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文喜东:户外笔记
    文喜东:户外笔记
    • 作者:文喜东 更新时间:2010-03-29 03:05:54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569
     
     
    春来时,让我们到郊外去踏青;夏来时,让我们到河边去濯足。秋来时,让我们上山看红叶;冬来时,让我们下楼观飞雪。
    久居寝室的你,有机会时千万别忘了到外面去走走。
    要看海,去海南;要登山,去山东;要观光,去大连。
    海南的南海很大,山东的泰山很高,大连的滨海路很美。
    到外面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题记
     
     
    登泰山
     
    为了登泰山,我们前一天晚上就赶到了泰山脚下的泰安。
    清晨,我们起得很早,匆匆吃完早餐后便坐车来到中天门。我们是从中天门登山的,而中天门的位置却在泰山的半山腰。如果从山下徒步登泰山,那可能要一整天的时间。
    泰山的名气太大了,《诗经》中的《鲁颂·閟宫》篇就有对泰山的描绘:“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这里的“岩岩”是巍峨高大的意思,“詹”即“瞻”。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泰山巍峨高大,在鲁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它。
    的确,进入泰安,整个眼前就横亘着一座泰山。难怪汉武帝登泰山封禅,看到泰山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
    泰山很高很大,拔地而起,山势陡峭,故上山的路全是石阶。
    刚进入登山区,天尚早,很是凉爽,我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样的路,走一天也不吃力。”可情况不是这样,走了一段石阶,人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这时,虽不敢说轻松,但还算不上十分吃力。此后,越走越累,两腿酸软,心跳加快,眼冒金星。尤其是快到南天门的 “十八盘”,山势陡然壁立,人只能朝前看,不敢向后看。因为身后几乎是悬空的。登到此处,才感到“上坡路”的难走。此时,每走一盘,都要歇一歇,缓一缓,而每个登山者,都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坚持到底才是胜利”这句话的内涵。我咬紧牙关,总算登上了南天门。
    上了南天门,眼前豁然开朗。蓝天湛湛,白云缭绕,风清气爽,天高地迥,仿佛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我才认识到,要达到人生的高一层境界,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而且越在接近成功的时候,越要倍加努力。
    上了南天门,就等于登上了泰山。因为南天门到泰山的顶峰玉皇顶,是一段比较平缓的路。到了玉皇顶,真正体会到了杜甫的《望岳》中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妙处。
    在“五岳独尊”石碑的不远处,有“孔子登泰山小天下处”,我们在那里留了影。想必孔子登上泰山也有颇多感慨,故史书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记载。
    此时,天半阴半晴,时而太阳露脸,时而浓雾缭绕。而浓雾则似乎生自我们的脚底,轻烟一样,丝丝缕缕,萦绕在人的周遭。山上的树木,被浓雾所笼罩,看不甚清楚,仿佛中国的水墨画。
    立在“孔子登泰山小天下处”,看前山,则是涌动的人群,看后山,则是浓得化不开的大雾。倘是晴天丽日,或许能生发孔子小天下的感慨,而现在只能感受到“荡胸生层云”的佳趣。想必杜甫登泰山,就是这样一个烟雾缭绕的天气,而孔子登泰山,则是一个响晴的日子。
    登上泰山,每个人都会有一番感慨的,只是因人而异。
    谢灵运的《泰山吟》写道:“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他把泰山看成了一把刺破云天的利剑,可见泰山之高之险,亦可看出他心怀云天之志,有干一番大事业的抱负。
    李白的《游泰山》写道:“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则想像,登上泰山,可以望见蓬莱仙岛,那里的清风也可以吹到泰山来,足见泰山的高大,登上它可雄视天下。
    我登泰山前正好从蓬莱过来,从蓬莱到济南大概4个小时的车程,而从济南到曲阜再到泰山脚下的泰安也有6个小时的路程,这虽是曲线路,但也可以看出蓬莱到泰山有多远。从此诗可以看到李白的内心有多么的空灵,他是一个旷达不羁之人,心灵自由,倜傥洒脱,逸兴遄飞。
    而美学家杨辛教授则满怀深情地歌颂泰山:“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这一段文字就镌刻在泰山脚下的一块巨石上。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的泰山确实有“海天之怀”,堪称“华夏之魂”。
    登泰山是一种磨练,是一种自新,是一种生命的造山过程中带来的躯体震颤和灵魂升迁。
    2008年8月11日夜
     
