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杨青云:野性与野趣
    杨青云:野性与野趣
    • 作者:杨青云 更新时间:2015-09-17 03:22:0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283


      牧竹子山水画的独特之处,是成功地运用了油画技法画国画。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炫人眼目的翠竹亮节,瞬息万变的高山白云,飞流直下的瀑布,清冽甘甜的溪水,水汽蒸腾的松林,时而云遮雾障、时而碧蓝如镜,无不让他心醉神迷,流连忘返。牧竹子的画风可谓怪异而狂放,他的“怪”不在表层,而在气韵之间。不在于有形,而在于它的无形之处。其画作个性鲜明,风格隽永高雅,体现出艺术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创作注重传统精神与现代观念的融会。如牧竹子的《山之魂》充分发挥西洋绘画厚重饱满的特色,结合中国画用笔简练,格调高迈、意蕴隽永的神韵气象,力求意境新奇。从他的梅花、牡丹、人物、山川等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绘画的造型之奇,也可谓造型之怪。在画内更在画外,他用笔墨实践着“得意忘形”的怪人理论,给平常形象赋予了霸道之气,自然不可拘于形体,而是取之象外。
      几十年来,牧竹子的足迹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游人很少到的地方,他也会去寻胜探幽,用画笔和相机记录下所捕捉到的一处处绝佳美景。运用水墨画手段勾勒的线条把符号化的山水画笔墨程式和笔墨生发推向了极致,是对现代水墨与画理精湛解析后诠释的立体山水,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独立的审美理念。带给欣赏者更多的是一种浩瀚苍茫、震撼灵魂的自然之气。
      欣赏牧竹子的绘画作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那叠嶂的群岭流云给他带来高度和广度。他笔意饱满,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真实感动。正是因为艺术家汲取于那份营养,浸泡于那份深层寂寞的存在之思。也是在这样的此思中,画家的山水语言才第一次成为诗化后进入自己本质审美的山水。从此也道出了艺术之道存在真理把握的大美情怀。他总是以泼辣锐意的线条沟通与自然的感应关系,形成了牧竹子独有的画风,他的山水风情之水墨情韵在具有一般山水画的共性之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洞庭湖风光的野趣延展成一种妩媚和娟秀中含带的澄怀自然。乍一看野气十足,不论是岩石峭壁、野树枯木,无不张牙舞爪,气势张扬,但仔细品味,却都有将水墨运用到“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的玄妙;娴熟地表达了古先贤所说的“墨具五彩,水墨为上”的写意功夫、以及大写意的浑厚笔势。再如画家的《湖韵》《水秀外慧》等作品元气淋漓,气韵生动、古朴、洒脱,把文人的情怀与志趣,诠释在湿润的泼墨,无论是抽象山水还是内心的梦幻影射,都有一种对永恒琢磨不透的探求热望。这些内在的情绪在画家心中只有充满激情的绘画过程,画家才得到了一种释放解脱的快感。然后把溶开的墨点组成片片倒影或大块的泼墨重彩委婉向你袭来,这就使得他的画耐看,使人百看不厌。
      美术评论家杜月涛曾撰文写道:“山水画家牧竹子宏阔博大的构图,以概括其波澜壮阔的情思,风格独出心裁,值得学界关注。”2012年,美国《纽约时报》视觉总监布莱恩·菲德尔曼在一篇专访中谈到,牧竹子的山水画特色与厚实的文化内涵,把我们带入宁静、悠远的山水间,其意境的盈造达到“神韵天然、不可凑泊”的艺术境界。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