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解永光:月末月初记事
    解永光:月末月初记事
    • 作者:解永光 更新时间:2015-10-20 02:00:0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57

    月末月初是9月末10月初这段时间,青海兵团知青在这个时间段里,离开山东离开青岛,远行格尔木。这些跟上山下乡一样,没有什么业绩,倒有各自的悲欢,跟留在山东的青年一样,没有多少特别可以歌唱的内容。不过青海兵团是军队性质,使青海农建师战士多受了些军训,多了些连队观念,多了些连队情结兵团情结。
    草稿里有一条《昆仑山颂》,录存时间是10月8日夜;50年前的这天下午,我们青岛市参加青海生产建设兵团——后来叫农建师——的800多知青,告别故乡大海,乘火车西行了。写点东西是纪念,录存也是一种纪念,这天没有文字,翻读到陈毅元帅的这首诗,就录存下来。
    读读昆仑——青海农建师三个团都在昆仑山下,昆仑山是早就读过了,可能读得不深。9月29日下午,青海兵团——叫农建师吧——战友聚会,聚会是各连队自行组织,时间或长或短,但看演出则是按照报名人数分成了两场,29日下午和30日下午。演出的节目叫做《半世纪 昆仑大海》,有个副题“青海建设兵团知青史诗”。这题目都彩印在折页16开的硬纸壳上,里面还夹有一张8开的透明薄纸印成的节目单,加上序幕,这台节目共有八个乐章:一出发,二那个时代,三思念,四伤逝,五音乐剧·我们俩,六给妈妈的歌,七半个世纪的回眸。史诗演出者——青海建设兵团老战友艺术团、青岛老战士合唱团、青岛小白帆艺术团、青岛艺术学校、青岛七彩风艺术团、青岛音乐厅交响乐团。远道请来的客人有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守明先生、青岛市老年活动服务中心、青海格尔木市党、政府、人大、政协机关,青海格尔木农垦集团,青岛金门路街道办事处仙游路社区居委会,青岛青州知青艺术团,青岛诸城知青艺术团受到列名的深情鸣谢。

    怀着感情看完《半世纪·昆仑大海》演出。出来天还不黑,正好找找见见熟人。先是开发区过来的王忠良夫妇,农建师有活动,他们都是积极参与者,因为对昆仑有感情。忠良身体精神都比前一阵病重时好转,走路稳健多了,老远先伸出手过来亲近。忠良是济南战士,实验中学的,钢板刻字很工整很规范。农建师建立后,出了《战斗报》,忠良是负责刻版印刷的编辑之一。先不认识忠良,忠良进入师部的三中教书以后,和李硕邵统绪成了同事,间接认识。再后来,忠良统绪先后调青岛开发区教书,随后又帮我也调进开发区中学,调动前后,统绪和忠良接待照护如兄弟,使我深存感恩之念。后来我整理旧物,看见有保存的两张《战斗报》,就想到这是忠良一笔一笔刻印的,专为此留下了做为收藏品。忠良在开发区中学里做到了中学校长的职位,到处受到肯定表扬。为了工作,较弱的身体受累受困,自己也不顾及,一心扑在工作上,教书育人尽力拼争。退休后,身体常处病弱状态,妻子也是教师,退休后两人相互照料。这天看演出,老友相见,遥思昆仑——忠良他们在昆仑山上的师水泥厂待过,见面互致问候康祝,也记一笔于此。

    去年去看忠良以前,还去看望了董增源夫妇,我们是一个连队的战友,一个锅里摸饭勺,一个组里播小麦。29日董增源夫妇也来了,比上次去看望时好多了,自己行动,心情轻松表情乐观。董增源也是农建师的有功之人,三连的春种秋收董增源如同理家一样安排落实见效。他是连队的农业技术员,连队生产的主要谋划者实施者。他带领连队的播种小组

    ,每年春播步行播种,战士人跟在“马拉播种机”后面,把三连的屯垦地划沟播种一遍。再后是灌水、锄草、收获、脱粒、上场,组织指挥落实全是他。连队农业生产全靠引来昆仑山水,他是负责全连水的调度。人称三连的“老黄牛”,他也受到兰州军区的记功,他得了二等功,这在军垦战士中是少有的。三团领导后来调他到团部去,负责搞个农业实验站,集中他的力量在农业发展上。但是这些都被知青回城所中断。他的青春他的奋斗他的业绩,都在农建师。虽然身体还弱,他和妻子也是要来聚会看演出的,就是这么痴情的一些战士,青岛的农建师战士,记此一笔,祝战友健康愉快安度晚年。就是这样,兵团战友们借这样一个时间,聚聚会会,见见面说说话,农建师的一次战友串门吧。