     
    在棒棰岛拣石子
     
    棒棰岛是大连的一个景点,风光旎旖。今年暑假,随教育考察团去了大连,得以在棒棰岛一游。去大连,棒棰岛是必去的一个景点。毛泽东虽未去过大连,但却为大连题写了“棒棰岛”三个遒劲潇洒的大字,这三个大字被刻在一块巨石上,立于棒棰岛,也成为棒棰岛的一景。棒棰岛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国家领导人到大连的下榻之处,绿化在全国数一数二,到处绿草如茵。那绿树掩映中的别墅,据导游说是国家领导人曾居住过的地方,是不让参观的。
    棒棰岛的海滩与别处的海滩不同。大多地方的海滩,是一些软绵绵的细沙,而棒棰岛的海滩,则全是大小不一的石子,被海水冲刷得光怪陆离。一到棒棰岛的海滩,我就被那些石子吸引住了。
    海浪有节奏地推过来,一次又一次地冲洗着那无数的小石子,海水退去后,石子显得色彩斑斓,润泽耀眼,仿佛碧天里的星星,又似璀璨的明珠。到海滩本想戏戏水,全然没有拣石子的准备,所以没有带什么工具,只带了两只手。刚开始,那圆溜溜的鹅卵石吸引了我,我只拣色彩鲜艳样子好看的鹅卵石,其他的石子一概进入不了我的视线。拣了好长时间,手里沉甸甸的,已颇有几枚鹅卵石了。刚开始认为很好的鹅卵石,到手里重新审视时,并不见得有什么新奇,而且感觉千篇一律。于是,在众多的鹅卵石中,只选了一枚留下,其余都撒在了海滩。这时,我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如果刚开始就兼收并蓄,手中的石子可能已五彩缤纷了,于是不再以样子取石,而是以色彩取石。石的价值,在于它的色彩,以及由这些色彩所构成的图案。此时,我可能已错过了许多色彩绮丽的石子。
    重新定了方案后,那些色彩绮丽的石子就进入了我的视线。不怕太阳炙烤,不怕海水漫过脚面,我在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拣石子。
    海边,有的人在游泳,有的人在接受日光浴,有的人在拣贝壳,而我却在拣石子。我对石子的钟情,引起了一位老太太的好奇,她问,你们那里没有海?我说,是!她又问,是从哪里来的?我说甘肃,她说兰州的,我说是。实际我不是兰州人,但提起甘肃,外地人就想到兰州,这很正常。我的注意力在石子,不在自己是不是兰州人。不一会儿,我的两手已攥满了色彩绮丽的石子。如果不淘汰手中的石子,一些更好的石子就无处接纳。于是我将手中的石子摆开,通过比较,淘汰了一批不中意的,腾出手来又拣石子了。
    那个午后,一场新雨刚过,阳光明媚,碧空如洗,海水湛蓝,一个不惑之年的男子,在海滩旁若无人地拣石子,孩童一般。不知不觉中,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手中的石子已淘汰和筛选过数次,但我感觉那还不是我最中意的。那时导游已催促上车,因为我们在一个景点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最后一个上车,手里捧着耗费我两个多小时拣来的色彩斑斓的数十枚石子。
    上车后,我听说其他人利用这段时间还观看了领导人住过的别墅,我恍然大悟,自己为那些石子付出得太多,以致耽误了更好的风景。但静下心来一想,干什么事情,有得必有失,不会两全其美的,这样想时,也就心安了一些。毕竟,他们没有我拣石子时的那种快乐自足的体验。有人说,我们下一站要到青岛去,那里有更好的石子。我想,应该是吧。出人意料,青岛的海滩很平缓,连绵软的细沙也很少,更不要说石子了。看来,一些事情,一旦错过,它不会再来。
    回家后,我把那些石子摆在了自己的书架上。在读书写作困乏时,每瞥见那些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石子,我就想起在棒棰岛拣石子的情景,此时,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海风从我的耳畔吹过,我也像闻到了阳光的香味和海水的咸味。
                                      2008年8月5日
     
