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淦:世人多怜才
- 作者:沈淦 更新时间:2015-04-30 03:10:0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184次
杜甫有首怀念李白的《不见》诗:“不见李生久,佯狂殊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姑且不论诗仙李白是否到了“世人皆欲杀”的地步,除了少数心胸极其狭窄者外,“怜才”、爱才,应该是人之常情吧?清代褚人获在其《坚瓠集》中,就记载了不少犯有过错者,因为其出色的才华而被从轻处置或免于追究的故事,甚至还有因此而捡回一条性命的呢!
某地有三个女子,不但个个貌美如花,而且才华横溢,却都与同一个男子私通。试想,在那个社会中,如何能够容忍如此伤风败俗之事?结果可想而知,一男三女都被作为罪犯而押进了县衙。县官面对着四个“犯人”,拍案大怒的同时,又口出一对:
“三女为姦,二女皆从长女起!”
古时候女子15岁为“及笄”之年,“笄(音jī)”是束发用的簪子,“及笄”就是束起头发,表示已经成年,可以谈婚论嫁了——当然,如果尚未谈婚论嫁的,也可以到20岁时才束起头发、戴上簪子。这三个女子显然都未婚,也就是说,最年长的也不会超过20岁,其余两个就更小了。因此,县官把矛头直指年龄最大的那个“长女”:还不是因为你,把两个小女孩给带坏了!谁知那个年龄最大的女子应声答道:
“五人张傘,四人全仗大人遮。”
“傘”是“伞”的繁体字。“长女”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五个“人”凑成一把“傘”,四个“小人”上面遮盖着一个“大人”;咱们四个人的事儿,全仗大人您给遮盖遮盖、遮掩遮掩哪!这一对,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娓娓而诉,依依而求,可怜可爱之状可掬。县官既折服于她的才华,又为其“娓娓”、“依依”所感,于是,只象征性地给了他们一点处罚,就全都释放了。
据说,江苏无锡有个读书人,到浙江平湖县担任县令。此人才气颇高,“官声”却不佳,很有点贪污受贿的劣迹。恰巧朝廷派出巡察吏治、考核官员的按察使来到江南,这位按察使大人准备弹劾他,却又爱其才华,有点不忍心,就将他唤过来,口出一联让他对:
“平湖湖水水平湖,未厌所欲;”
意思自然是:你好贪心,犹如那平湖中的水一样,已经涨到与堤岸一样平了,难道还没能满足你的贪欲么?谁知那平湖县令不假思索,应声答道:
“无锡锡山山无锡,空得其名。”
不但对仗工整,而且还隐隐约约地有替自己辩护的意味:大人哪,卑职虽然算不上清官,可也未必像传闻中那样贪,就像俺家乡的那座山,虽然号称“锡山”,其实山中并没有锡嘛……由于爱其才,按察使只对这位平湖县令训诫了一番,终于没有上疏弹劾。
某地有个秀才,在集市上选了一些东西后,付给店家一块潮银——所谓“潮银”,即成色不足、质量低劣的银子。店家如何肯依?两人便争吵起来,恰好当地的“父母官”乘着轿子从这儿经过,见此情状,就吩咐将两人带到轿前,问明了事情的原委,官员随口吟出一联:
“使假银,买真货,弄假成真;”
话音刚落,秀才已对出了下联:
“遇凶徒,见吉星,逢凶化吉。”
很明显,店家并非“凶徒”,而秀才以劣质货币购买商品,自然理亏;可是一则他将“父母官”捧为“吉星”,二则其人确实思路敏捷。结果,官员哈哈一笑,将本该被追究的秀才给放走了。
元末明初,浙江明州有个女子,名叫柳含春,她生病的时候家人曾替她到延庆寺祈祷。病愈后,迎春亲自前往寺中拜谢。寺中有个年轻的和尚,见她长得很美,就用她的姓氏作了一段偈文,在佛像前诵道:
“江南柳,
嫩绿未成阴。
枝小未堪攀折取,
黄鹂飞上力难禁,
留与待春深。”
偈文是佛经中的唱词,和尚以为这个小女孩儿一定不能理解偈文中的意思,谁知迎春聪明得很,知道和尚有轻薄之意,简直气坏了,虽然没敢当场发作,回家之后却告诉了父亲。当时割据明州一带的是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柳父就去向方国珍控告。方国珍二话不说,派人将那个年轻和尚抓了过来,问他的姓名。和尚答道:“贫僧俗家姓竺,法名月华。”方国珍就让木匠做了一个状如猪篓的大竹笼,准备将他装进竹笼、沉入江中,并且对他说:“我也用你的姓氏作了一篇偈文,送你流向东方。”于是方国珍念道:
“江南竹,
巧匠作为笼。
留与吾师藏法体,
碧波深处伴蛟龙,
方知色是空。”
竺月华答道:“我死就死吧,只希望能够让我再说点话。”方国珍点头应允,月华便又吟诵了一段偈文:
“江南月,
如鉴亦如钩。
如鉴不临红粉面,
如钩不上画帘头,
空自照东流。”
方国珍没想到这个小和尚能当场用自己名字中的“月”作成偈文,非常高兴,笑着说:“饶了你这个聪明的小和尚吧。”不仅如此,方国珍还让竺月华蓄发还俗,并劝柳父将女儿月华嫁给了他。
江苏省南通市濠西园84幢601室 沈淦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