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刘上洋:阿里红柳
    刘上洋:阿里红柳
    • 作者:刘上洋 更新时间:2015-03-26 03:17:22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51

      西藏的阿里地区,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

      这里,地处海拔4300多米,不仅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而且干旱少雨,气候恶劣,大风常年刮个不断,冬季漫长而又寒冷,到处一片冰天雪地,最低温度可达摄氏零下41度,一般的生命很难在这里存活。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不毛之地上,却奇迹般地生长着一种树,这就是红柳。它们像一个个绿色的使者,挺立在河滩、地头、山脚和路旁,矮的两三米,高的则达四五米,有时一株独立,有时几株并肩,有时成片成林。它们为高原撑起了一片春色,为大地增添了蓬勃生机。如果再细心一点的话,你还会发现,在这些红柳中,有不少虽被狂风拦腰斩断,被严寒冻掉树头,但依然顽强地活着。在它们的断裂伤痕处,又生长出许多新的枝条,蔚成了一种百折不死、屡杀不绝、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的绿色生命奇观。

      同红柳一样牵动人眼球的,还有这里的特殊地貌和风景。在西藏乃至尼泊尔和印度的北部地区,阿里自古以来就被尊为宗教圣地。这不仅因为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在这里相汇而被称为“万山之祖”,而且因为这里是雅鲁藏布江、恒河和印度河的发源地而被称为“百川之源”。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地处这三山之中的雪山冈仁波齐被尊之为神山,由这三山雪水融汇的玛旁雍错被尊之为神湖。每年从春末到秋初,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国内外佛教徒不辞辛苦,甚至一步一叩来到这里转山或转湖,以让心中的最高神灵洗尽自身的罪孽,求得超脱轮回。与神山神湖相映的是土林。过去,我们只知道有石林,有雅丹地貌,没想到土也能成林,而且是无比巨大的土林!走进其中,就像走进了一座没有边际的天然雕塑艺术馆。你看,那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巍峨宫殿,有的像碉楼古堡,有的像逶迤长城,有的像亭台塔柱,有的像巨轮航行,有的像长龙盘舞,有的像狮虎出山,有的像万马奔腾,有的像雄鹰展翅,有的像仙女出浴,有的像孩童嬉戏,有的像智者沉思,有的像夫妻相拥,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方圆几百平方公里,极尽万千气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是这样展现着无穷的魔力。更让人感叹的是,在这片土林深处,还隐藏着一个古老的王国,这就是吐蕃政权瓦解后由其王室后裔在公元10世纪时建立的古格王朝。也许是为了防御敌人的进攻,也许是为了显示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古格王宫修建在一座陡峭的山头上,虽然漫长的历史和岁月风雨使它变为了一片废墟,只剩下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洞窟和山顶的几间殿宇以及里面的佛像和壁画,但从其自下而上、依山叠砌的布局中依稀可见当年直逼长空的恢弘气势。在高原阳光的逼射下,满山的断壁残垣和莽莽的土林颜色融为一体,使整个王宫遗址呈现出一种少有的残缺美和沧桑美。

      在土林的一角,有一个村庄,一栋栋藏式小楼整齐地排列着。这个村庄叫札布让,共36户186人。我们顺便来到了一个名叫次珠德吉的藏胞家里。一进庭院,大家的眼睛为之一亮,院内红柳繁茂,鲜花怒放,一片柳绿花红,真可谓不似花园胜似花园。房子里也是绚丽多彩,美轮美奂。墙上、屋顶上和厅堂的长条矮柜上,都绘满了五颜六色的美丽花纹,矮柜后面的长椅上面放着绣有彩色图案的垫毯,正面墙上中间挂着毛泽东等领袖画像。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特别深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他们的翻身解放,就没有他们的幸福生活。所以毛主席也就成为他们心中最大的佛。看见我们来了,主人连忙迎了上来,热情地请大家落座,并为每人端上了一杯香喷喷的酥油茶。在闲聊中,我们得知次珠德吉今年43岁,夫妻俩一个小孩,现在的新房是2007年盖的,建筑面积550平方米,造价17万元。一个三口之家享用这么大的房子,我们一方面为他们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不免觉得有些奢侈和浪费。大概是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主人解释说,房子建得大一些主要是为了能多接待客人。原来,随着近些年来旅游的兴起,来西藏旅游观光的人逐年增多,去年就达到250多万人,其中徒步和自驾游的就有2万多人。神奇的土林和神秘的古格王朝宫殿自然也就变得热闹起来。于是,次珠德吉便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办起了家庭旅馆,34个床位,一年接待游客1700多人,收入10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札布让村有32户也开办了家庭旅馆,拥有床位500多张,总收入近80万元。一个昔日荒凉贫瘠的小村就这样依靠旅游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随后,次珠德吉领着我们参观了他的旅馆客房,一个房间四张床,白色的被子,花色的床单,既整齐又干净,连同那洗刷、淋浴和抽水马桶等设备一应俱全的卫生间,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万万没有想到在阿里这样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竟然有这样漂亮的家庭旅馆。旅游,让这里不再荒凉,不再孤寂。旅游,让这里变得现代,让这里与世界融在了一起。

      离开札布让村,我们又到了狮泉河镇。这里是阿里地委和行署的所在地。5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没有人烟的荒漠。也许是天公的有意安排,1965年,因原址交通不便,地委行署决定另觅新址。有关人员看见这里地势平坦,背靠高山,由新疆至拉萨的交通大动脉新藏公路又经过这里,而更为难得的是这里还有一条静静流淌的狮泉河。于是,便在这里安营扎寨,建设新城。那时可不像现在,一切都靠白手起家,一切都靠自力更生。就这样经过几年的顽强拼搏,一座新的城市在荒漠上拔地而起。如今的狮泉河镇,不仅街道整洁,楼房林立,而且车水马龙,人气很旺。特别是街边那些迎风摇曳的红柳,更使这座已有2万多常住人口的小城市显得春意盎然、婀娜多姿。在新兴城市的建设上,人们常常把赞美献给深圳,而不会把颂歌唱给狮泉河,这是因为比起深圳来,狮泉河镇太过遥远,太过陌生,区区几平方公里的规模也实在太小,太不起眼,太微不足道。殊不知,若是论其建设的艰巨程度,可以说深圳要远远逊色得多。深圳是用现代化设备、用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乃至用国外境外的资本建起来的,而狮泉河镇是阿里人民在高寒缺氧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恶劣环境下用肩扛手提建起来的。这是一场对人体极限的挑战,其中的艰难与困苦,其中的付出与牺牲,都是一般人所无法想象和承受的。

      在狮泉河镇的前面,还有一片2万多亩的人工红柳林。能在荒漠上用双手撑起如此偌大的郁郁葱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据说红柳的生命力极强。为了吸取水分,它的主根可深入地下10多米,而侧根最长可达30多米,其体量是地上的好几倍。正是这十分发达和庞大的地下根系,使得红柳不惧严寒和干旱而顽强地生长。由此我想到了阿里人。他们不就像这一株株的红柳么?记得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进藏的内地人员曾和藏族同胞一道,铸就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如果说,这种“老西藏精神”是阿里人的“根”的话,那么发生在阿里大地上的翻天覆地变化则是由这种精神生发出来的。可见强大的精神之根,永远都是枝繁叶茂大树的深厚基础和不竭源泉。

      红柳,阿里人的象征!

      红柳,阿里人的骄傲!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