     
    海南的海
     
    要看海,就去海南岛。我第一次看海,就在海南岛。但因为没有见到别处的海,便以为任何地方的海,都如同海南的海。之后,我去过香港、澳门、珠海、大连、青岛、北戴河,那里都有海,但我认为都赶不上海南的海,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进入海南,感觉天特别高远,又无纤尘,天也似乎特别明净,仿佛刚擦拭过一般。瓦蓝瓦蓝的天空中,偶尔飘过一朵白云,也特别白净,特别轻盈。车行驶在一望无垠的平川中,从车窗一闪而过的,是蓝天、白云、蓊蓊郁郁的树林、如茵的绿草地,以及草地上的牛群。车内很静,人们只顾看风景,没有人说话。车子爬上一个缓坡,我还看着车窗的右面,只听见车内发出了感叹唏嘘声,人们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左窗。
    窗外则是大海。
    第一次见到海,内心有被掏空的感觉。豁然开朗,一望无垠,浩淼无际,都不足以表达此时的感受。
    这就是曹孟德所描述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大海吗?在大海面前,一切语言都失去了色彩和份量,人也显得特别渺小。
    烟波浩渺,水何澹澹。这就是我从海口去三亚途中第一次见到的大海。它是那样的浩渺,博大,伟岸,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在随后的几天,我真正接近了海,在海滩戏水游泳,触摸这头时而温顺时而凶猛的雄狮。
    与别处的海相比,海南的海有以下特征。
    海南的海很蓝。我们经常用“湛蓝”这个词来形容大海,海南的海确实可以用“湛蓝”来形容。海南的海蓝得纯净,蓝得清澈,蓝得深邃。在海南的海上坐飞艇,仿佛不是漂在海上,而是飘浮在蓝色的空气里。天是蓝的,海是蓝的,就连太阳也像被滤得一汪蓝。人的内心也变得特别纯净,与蓝色的海洋融为一体了。海是深沉的,就连它的蓝色,也成了一种深沉的颜色,备受人们的青睐。但不是所有的海都这么蓝,有些地方的海甚至是浊黄的,失却了大海的本性。我爱海南的海,就爱它纯正的一汪蓝。
    海南的海很净。去过海南的几处海滩,沙子是那样的绵软,白净,仿佛食盐或白砂糖。这是因为海南的海很净,没有海藻、海带一类的漂浮物,更没有漂浮的垃圾。海南的海滩,沙子踩上去是那样的绵软,惬意;海水漫过脚面,是那样的干净,清爽。我去过北戴河的一处海滩,漂浮物很多,水很浊,那些绿藻会染绿你的脚,洗也洗不掉。但海南的海没有这种情况。
    海南的海很大。在很多地方,有海的地方都有山,有山的阻挡,海就显得不开阔。而海南的海,大多没有山的阻挡,显得非常开阔,无边无际。站在海南的海边,人就有失去方向的感觉,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蓝幽幽,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白茫茫,人简直就是苍海中的一粒“粟”,那样渺小,那样微不足道。我在海南三亚的度假村住过一宿,正好住在海边。那天我起得很早,就穿过马路去看海。海似乎还在沉睡中,远处被白茫茫的雾笼罩着,只能隐约地看见几处打鱼船。晨曦微露时,海上的雾慢慢褪去,海水也被映得一片绯红,仿佛是一望无际火将要燃起,很是壮观。当天大亮时,海就变成了一汪蓝,无边无际,让人的视力都有些亏损。
    看了海南的海之后,觉得其他地方的海都逊色了。“五岳归来不看山”,我也可以说“海南归来不看海”。如果说,海南的海是大家闺秀的话,那其他地方的海,就成小家碧玉了。当然,大家闺秀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小家碧玉也有小家碧玉的风采。
    2008年8月7日
     
     
    在北戴河戏水
     
    北戴河是响誉全国的旅游胜地,它的知名度与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 》不无关系。现录如下:
     
    浪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我有幸于2008年8月随教育考察团游历了北戴河。北戴河是秦皇岛市下辖的一个旅游景点,碧水蓝天,林木葱翠,风清气爽,是疗养兼避暑之胜地。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盛夏,海边的沙滩上盛开着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海边游泳者戏水者也络绎不绝。
    看到游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们也怦然心动。起初,我们怯生生的,只挽起裤腿在海边照照相,让沁凉的海水漫过我们的脚面。可站得太浅照不上大海,站得稍一深,海浪滚过会打湿裤子。而那些在海边游泳的人,也好奇地看着我们。我们从他们的目光中也读出了一种信息:既然来海边,还怕湿裤子?
    我们这些北方的旱鸭子,也禁不住诱惑,赤条条地下了水,在海边戏水。海水凉凉的,呛进嘴里咸咸的。我们不会游泳,当海水的波涛滚过来时,我们就吓得乱跑,猝不及防时,会被海水打得人仰马翻,狼狈不堪。
    尽管我们不会游泳,但我们也乐在其中。小时候我们虽然没见过大海,但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豪迈还是有的。但真正到了海边,我们却有点束手无策了,看来我们与大海相识得还是有点儿迟。
    长期生活在海边的人必然会成为弄潮儿,像我们这些没见过大海的人,只能到海边湿湿脚。普希金曾说过:“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但一个人若真正没到过海边,那倒是一种遗憾。站在海边,你会豁然开朗,你不再会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你不再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悲悲戚戚。难怪曹孟德如是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也有一些不会游泳的人,借助花花绿绿的救生圈,在海边戏水。
    蓝天,白云、大海、沙滩、还有海边如潮的人群,组成了北戴河特有的景致。遗憾的是,我们不会游泳。若我们会游泳,也会像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一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我们的乐趣,不在于搏击风浪,成为弄潮儿。而在于蓝天、白云、阳光、海水、沙滩,这些自然景观。在海水中泡够了,我们便躺在热乎乎的沙滩上,接受海边的日光浴。那种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镜头,竟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喜不自胜。难怪有人说,在高科技的今天,同住地球的人,如同住在一个村子里。
    规定出发的时间不知不觉到了,我们只能恋恋不舍地上了车,离开人头攒动的北戴河。乘团出游,只能是走马观花。
    离开北戴河时,我们仍游兴未尽,想着我们以后要学会游泳,在经济条件宽裕时,再来北戴河,那时不再是戏水,而是畅游了。
    2009年10月16日
     
