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人与茶
- 作者:张礼 更新时间:2015-04-15 02:00:21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79次
普洱人与茶/散文/张礼
散文/张礼
简介:曾用笔名:雪克、流水,曾于《人民文学》《民族文学》《鸭绿江》《诗歌报月刊》《词刊》《诗人》《读者》《作品》《中国湿地》《滇池》《边疆文学》《四川文学》《散文诗》《世界诗人》《青春》台湾《葡萄园诗刊》《创世纪诗刊》《心脏诗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中国文学》《文萃》德国《欧华导报》澳门《澳门月刊》美国《新大陆》等数百种刊物发表作品,有诗集《北回归线上阳光》等出版。有作品译成英、德等国文字。曾任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普洱市作协理事、墨江县文联主席。
文字于我,可能就是因为喜欢,于是在电脑旁不停地敲打。文字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难以数清的白天夜晚,有多少个这样的时光,独自一人坐在屏幕前,将酝酿好的思绪倾诉于乳白色的电脑屏幕上。
有的人喜欢喝茶品茶,大概也是出于喜欢罢。品茶之美,美在一种意境,醉在一种情调。我喜欢呷一小口普洱茶,任一种苦涩先在舌齿间荡漾开来,然后会有一种甘醇充溢喉腔间,回甘与余香慢慢在肺腑间蔓延开来。
对于喝茶品茶,一般人开始时大都是附庸风雅,茶之道在于品,在于一种思想心态。饮茶雅称品茗,从古至今,喜茶人一直有意识地将品茶作为一种展示高雅素养,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来刻意追求。
如何品味一杯普洱茶,学茶者首先会喝茶,有的人慢慢由“喝”会过渡到“品”。把茶当做饮料而大杯大碗海饮解渴,此为喝茶。品普洱茶,一是品其香味,先靠近精致的茶杯边沿,用鼻由轻至深地嗅其香气,嗅茶淡淡的清香。二是品其滋味,即将茶汤少量入口,用舌尖将茶汤边吮啜边打转,以辩别茶味的浓淡、醇甜和苦涩。三是如果上升到“茶艺”,那么就要在品茶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人际关系等。品茶的最高境界即为“茶道”,就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和道德,讲究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参禅悟道。
普洱茶入口,先微苦而稍后回味甘甜,慢慢感觉口内生津、气脉顺畅,随后会感到全身鲜爽烦倦消除。有诗为证:“清茶待客无需酒”。沏上一杯普洱茶,先让客人感受茶中自然飘荡出的香鲜味儿与汤色的红黄鲜亮,然后品味茶的醇厚与陈香。普洱茶给人的感觉是,口感厚重味道足、香气饱满、苦涩中回味甘醇。
作为一个普洱人,自然对普洱茶就更亲近些,对普洱茶的认知就会更贴切。普洱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到唐代已成为主要商品;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云南的少数民族更是“不可一日无茶”。普洱茶清代入贡朝廷,便声名崛起。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主要有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及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
普洱茶有散茶、饼茶、沱茶、砖茶和柱茶等。按制法来分,又可分为生茶和熟茶。其制作过程也比较讲究,也可称得上是一种艺术文化。制茶的第一步是“杀青”和揉捻。杀青是使鲜嫩的茶叶失水,炒制时,必须用手工团揉,这样的揉捻一来是打破了叶肉组织,便于以后茶汁容易泡出,二来是塑造形态,为后期干燥工艺打下基础。然后是置于烈日下摊薄晒干,如果不巧下雨,就只能用火烤,不过这样茶可能会有烟味。用双手在铁锅里快捷地将新鲜茶叶进行操、抛、揉、翻炒、均匀杀青,将炒熟的茶叶放在簸箕里反复均匀地揉捻。
晒干后的毛茶还要用筛、簸拣等方法来“拣剔”,再按成品制作的需要分出粗细、大小和长短,这道工序叫“拼配”。然后将茶放进铜蒸桶里蒸,同时在茶的表层压一张“内飞”。“内飞”是用糯米所做、上面印有茶厂的名称,就犹如它的身份证明。茶叶蒸熟后,再倒入特制的布袋内,并收紧袋口整理形状。最后装有茶叶的布袋冷却后用石磨压住,人站在石磨上,靠身体的重量将茶压实成饼,晒干。终于,一块饼茶大功告成。
普洱茶是所有茶叶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种茶叶,茶多酚经研究具有养颜、增加皮肤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线,是皮肤的有效保护剂。茶多酚因含大量亲水性基团,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保持皮肤的水份含量。茶多酚还可以使皮肤增白,消除皮肤色斑。
喝茶要喝鲜茶,这几乎是品茗茶的一般常识。但普洱茶却正好相反,存放越久茶香越加醇和,它追求的是岁月的痕迹,一种的永恒的美。一杯小小的普洱茶,可以让你感受到山野大地温馨的气息。普洱茶同古玩,艺术品,瓷器一样有收藏价值,所有茶品中只有普洱茶有此地位,这也是普洱茶的精妙之处。