    青海兵团活动战斗劳动生活在昆仑山下,半世纪说时,昆仑大海说地。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把自己的兵团生活诗意,连结着昆仑大山,自有雄浑气势。看看读读诗人是如何咏颂的,陈毅元帅有《昆仑山颂》一首,1956年4月写的,诗中写道:

    峰外多峰峰不存,岭外有岭岭难寻。

    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线平。

       目极雪线连天际,望中牛马漫逡巡。

       漠漠荒野人迹少,间有水草便是客。

       粒粒砂石是何物,辨别留待勘探群。

       我车日行三百里,七天驰骋不曾停。

       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

    《昆仑山颂》前三节六句写莽昆仑之莽——峰外多峰峰不存,岭外有岭岭难寻。——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线平。——目极雪线连天际,望中牛马漫逡巡。
    从诗意看,这是车行青藏公路(当时通车了否?)、进入昆仑山中的所见所感:在昆仑山中,到处是山,山连成片,峰外有峰,岭外是岭。在这样的视野里,浑然一片,感觉峰不是峰,岭不是岭,峰岭难寻了。从军人眼光看去地大势高,眼前普遍这样环境,川原一线平,呼应上一句结尾:无险阻。昆仑山是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一线平,高原在地平线处一线拉平,人上高原所见就是这个样子。满满地,缓起缓伏,广义的平坦。目光继续探索,目极雪线连天际,4月所见昆仑积雪远连天际,收回目光,望中(目光所及处)或有牛马漫漫逡巡。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或退却。漫,散布的多,这里那里都有。牛马在高原上生活得很自在很随意。
    承上节,漠漠荒野人迹少,间有水草便是客。说间有,不是常有长有,写高原的荒漠状态——间有草原河湖,间有绿色。便是客,前句说了原因,人迹少,使得客人成为容易受欢迎者,便是客,就是客。间或有了草原河湖,就像客人一样珍贵,受欢迎。这节概括了高原农牧业情况,诗人看见了农牧业发展水平还低,纯是依赖自然条件。其他方面,粒粒砂石是何物,这要留待地质勘探队来辨识。涉及昆仑山野面貌,涉及对昆仑山野物产的深层认识,这方面的活动在当时还刚开始。
    下面回到诗人自己行踪,我车日行三百里,七天驰骋不曾停,三七两千一,这样的速度和如马的驰骋也未走完昆仑。不能不赞叹: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丘,小土山,土堆;壑,山沟或大水坑。——不以丘壑这里那里有点名堂博得盛名。最后转到昆仑为主,说昆仑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赶着江河流向东海,控制五岳好理解,断山横,待琢磨,是否说昆仑山控制并决断了五岳和其余山脉的走势。

    纪念演出以昆仑大海为题,想是合于“不以丘壑博盛名”句意了。读这首诗时,如果龙思训在的话,他会带我们读得“进入”“深入”,领会古诗词,龙兄有“家学”。但是10月5日我们知道了第二天有追悼会,——
    9月29日,连队有聚会,中午在青岛市贵州路小学附近一家酒楼聚餐,AA制,下午到市人民会堂看节目《半世纪·昆仑大海》,格尔木市党委政府都来了客人,总数有十七八位。就像格尔木街头的雕塑,青海农建师的知青留在他们心里和记忆中。连队聚会也有战友上台演了些节目,做了些回忆,讲到连队战友已有十多位谢世。那时我已知道龙思训病重,想过到开发区去看望。但是还没去,就传来噩耗。10月6日,一早统绪来电话说到去参加龙兄追悼会,妻子代我去的,我给统绪带了悼诗定稿去——“邻居荒原二三连 初识如饮昆仑泉 文气氾灑侠气爽 忆君一清一超然 ”诗里邻居不是一个名词,是说像邻居一样居住荒原上的二连三连,初次认识龙思训听他讲古代诗词古代文化,那种感觉就像是饮昆仑泉水一样舒服;他的文气(文化气质)在周围遍灑(洒),遍灑是说他在言辞和演说方面的优长处,他还有侠气爽朗一面,因而悼诗说一“清”一“超然”。这在屯垦环境和回家乡后生活环境当中,是难得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