     
     
    海滨的鸽子
     
    去大连旅游,来到大连最漂亮的海滨广场,见到了成群的鸽子。那些可爱的小白鸽,或在人群中觅食,或在海边铁皮做成的小白屋上群集,但总是飞不高。
    成群的白鸽在碧海蓝天间飞翔,本是很美妙的境界,让人想到海阔天空,和平安宁,纯洁美好,自由高贵……
    然而,这些鸽子的志向似乎不大高远,它们对身边的大海似乎熟视无睹,对蔚蓝的天空也似乎不太向往,它们只滑过低矮的铁皮白屋而已,要么集于屋顶,要么散落在广场。
    我小时候养过鸽子,我的那对鸽子,只要打开窝门,它们便急不可耐地飞奔而出,有时在屋脊停一下,喘一口气再奋力高飞,有时直接从窝门前起飞,盘旋几个回合就隐没在白云间了。如果不是那忽隐忽现的鸽哨,真还难以发现它们的踪影。在我的记忆中,鸽子的理想就在蓝天白云间,就像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一样。可这海滨的鸽子,则更像学鸠和斥鴳,易满足,胸无大志。
    后来我发现,海滨的鸽子连温饱也没有解决。
    那些养鸽人故意不让鸽子饱食,游人想让鸽子簇拥在自己的周围来拍照,对不起,没有吃的,鸽子可不会亲近你。原来,鸽子栖息的那间铁皮白屋就是一间小卖部,其中就有鸽食,不到一两的一小塑料袋玉米2元钱。虽说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不愿者也得上钩,毕竟来一趟大连不容易,不拍下这人鸽“相依”的镜头多遗憾。于是游客纷纷解囊,买下这人鸽相依的一瞬。
    对于一个旅游城市来说,这小小的伎俩也无可厚非,人都要吃饭,这我们理解,但可悲的是那些鸽子们。饥肠辘辘的鸽子,已习惯了游客赐食的生活,游客撒下食物,它们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抢食,吃完食物,它们便飞上那低矮的白色屋顶,或晒太阳,或接受海风的沐浴。
    和身边的海鸥相比,或许鸽子认为自己生活得更舒坦,不用自己觅食,也没有海浪的击打,夜晚也有自己的安乐窝。殊不知,鸽子丧失了飞翔的本能,它为别人而活着,它成了人赚钱的工具,真是悲哀!
    海鸥是高贵的,它能搏击风浪,胸怀宽广,心灵自由,不向人类摇尾乞食。是谁抹杀了鸽子的天性,让这云中天使变得猥猥琐琐?是谁让鸽子饥肠辘辘,成了自己手中的一枚棋子?
    无独有偶,这样的情形,我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前的广场上也看到了。此时的我已见怪不怪了。
    游客用自己手中的钞票买来了谷物,再用谷物征服了自由高贵的鸽子,很是心满意足。这就是钱的威力。街头的乞丐能让鸽子簇拥着自己吗?不能。因为自己囊中羞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滋生了许多贪官污吏,也滋生了许多怪事。
    铜臭味早已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越是在城市,这种味道越浓。想不到在城市,这种味道已渗透到洁白无瑕的鸽子的心中甚至灵魂中。
    在更深夜静时,我常常记起大连那个美丽的海滨广场,也记起那一群美丽的鸽子,但我无论怎样放飞自己的想像,那群白鸽总也不能起飞。在我的记忆里,那片海水是那样的幽蓝,那方天空也是那样的高远,只是鸽子的翅膀太沉重,已无法飞上那方天空。
    在那个海滨广场的上空,在碧海蓝天间,如果留下一群白鸽翩翩高飞的身影,如果飘荡着嘹亮而缥缈的鸽哨声,那个海滨广场就更美妙了。
    2008年12月5日
     