“仙山灵草湿行云”,普洱茶出自深山幽谷,生长茶树的地方一般都在云雾缠绕的高山之上,茶树所依赖的是风、雨水和阳光,他们扎根于云南高原的红土之上,得益于山野宁静的自然造化,禀性高洁,就如高人雅士一样不入俗流。 有人说:“普洱是一片人类诗意的栖居地,是普洱茶让人们有了一个愉快的联想,这个地方的妙曼生态让人浮想联翩。”如果说绿色是普洱的一种象征,那么普洱茶文化的积淀就是普洱博大精深的灵魂。据史料记载,普洱区域早在东汉时期就开发种植茶叶,唐朝时银生节度(今普洱市和西双版纳一带)所产的银生茶就是今天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普洱”这一地名因普洱茶开始有历史记载。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定为朝廷“贡茶”,其名声远扬四海,各种茶号、茶庄应运而生,普洱成了普洱茶名副其实的主要产地和聚散地。
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一开始出现,就被当作药品来看待。在唐代,以陆羽为代表的一些茶人努力使茶脱离某种药品的属性,成为一种风靡的饮品。而普洱茶,有养胃助消化,去油腻、养颜美容,利尿排毒,活血降压等作用。据清朝医书《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加;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克,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
喝普洱茶就是喝健康和美丽。如今,在普洱城区,普洱茶的各种茶店、茶室、茶行、茶庄到处可见,随意步入一家,茶品如山,茶香弥漫,无论是散装的茶还是已制成大小不一的茶饼、茶块、茶坨、茶匾都琳琅满目。那些压制在茶匾上的图案或文字,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让人在逛一个茶店的同时就享受了一次艺术的熏陶。热情的主人常常一边介绍产品一边给客人泡上一杯上等的好茶,让你尽品普洱茶醇厚的韵味
曾有人这样评说普洱茶,如果把茶比喻为画,那么,西湖龙井像是明清时期的小品,体现的是江南风景的雅致,乌龙茶则如同宋代的工笔花鸟画,是一幅鲜艳的溪水崖石,而普洱茶却能独立于外,像是秦汉时期的石刻,饱醮风雨沧桑,伟岸而厚重
普洱茶也是一种最具有文化气息的茶饮,品饮普洱茶,须要专著于茶,平心静气,悉心品味。既是感受普洱茶的茶性、茶美、茶俗,也是评审普洱茶品质好坏,有无收藏价值的重要过程。品饮普洱茶,茶人们常会用“顺、柔、活、洁、亮”来评说。
“亮”是普洱茶之美的内在标志。良好的普洱茶外形富于光泽,滑润褐红,给人以自然之美。而观其内质汤色,晶亮剔透,给人以美感和联想。好的普洱茶其汤色就其品质不同会呈现红宝石、玛瑙红、石榴红、陈酒红、琥珀色等。这些色的亮,亮出了普洱茶的历史,亮出了普洱茶的文化,亮出了云南的古老茶树,亮出了普洱茶的陈香陈韵。这种亮是普洱茶自身拥有的内在品质,它不需要人为的作用,其真正突出了普洱茶的自然之美。
冲泡品饮普洱茶,茶汤泡出后倒入杯中,您可以仔细观赏茶汤的色泽,像玫瑰一样的红艳,像琥珀一样晶莹。可以细闻茶汤倒出后叶底的香气,您会嗅到樟香、荷香、兰香、枣香、桂圆香、槟榔香。不同的普洱茶往往会有不同的香气,闻香识茶,情趣盎然。然后,再将茶汤倒入品茗杯中细细品尝滋味,其醇和、爽滑、回甘。若再冲泡一次,比较香气、滋味及汤色的变化,领悟一壶好茶如何泡出好的汤色、香气和滋味。或是邀上几个朋友在饮茶的同时探讨各自对品茶的见解,独领其中风味,您会在品茶的同时得到另一种美的感受。
早在中世纪,普洱府就是最大的茶叶中转站,是茶马古道上最大的一个商贸重镇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大量普洱茶的外运,南来北往的马帮几乎挤爆了普洱城。当时的普洱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大小马帮商贩,中外茶客,来来往往进进出出, 比起今天的普洱,毫不逊色。由于当时普洱茶的鼎盛,和大量马帮的涌入和歇宿,给思茅的地方经济与文化带来了相应的繁荣和影响。马帮不仅在茶马道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们所带来的异乡情调和自身形成的独特的马帮文化更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普洱也称思茅,传说是诸葛孔明先生带兵南征时所起的。据说诸葛先生带兵扎营思茅(估计在现今的洗马河畔),并在河中亲洗战马,此河也因此得名“洗马河”,
普洱思茅区的腊梅坡(哈尼语为陀嘎阿曳),位于北郊茶马古道景区的入口,距普洱市中心区5公里。1887年,这里就设立了海关的查卡,进出口的货物都要在这里验货缴税,当时腊梅坡成了茶马古道上繁忙的陆路码头,茶马古道的大本营,是茶商马帮出发与周转的港湾。据说政府将在腊梅坡建设茶马文化广场,包含牌坊、古驿站博物院、茶马客栈、官家马店、跑马场等设施。
普洱很美,似妙曼的梦一样,她以一个茶乡女子的形象,披着轻纱笼着薄雾,入驻在人们心间。一个普洱,几片绿色的叶子,就使天下的茶叶逊色三分。普洱茶金毫显露,条形壮实,盈盈于一水间,虽然长时间脉脉不得语,与柴米油盐酱醋相处一室,但其玫瑰的色泽风情万种,寒冬时为人暖心,酷暑时又为人解渴。普洱茶可以交友可以传情,还可以此陶冶情操品尝人生,其能和琴棋书画与诗酒平起平坐,共愉人生。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思源路1号7幢4单元4楼2号
张礼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