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解永光:遗址上新作为
    解永光:遗址上新作为
    • 作者:解永光 更新时间:2015-10-09 03:00:55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18

    遗址上新作为

    ——文摘:北川打造幸福美丽羌寨“升级版”

    本报道原载《四川日报》2015年9月11日第二版。笔者关注四川地震重建,曾写过散文《5·12北川遗址》,在小的散文征文中获过奖。因为在看遗址过程中流过泪,所以对北川重建更多关注。这张报纸是这样得到的——秋天核桃熟了,妻妹帮助买了1000个寄来,我们收到核桃邮箱——应该叫邮盒,满满的一邮盒。可能是邮寄者为了货物的安稳,邮盒里盖满旧报纸,说旧其实时间不远,刚看过闲置一边,邮盒需要安保填塞物,就想起了它们。我们取回邮盒打开,或翻看四川核桃,或翻看四川报纸,有文化报道内容,还有报纸副刊,这些文字容后再翻。第二版下部的报道引住了目光——北川,两个稍大的蓝字,冒号,后面是“打造幸福美丽羌寨”,打动我心——久未见了,我是2012年 4月访问北川遗址的,那次访问后再没有去过,当时写有一首诗记事,笔记记有——《5·12北川遗址(诗一首)》,4月23日去北川遗址,距5·12近四年。路上看见北川新建县城、援建灾区的水泥企业和灾区外的新建筑,欣慰。遗址多有标牌,看见“地震灾难千秋铭记 羌族儿女世代感恩”字幅时,禁不住泪水飞洒。有此诗告慰逝者平静自己。

    隧眼泻泪水哀歌
    此日山江曾断裂
    巨石流埋中小学
    剩留国旗痛飘曳

    (2012年10月12日下午理稿时补注:前两句写环境,隧眼指访看遗址出发点对面江岸高处的一个隧洞在不断流水,江是湔江。后两句写遗址震灾巨创——中小学被巨石流淹埋,中学操场上国旗旗杆下半被石流埋住,上半有国旗仍在飘动。)
    现在偶然机会,看见了记者报道新北川(标题结尾还有一词“升级版”,可能先有过北川重建的报道,这回要强调一些特色,强调提高,就用了“升级版”)——电视上不断有过震区复建的报道,有全貌概述,有行业部门的特写,听听看看过了。关于北川新貌的文字,在我还是新见,留下来,琢磨琢磨,给读过《5·12北川遗址》的读者报告些新信息。北川遗址,去看是集中在县城,周围山地坡岭在来去路上也看到一些震灾痕迹。

    来读读看看吧。
    引言说: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实现绿色崛起,北川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突破口,利用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高山果品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条条特色生态农产品走廊。
    这是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
    报道的第二部分小标题就是——精品农业突出“生态牌”。
    以下文摘部分:
    在北川县坝底乡青坪村海拔1400余米的高山上,成片的高山蔬菜长势喜人。“在批发市场,客商看到我们拉来的蔬菜,都抢着要呢。”村民徐培富说,现在村里90%的耕地都种上了高山蔬菜。……
    在都坝乡皇帝庙村海拔约1500余米的高山上,一株直径近2米、树龄达1700余年的红豆杉长势茂盛。当地利用这株红豆杉的品牌影响力,在高山上人工种植了100余亩红豆杉苗圃。
    在永安镇至通口镇沿线,上万亩猕猴桃基地蔚为壮观,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车。
    “生态、绿色、优质、安全”成为了北川精品农业的一张响亮名片。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上,北川大打“生态”牌,念好“绿色经”,成片成带推进,科学规划了羌中药、羌茶、高山蔬菜、高山果品等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目前,北川已建成羌中药材基地35万亩、羌茶基地8万亩、高山蔬菜基地10万亩、高山果品基地6万亩,建成了新老县城沿线和九环线沿线2个乡村旅游产业带,培育了农产品加工企业20余个,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按,这段里有扎实的数字,新老县城沿线旅游产业带,再去北川是必游之地。

    文摘:发展特色农业,品牌是先导。为提升北川特色农业的价值,北川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农业示范区。目前,北川已取得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认证和无公害畜产品“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建成有机食品基地3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
    为让精品农业更多地走出羌山,北川正在全面拥抱互联网。今年 7月,北川入选全国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8月初,在北川县陈家坝乡平沟村,村上通过微信公众号预售原生态高山土蜂蜜,仅仅 3天时间,价值 5万元土蜂蜜就预售一空。
    ——按,发展特色农业这是新步伐。拥抱互联网,举例 3天预售价值 5万元土蜂蜜,让人欣喜。
    报道的第三部分讲“特色羌寨引得游客流连忘返”,外地客去看震后羌寨新面貌、羌地新建设、羌族新生活,会是热点。羌寨旅游会有更大发展,或成为一种专项旅游。

    得看第一部分“新村建设突出羌族特色”。
    文摘部分:据县委书记介绍,北川坚持因地制宜、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尊重羌民族对山、石、树林和牛、羊等崇敬的习俗,充分挖掘羌族建筑、羌族服饰、手工艺品、羌歌、羌舞等民族文化,突出吊脚楼和石碉楼羌民族特有的民居建筑风格,将村落民居与自然山水巧妙融合。
    在灾后重建中,北川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援建。为培育群众的感恩情怀,——按:感恩情怀在北川已经很深很浓。——在打造新村时,北川将禹羌文化、抗震救灾和感恩文化等融入到村落民居当中,展现了北川群众热情奔放、不畏艰难、感恩奋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风貌。
    北川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统规自建等办法,实现了村落民居的新建和改建。
    ——按,下面列举数字来说明证明办法和效果的正确和突出。——文摘部分:北川在16个乡镇156个村28291户实施了“五建三建”和农房风貌提升,新村聚集点水、电、路、电视和通讯网络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的要求,建设村社道路1668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01处,解决了全县22个乡镇、311个村的饮水安全。北川配套建成农村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综治调解、远程教育和技术培等“1+6”公共服务设施274处,在全县20个乡(镇)146村实施了清洁工程,修建了垃圾处理池1439口、化粪池127口和排污管网。

    我们在震后2012年 4月到达北川遗址访看,看见了北川震后 4年的现场情状,“水、山断裂”的实景,山塌水飞、吊脚楼、石碉楼、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派出所、商店、银行、公房塌坏、民居匍匐在地、流沙流土掩埋,没有掩埋地方裂痕累累。那时地震已经过去 4年而群众和单位只是在做些遗址保护工作(当然也有许多建设工作,而在遗址看不到),遗址里有“羌族儿女世代感恩”的标语。今天读到了这篇间接获得的文字材料,使人于电视以外看见北川新貌,首先想到的是摘录出来给东方文学网的读者看看,让他们也有些新的视野新的眼界新的视角新的感动。故以文摘为主,推荐为阅读材料。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