     
    鹿回头
     
    这是一个凄美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勤劳勇敢的黎族青年,手握弩弓,身背竹箭,上山打猎。突然间,一只梅花鹿从树林中蹿出。青年猎手穷追不舍,追了九天九夜,翻过了九十九座山,一直追到三亚湾南边的珊瑚崖上,梅花鹿面对烟波浩翰的南海,前无去路。此时,青年猎手正欲搭箭拉弓,只见梅花鹿倏然回头,变成一位美丽的黎族少女,含情脉脉地迎上前来向他表示爱慕之心。后来,猎手和她结为恩爱夫妻,定居此地,把荒滩开拓成椰林,男耕女织,繁衍子孙。
    这就是鹿回头的来历。在海南旅游时,在一处“鹿回头”的景点前导游如是说。
    “鹿回头”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首先是对人类不义之举的含蓄讽喻,从而让人们受到良心的谴责,痛改前非,不再荼毒生灵。可以说,“鹿回头”是金盆洗手,回头是岸,痛改前非,洗心革面,良心发现等词语的代名词。鹿那让人惊艳的一回头,让杀戮烟消,让战争云散,让暴行见绌。那一回头,化干戈为玉帛,化怨恨为情谊,化暴力为友善。
    鹿是我最喜爱的动物之一。从性格上看,鹿谨慎,矜持,机警。从外貌上看,鹿秀气,娇小,美观。尤其是鹿的性格,更像一位美丽而矜持的少女,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鹿不像羊,羊太温顺,任人摆布。鹿也不像狼,狼太狡诈凶残,让人畏惧。鹿与人类的距离可以说把握得恰到了好处:它既不依赖人,也不伤害人;既不贪婪,也不凶残。鹿是花中芙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鹿是草中兰草,名贵而不矫揉造作;鹿是木中兰桂,本本真真,清清爽爽,高贵自现。
    总之,鹿给人的印象比任何野生动物都好。于是聪明的人把许多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了鹿的身上,让它变成一位美丽的姑娘,化解人对动物的仇视,启迪人们放弃杀戮,创建和谐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这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人们美好的理想。这种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谐意识,保护动物的爱心,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过时的。
    有个成语叫“鹿死谁手”,是讲政权不知为谁夺取,或最后的胜利不知为谁取得。“鹿”指猎取的对象,常比喻政权或其他胜利果实。可见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但我认为,这个成语中的“死”缺乏动物保护意识,有杀戮之气,与今天讲环保,讲和谐的气氛格格不入,应该改一改了。
    在鹿倏然回头,深情凝望你的时候,你还能让鹿去死吗?
    “藏羚羊跪拜”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当猎人的枪管对准无处可匿的藏羚羊时,那可怜的藏羚羊知道死期已到,便跪倒在猎人面前。但执迷不悟的猎人还是扣动了扳机。后来那个猎人在藏羚羊的肚子里发现了尚未出世的“孩子”,他的良心受到谴责,最后永世不杀生。那个藏羚羊并不怕死,她的下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然而那个猎人并未觉醒,只有在藏羚羊血淋淋的胸腔中发现那可怜的孩子时,他才“顿悟”。当然那个猎人还是有良心的,说明人类的良知并未泯灭。
    期望人们在“鹿回头”时就能顿悟,不要等到藏羚羊跪拜,甚至于看到那血淋淋的小羚羊时才顿悟,那已是亡羊补牢了。当然更不能亡羊还不补牢。
    但愿“鹿回头”能给人以或多或少的启迪。
                2008年11月21日
     
