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山里人的魔芋
- 作者:张礼 更新时间:2015-10-15 03:00:5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36次
魔芋,属多年生块茎草本植物,江湖上人称为蛇六谷、鬼头、鬼芋。从小我就与魔芋打过交道,由于家里穷,很小时,我就懂得上山挖魔芋。魔芋不用人工培植,感觉漫山遍野,都能挖到这灰不溜秋的东东,这东西很贱,不值钱,但很适用。那个穷年代,魔芋便宜,其常常就上普通人家里的餐桌,人们把魔芋做成魔芋豆腐、魔芋粉丝、炒魔芋条等。
若你到云南许多村里的百姓家,就会看到农家的屋前屋后,地窖里、堂屋里、檐廊下,或堆杂物的地方,都可见到这黑不溜秋的东西,自自然然地躺在地上,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农妇从地上捡起这黑乎乎的东西,就象抱个宝贝疙瘩一样,搂在手中,用一把看上去很钝的土刀,只见一阵上下翻飞,你还没看出啥端倪,一个白白胖胖的圆东西,就被山妇“砰”一声丢进一个木质的土盆里。
这些圆圆胖胖的东东,经水一漂,越发白得好看。过上几日,农妇就会把山魔芋捞出来,切成片,或切成条块,然后把魔芋烤得九成干,这就是半成品了,这时就会放进洗好的编织带里一袋袋装好。然后,农妇就会在街天拿到市场上卖,或者就折些价卖给专门来收魔芋半成品的贩子。
每到街天,就在我居住的地方,就常有山民拿山魔芋到市场上卖。这时的山魔芋大多是成品了,山民们一般把一块块银白色的魔芋,泡在水里,任由客人挑选。
魔芋的块茎,其形状就像一个鬼头,含有丰富的淀粉和果胶,既可做菜,也可入药。其见载于北宋《开宝本草》,明代《本草纲目》也有记载,而古代的民间疗法中,就有把蒸好的魔芋用毛巾包起来,放在患处以治疗胃痛和肩膀酸痛。
魔芋的民间传统制品有魔芋干、魔芋粉、魔芋豆腐、魔芋粉丝、魔芋方便面、魔芋果冻、魔芋面条等等。像素腰花、素鱼等这些寺院里的仿荤菜,许多都是由魔芋粉制成。魔芋豆腐则是以干魔芋片磨成粉,入锅搅煮,加适量石灰水,待其充分吸收膨胀后,收汁而成。冷却后呈棕色,形似豆腐,质地细腻滑嫩,为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地民间常用食品。
魔芋作为一种地方性食材,在云南菜中运用较多。其著名菜肴有“水煮魔芋”、“酸菜魔芋”、“干煸魔芋”、“魔芋肉片”、“魔芋鱼”等。魔芋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碱性食品,对食用酸性食品过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达到食品酸、碱平衡,对人体健康有利。魔芋还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压,散毒、养颜、通脉、减肥、开胃等多种功能。中医的药典上,其功能主要是:消肿散结,解毒止痛、美容减肥。还可用于肿瘤,颈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魔芋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微量元素,还具有16种氨基酸,并且脂肪和热量都很低,是不可多得的营养减肥食品。魔芋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肠胃中会吸水变得膨胀起来,从而增加饱腹感。并且还会在肠胃中变为胶质状态,阻止脂肪的吸收。
除医学外,魔芋在纺织、印染、化妆、陶瓷、消防、环保、军工、石油开采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魔芋,又叫鬼芋,这还有个古老的传说。炎皇大帝的夫人是麻婆娘娘投胎,夫唱妻和,相沫相濡,走遍神州大地,遍寻能让人吃的各种粮食。一天夫妻俩乘着白鹤,来到白鹤洞山上的老虎垭,只见漫山遍野横七竖八倒了不少人,特别是老人病弱妇幼倒在地上,更是不计其数。麻婆娘娘细细一瞧,这些人都口吐白沫,浑身抽搐。于是把当地土地爷叫来,一询问,才知道前几天从西天来一魔鬼,撒下一些黑色的果果,即不像洋芋,又不像芋头,因这里三年饥荒,人们饥不择食,吃了这些果果,因毒性发作而倒下。
土地老爷说:“我探听过,这魔鬼撒下的这些黑砣砣,叫魔芋又叫鬼芋,要吃必须加一种药,炮制熟透后才能吃。炮制好的魔芋,具有饱肚、养颜、清肠、解毒之功效,但这秘方在魔鬼手里,他不肯拿出来”。
麻婆当即在老虎垭上,垒起七星灶,砍来粟木柴,对着西天焚水煮西天魔鬼,烧煮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把魔鬼烧成灶灰,煮成碱水,用灶灰泡成的碱水,用来煮魔芋,麻味没有了,也不涩嘴麻舌头了,而且吃起来美味可口。接着,麻婆就把碱水煮魔芋的秘方,奉献给世人,从那时起,魔芋就成了一种美味的绿色食品,养育了中华大地上一代又一代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