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萌:消逝的市声
- 作者:柳萌 更新时间:2015-04-01 02:00:47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253次
傍晚时分静坐家中,常常会怀念早年的市声,那么优美,那么温馨,今天想起来都觉得心里舒服。可惜随着城市现代化,它们永远地消失了,只留在年长者的回忆里。偶尔在电视里听到一两声,或是学小贩叫卖吆喝,或是学鸽子腾空抖翅,终归是舞台表演效仿,在情感上很难得到共鸣,激起的却是更多的怀念。
那么,我说的市声,都是什么声音呢?各种小贩的吆喝声,当然是早年最主要的,由于买卖的物品不同,他们的吆喝也就有别,犹如唱法不一的歌曲,总是给人多种美的享受。比如悠悠的鸽哨声,比如孩子街头的嬉闹声,比如邻居相见的问候声,比如收破烂的敲小鼓声,比如剃头的挑铁夹的刺啦声……如此之类,好像都随着时光而流失了。
唉,说来真有点心酸,当初这些市声存在时,好像并没有觉得这些市声如何重要。只有在它们流失之后,我才渐渐意识到,原来这不仅仅是声音,更是城市的一种情感。如果没有了这种情感,楼房建得再高,花草种得再多,公交车再方便,餐饮业再兴旺,城市也会少去迷人的灵性。
然而,可以坦诚地说,在所有的市声中,我最为怀念的,至今说起依然最动情的,还是送信人的呼唤声。那是充满多少人间挚爱的声音哪!那是包含多少生活酸甜的声音哪!那是承载多少情感起落的声音哪!那声音是城市生活的《 圆舞曲 》,悠扬的音符飘荡在每个黄昏,醉着千千万万颗普通人的心。
我清楚地记得,每天傍晚时分的街巷,伴着一串清脆的车铃声,自家或邻居的大门口,就会听到“××来信啦”的呼唤声,声音是那么优美动听,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取信人从家中急匆匆跑过来,总有张亲切微笑的面孔等待,还会有“不急,我等您”的提醒。寒来暑往,栉风沐雨,天天黄昏,声音必至。彼此之间有了感情,如同亲朋好友相待,即使哪天没有信来,相见都会有“出去呀,您!”的问候。倘若正好哪个傍晚天气闷热,思忖着送信人快来了,大妈或大爷老远就会招呼,然后,送上一碗晾凉的开水,再递过一条温热的毛巾。喝完水擦过汗说声“谢谢”,送信人一骗腿儿蹬车走了,留下一串喜悦的车铃声,街巷里越发显得温馨和清朗。
有的信地址对门牌号错,送信人照样准确送到。有的信也许光有个名字,而这名字他又不熟悉,被邮政局称为“死信”,分发到哪位送信人手里,他就挨家挨户地询问查对,直至无法找到才退回。倘若这“死信”找到人家“复活”了,这封信也许是寻找失散的亲人,这封信也许是报告个什么消息,收信人当时的喜忧哀怨的表情,同样牵动着送信人那颗心,他会陪着收信人一起哭笑或劝慰。这情景在当时过去就过去了,今天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这就是我们城市的魂儿啊。不是说“让城市更美好”吗,如果城市没有了这个魂儿,只有五彩缤纷的耀眼景致,充其量是个华丽的钢铁盒子;如果这个魂儿还在生活里,城市就会像一湾柔情的水,我们的心会随着水的波澜起伏。可惜啊,这样的魂儿永远永远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是悠悠的思念和深深的惋惜。
前不久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老作家寄我一本他的新著,未过几天却无故被退回,他以为我搬了家或地址有误,来电话跟我询问并说了此事,我就请他让一位年轻友人捎给我,他不甘心就按原地址再寄,结果这次却顺畅地寄到了。当我们两人再通电话时,自然而然说起当年的送信人,还有“死信”变“活”的故事。可是如今呢,“活信”却要“再生”,这是多么的不同啊。
类似这样的差错,在我这里,至少发生过三次。还不算我给朋友的快递邮件,本市的4天之后还未收到,我跟朋友电话询问时,两个人都很有些不开心。我立马又想起往日那些温馨黄昏,送信人清脆活泼的车铃声,送信人的“来信啦”优美动听的呼唤声。噢,原来在消失的所有市声中,送信人的车铃声呼唤声,竟是如此地牵动着我们的心。
人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这话没错。可是无论哪个时代,人与人交往的尽心、事与事传递的真诚,总不应该消失吧?如同长流不息的江河,无论如何地改道易渠,水永远地往前流淌着,这是亘古不变的生命活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