     
    朝那湫
     
    前湫状若卧蚕,各季旱涝有可增损,四周青黛环拱,绿草如茵;后湫形似弯月,湫内遍生红色水草,犹如胭脂溶入其中。夏秋之季,湫内青波荡漾,落日溶急,湫畔牛羊遍野,牧笛悠扬,极富诗情画意。
    ——《庄浪县志》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那林海莽莽的关山深处,有一泓清泉,或叫一处湖泊,其名曰朝那湫。
    还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关于的种种传说。
    一是关于朝那湫的来源。据说,朝那湫原来不在此处,而在距朝那湫一百多里的另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繁华富庶,住着一位大富翁。这位大富翁有几千顷良田,有几十对牛马。一夜,这位富翁梦见一银发白须老翁向他借几十对牛,要搬迁一处湖泊。梦醒后,这位富翁觉得蹊跷,便连夜去看自家牛。结果圈里的几十对牛,都大汗淋漓,仿佛刚犁完地。第二天,村民们发现村口的湖泊干涸了。这位富翁更觉奇怪,便四处走访,结果发现此湖泊落户关山深处,这就是后来的朝那湫。
    我听到的第二个传说,就是这朝那湫有神奇的魔力。据说朝那湫落户关山后,当地的人都想用它来灌溉。但怎么也引不出湫里的水,任你在湫边挖多深的渠,湫里的水位就随之下降多少,水始终不外流。同时,不管天下多大的雨,湫里的水总不满溢。还听说,这里暴雨频繁,是因为湫的缘故。说很早以前,有一位牧羊人在山头放羊,看到湫里有一只怪物伸出了头,向外面吐了几个气泡,瞬间乌云四合,大雨倾盆。后来有经验的人说,那个怪物是蛟龙。
    这些虽都是传说,但当地人却把朝那湫看得很神圣。不让游览参观者往湫里扔脏物,不让在湫边说脏话,怕玷污神圣。
    久慕神奇的朝那湫,在麦苗拔节的初夏季节,我和几位朋友游了一回朝那湫。
    因不知朝那湫的位置,驱车来到了一处几乎干涸的湖畔。看到那衰败枯竭的的样子,很是失望。只见漫山遍野布满牛大的石头,仿佛牛伏卧在野草中。而山坡上真有牛羊在吃草,分不清哪是牛羊,哪是石头。这情景,让我记起了儿时读过的一首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问一牧羊的长者,才知道我们到了后湫,而那个大名鼎鼎的朝那湫,指的是前湫,在与后湫相距一公里处的前面。驱车返回,在一岔口开进,果然见到了那久仰的一汪清水。
    这前湫,周围密草环绕,湖畔还长着一人多高的翠苇,有如美人长长的睫毛,而那一汪湛蓝湛蓝的湖水,分明就是美人清澈幽邃的眸子。在这林海莽莽的关山深处,见到这蓝汪汪的一湖水,让人感动得几乎要流泪。
    这前湫,周围被漫山遍野堆翠凝碧的绿草所簇拥,草丛中全然没有嶙峋如牛的大石。前湫,仿佛是山形凝聚,地脉簇拥,碧草化波而成。
    看了相距不到一里的前后二湫,我突发奇想:这朝那湫,分明就是关山的双眸。她日日夜夜,年复一年地守望着什么?或许是守望自己心灵中的一方净土,或许是守望那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或许是守望乡村那清澈如水的月光,或许是守望自己内心的那一泓清纯。曾有“望夫石”的传说,朝那湫那双明澈的眸子到底在望什么?我想这始终是一个谜。
    她不愿安家富庶之地,却甘愿落户这深山老林,可见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女子;她天雨不溢,引水不出,可见她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女子;她深藏蛟龙,兴云作雨,可见她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女子。
    我游朝那湫的那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有几只野鸭在湫上浮游,甚是悠闲。而在我们返回的时候,头顶飘过一朵云,随即下起了太阳雨,我很是兴奋,自诌《游朝那湫》一首,以自娱,现录如下:
    驱车入深林,幽径问樵夫。
    两泉成双目,日夜望乾坤。
    青山卧石牛,绿水游野凫。
    鸟鸣空人心,云过落红雨。
                                    2007年10月12日
     
    附:朝那二首
    千年石
    孟夏。余一行五人兴游朝那湫,见后湫漫山大石,如野牛伏卧草丛,蔚为壮观。更为欣慰者,偶遇一石洞,上立千年巨石,书“华胥氏迹生伏義处”,红笔大字遒劲有力,底蕴十足,深嵌石内,落款人竟为教育界德高望众者“徐光祖”先生,感慨系之,遂赋诗一首,以抒吾怀。
    空有补天济世才,散落荒野成千载。
    —枯—荣原草伴,几生几死不能言。
    贤达经行墨相赠,入骨赤字动石心。
    女娲再世若炼石,愿入天炉换胎骨。
    ①补天:指“女娲炼石补天”事。《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监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级,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②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枯荣。”
     
    游朝那湫
    驱车入深林,幽径问樵夫.
    两泉成双目,日夜望乾坤
    青山卧石牛,绿水游野凫
    鸟鸣空人心,云过落红雨
     
    ①幽径:取“曲径通幽”意。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朝那湫分前后二湫,两湫相距一公里,似一对深情的眼睛。
    ③乾坤:日月。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④后湫漫山大石,如野牛伏卧草丛。
    ⑤凫(fú):野鸭。
    ⑥朝那气候异常,朵云带雨,蓝天湛湛,红日彻照,又雨滴阵阵。“红”,指阳光照射下雨滴红光闪闪、晶莹透亮的样子。孟郊有诗句:“红雨花上滴,绿烟柳际垂”。
    (2002年4期《校园风》)
     
     
     
    云崖寺纪行
     
    云崖寺位于庄浪县城东南25公里处韩店乡云崖山主峰上,此处石窟云集,历史悠久,也被誉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的旅游胜地。
    2001年10月28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庄浪一中洛河文学社90多名社员,再加部分老师共计100人秋游了云崖寺,我作为文学社的指导老师,一同前往。

