那些在霓虹灯下的蛐蛐,那些远在他乡的蛐蛐,还好吗?!
    有一年,我外出住在千岛湖。晚上,推窗而望,除了一望无际的茫茫夜湖,烟波浩淼,静静地鼾睡(波涛之声远近交互)。键入心扉的就是唧唧吱吱的蟋蟀声了,此起彼伏,我忽而思念起故乡来。那一声两声,那一片两片,那一川两川的,可是我故乡的蟋蟀?
    当然如同方言,我无从知晓蟋蟀们是否也有方言之别。不管蟋蟀们用那种方言歌唱,母语只有一个,正如祖国的母语是汉语一样。“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虽然我未出过国,更无从知晓外国的蟋蟀是否也讲外语。可以肯定地说,蟋蟀比人类更懂得沟通,更懂得交流,更懂得和谐相处。
    今夜,窗外又燃起蛐蛐声,今夜无眠。那可是我居住在乡下的蛐蛐?那可是我一去不复还的童年的蛐蛐?
    其实,正如诗人流沙河所说的:就是那一只蟋蟀!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检察院;邮编:272199;电话:13639406637;电子邮箱:jianlizang@163.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