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马忠:抵达心灵的现实
    马忠:抵达心灵的现实
    • 作者:马忠 更新时间:2015-10-20 02:00:53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14
    [导读]读王晓波诗歌近作


    真正的诗歌写作如同大自然探险,是一个延续性的抵达的过程。这就要求一个诗人,一方面努力忠实地倾听和感觉生命,一方面借助生活承载的重力,下沉到生活和人生底部,打捞深层的感受,体验和情感,从而揭示和显化生命的深度。

    近日,晓波兄通过微信发来他在今年上半年创作的二十余首诗歌新作。一口气读完,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他的诗歌创作可以归属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也属于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甚至说是一种精神。具体来说,其对诗歌艺术的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意象营造上,诗人注意了选物的代表性,切入巧妙,给选取的意象注入他的哲理思考,诗歌意象更具有包容性,感情也更为充沛奔放。他的诗歌意象非常普通,庭院、远方、小岛、海鸟、雪花、绿树、繁花、春风、阳光……就是这样平常的景物,王晓波却做出了诗味浓郁的诗歌大餐,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的艺术功底。以《余生》为例:

    疼痛,因为不透半点光亮
    漆黑时时处处弥漫
    纵是咫尺,也形如天涯

    浅浅的笑,如雨丝
    润物无声地朝着我
    张开翅膀

    一盏灯,一扇门
    有了开启
    突然之间有了余生

    “疼痛”“光亮”“漆黑”“笑”“灯”“门”,诗中没有晦涩的意象,其清浅的旋律,悦目的造句,皆源自诗人对生命最初情感的抒发和叹咏。诸如此类的诗,皆从具象出发,最终的落脚点却是形而上的思维结果,从而使作品显得格外凝练,耐人寻味。

    在语言驾驭上,一方面,表现为铅华洗尽的平易朴素和激越清朗的流畅生动,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善于融情于景,为情造文,使诗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相互映衬而融合为一,忠实地记录作者在特定环境中勃发的真情实感,流动着内在情感的韵律美。随着感情的起伏,想象的飞驰,很自然地形成了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且看《母亲,是一种岁月》:

    01
    光芒一再向我涌来,晨曦中
    年轻的妈妈背着不愿睡醒的孩童
    提着早餐,在崎岖的小路快步
    02
    光芒一再向我涌来,夕阳下
    中年的妈妈牵着背着书包蹦跳的学童
    提着菜篮,在悠长的小路漫步
    03
    光芒一再向我涌来,灯影下
    年迈的妈妈正折叠衣服整理背包
    提着背包,在小巷送别出外奔忙的青年
    04
    光芒一再向我涌来,烛光中,我看见
    苍老的妈妈在雷雨停电的夜晚侍食儿孙
    仿佛看到年幼的我……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时,一定是在深深的回忆中。而对母亲的牺牲真正有所体会时,我们也一定进入了付出和牺牲的季节。该诗通过再现典型环境,立体地动态地刻画时光变幻下的母亲,并将历史的眼光和哲学的思考以及独特的个人情感融入形象之中,颇有情景小诗剧的味道。

    在艺术感染上,诗人善于把视觉、听觉和其它感官协调起来,舒缓明朗,细腻生动,渲染出一种如歌如画的唯美境界。首先,他写“远方蔚蓝雪峰洁白”、“近处河道清澈见底”、“一抹晚霞伴海风和花香”,有线条和色彩的舞蹈,有音符和旋律的激荡,无一不给人以无穷的美学享受。其次,以涟漪、灯火、雨声等小景观和平常意象诉说沧桑,以物寓人,以物代己,使作品始终跃动着人文情愫和灵动的张力。如《一月》:

    日历掀开了新的一页
    我听到高铁在呼啸
    看到归程 已写在面颊

    一月是崭新的美丽
    嫣红的紫荆是你在笑
    一月是抵达的开始
    只要一想到你
    我就看到了一月的明媚阳光
    看到了一月
    梅花桃花菊花接连缤纷
    洒脱在阳光下

    一月如你笑声
    如银铃般撞响了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诗歌开篇以“呼啸”而来的“高铁”,“掀开了新的一页”。接下来,连用三个比喻,“是崭新的美丽”、“是抵达的开始”、“如你笑声”,将抽象的“一月”具象化和情态化。结尾“如银铃般撞响了/我”,将无穷诗意留在了语言之外,留给我们去想象。整首诗比喻贴切自然,语言平实亲切,想象空间广阔。

    总之,这组诗歌大多描写的是现实生活,湿润而不潮湿,激动而不窜动,空灵而不空洞。正如前面所说,诗歌写作是有难度的精神活动,就像大海和峡谷一样深沉和悬置在那里,等待诗人困难而又勇敢地去抵达,——抵达事物的本质,抵达生命的深处,抵达理想的愿景,抵达审美的境界。晓波兄,我们期待着!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当代知名青年文艺批评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