    迎着日出,三辆左右插满彩旗、前贴“云崖采风”字样的大轿子车按编号逶迤行进在前往云崖寺的公路上。窗外红日融融,荞麦青青,彩旗飘飘。同学们激动的心情不能自已,便自发地唱起歌来,《望乡》《常回家看看》《大中国》《我的中国心》《中国娃》、庄浪一中校歌……不一而足。
    一路红日相迎,一路彩旗招展,一路歌声相伴。车所经之处,引行人驻足,引河滩牛羊张望。而立之年的我也像回到了自己的中学时代,或童年时代,是那样兴奋,那样激动。似乎好久没有这样贴近自然,没有这样放浪形骸过了。长期被圈在学校四堵墙内,背负繁重课业和升学重压的学生,更应该放松放松。

    不知不觉,三辆车已经稳稳地停在云崖寺山前平坦的停车场。下车—看,一座大坝横亘在两山之间,雄伟壮观,气势恢宏,陡峭的坝壁上,“竹林寺水库”几个朱红大字赫然入目,这便是开发旅游胜地云崖寺的系列工程之——新竣工的“竹林寺水库”。站在坝底仰望,那众多的石台阶使人眼花缭乱。
    迎陡峭的“三阶段”石阶拾级而上,似乎走了很长时间,才到坝项。有兴趣的同学数了那众多的石级,共计300个。
    站在大坝顶,颇有主席当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更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感慨。不过,这里只有一潭碧澈的湖水,无湘江滚滚北去的气势,此处亦无百舸争流,只有—只小艇泊在湖边。而主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用在此处再恰当不过了。
    十年前,被湖水占领的峡谷,便是入山之路。此时,已将入山之路改在与坝顶齐平的半山腰,而且是崎岖石径,羊肠小道。这样的小石径只能容单个人行走,100人的长队,逶迤而行,时隐时现,可谓首不见尾,尾不见首。攀援在这小石径,看满山红叶,便油然想起杜牧的《山行》来。但此处需将《山行》改一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隐寺院。安步当车迷枫林,霜叶红于二月花。”
    时值深秋季节,虽无花香,但鸟语清晰可闻。那婉啭啼鸣于幽谷深涧的鸟声,如习习谷风。不知不觉,人眼前幻化出—派春景:脚下那片波平如镜的碧水,不就是初春那绿茵茵的草坪吗?那阳光照射下的霜叶,不就是初春绽放的朵朵鲜花吗?那随习习谷风飘飞的黄叶红叶不就是初春那翩翩而舞色彩斑斓的蝴蝶吗?

    经艰难跋涉,大队人马终于来到云崖寺院。
    云崖寺石窟就开凿在寺院之上云崖山的半山腰,山势硷要,崎岖难上。为了安全,我们先组织学生在寺院前小河畔的河滩稍作修整。
    本打算稍作歇息就去参观石窟,不料有同学建议先搞“野炊”。“野炊”本是这次出游安排好的—项内容,经那位同学建议,同学们便异口同声答应。这里是“野炊”活动的天然场所,河滩旁边的林子里有的是蒿草枯枝,小河里流着清澈甘洌的出山水。遍地山羊似的大石块就可垒成锅灶。同学们都行动起来了,捡拾柴禾的,舀水洗菜的,修垒锅灶的,都忙得不亦乐乎。青烟四起,袅袅升空,谷风吹来,火苗猛蹿。锅碗瓢盆响了起来,叮叮当当的切菜声,滋滋啦啦的炒菜声,同学们的欢歌笑语声融在了—起,汇成了一曲充满生活乐趣的“大合唱”。有的同学尽管烟得两眼流泪,有的同学尽管抹得满脸墨黑,但都十分兴奋,乐在其中。不多时,同学们的“杰作”相继问世,有黄澄澄的鸡蛋,有红彤彤的西红柿,有绿森森的油白菜,有白生生的洋芋条,有香喷喷的大米饭,有些同学还做成了色味俱佳的面条。可谓色彩斑斓,应有尽有。
    同学年在这“不容易”的一顿“野炊”中,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乐趣,也填饱了肚子,消除了疲劳。当然在同学们“野炊”中,少不了拍照,摄影师将同学们此时此刻的乐趣定格为永恒。

    参观石窟。
    云崖山由东、南、西、北、中五峰组成,当地人把五峰也叫五台;其中中台最高,为主峰,高约千米。石窟就刻在距地面100米处的中台。石窟共列洞三层,井然有序。
    第—层为寺庙建筑,已全部被毁。
    第二层洞窟距地面约20米,是一条长达60多米,宽2-3米的石坎。石坎上辟出8座窟龛,现存17尊造像,大都是北魏及北周时期的作品。塑像特征是阔额隆准,细眉长目,方颐长项,薄薄的嘴唇,稍向前突出,两口角微微上翘,体格雄健神志安静,其中4号窟是典型代表。
    第三层洞窟距地面约100米,为长30米,宽2-3米的石庵,开凿两窟,幸存泥塑54尊,与4号窟风格迥异。7号窟内塑5佛10菩萨和10尊小菩萨,造型得体,彩绘细腻,是难得的宋代佳作。
    据《增修华亭县志》(该地1955年以前曾属华亭县辖)记载:“(云崖)寺分中、东,南、西、北五台……中台左壁有白云洞,为宋僧法印所凿。”明正德(1506—1521)进士胡缵宗(今秦安县人,曾官至右副都御史,为官清正,刚直不阿,被誉为“陇上铁汉”)写的《主山白云洞记》载:“……左壁有洞焉,山僧法印所辟者。其洞朝夕多云,而云多白;洞中云出,洞上云盘,洞前云驻,洞底云擎,历四时焉,主山多胜,即白云洞其—也。”以上记载的白云洞,即指7号窟而言。因洞建在高过百米的悬崖上,南风吹来,白云自然注入洞中,白云有入有出,人们认为洞中生云雾,云崖寺之名,由此而得。
    云崖寺共计窟龛22个,现存16个。石造像18尊,泥塑55尊,壁画24平方米,明碑2统。窟檐建筑早已被毁,但残留痕迹依然能够看出来。云崖寺开窟造像活动历经北魏、北周、唐、宋、元、明、清各代历时一千多年。从石窟营造史看,该石窟的艺术风格受云冈石窟的影响较大。
    云崖寺地势险要,环境清幽,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赋,现引清代举人骆起明《游主山》一诗为证:
        —派松风鹤梦惊,山旁僻境暗苔生。
        疏棂让月窥悬榻,宿火留茶拂小铛。
        落寞幸无山鬼笑,摩诃时听木鱼声。
        尘心不比禅心静,夜夜幽栖移我情。
    如果不亲到云崖寺,就难以理解“月窥悬榻”的奇境、险境。

    下得山来,同学们还在山下寺院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引僧人驻足观赏,引远处施工的民工翘首张望。
    夕阳斜铺过来,山峦流金溢彩。夕晖未到之处山岚氤氲,清风沁人。
    我们迎着朝阳而来,踏着夕阳而归,仍是一路阳光,—路歌声。
    (2001年9期《校园风》)
     
     
    香港中国的眼睛
     
    如果说北京是中国的心脏,那么香港则是中国的眼睛。
    用眼睛比喻香港,说明香港在中国的显赫地位,也说明香港对中国发挥了眼睛的作用,即放眼世界,高瞻远瞩,吞吐吸纳,与时俱进。
    香港为祖国南疆一岛屿,此处水清港深,便于航行。中华儿女自汉秦以来,族聚于此,耕种蕃衍。因出口香木,远至天方,遂有香港之名,亦名香江。
    在中国尚贫穷落后之时,大洋彼岸的一粒沙子,随海风飘了过来,冷不丁撞入祖国的眼睛。于是祖国以泪洗面,香港的天不再湛蓝,香港的海不再碧澈。在泪眼朦胧中,每天看到的是树着米字旗的军舰船只来来往往,用英语对话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使说母语的人走路顺墙根,说话靠墙角。
    那是屈辱的1842年,城下成盟,割我香港,让香港失去自由达100余年之久。国人言及,无不切齿扼腕,引为奇耻。诗人黄遵宪有《香港感怀》诗云:“岂欲珠崖弃,其如城下盟。帆樯通万国,壁垒遏三城。虎穴人雄据,鸿沟界未明。传闻哀痛诏,犹洒泪纵横。”
    若干年后,一位慈祥的中国老人与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坐在了谈判桌前。谈判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着,在谈到中国的领土与主权问题时,那位向来慈眉善面的老人露出了严肃冷峻的神情,义正词严地吐出钢铁般不容改变金子般掷地有声的话: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是容不得谈判的!这是一句分量十足的话,这是一句让中国人在世人面前扬眉吐气的话,它预示着中国不再是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中国了。那位撒切尔夫人在离开谈判大厅时,竟被门槛绊了一个趔趄。这就意味着,想骑在中国人头上作威作福者,必将栽一个大跟头。
    1997年7月1日,中国人盼望已久的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十三亿中国人坐在电视机前,翘首以待。米字英旗悄然降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冉冉升起,这升起的不仅是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更升起了中国人的自信。
    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粒在祖国的眼中浸泡了100多年的沙子,终于被揉出了眼睛。“眼睛里容不下沙粒”,这句话太伟大太富有哲理了。
    曾远在天涯的香港,现在近在咫尺了。
    没想到,2005年的夏季,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的西北汉子来到了香港。晴空丽日下,香港的天是那样的湛蓝,香港的海是那样的碧澈。在繁华的香港大街上,我们可以悠闲地散步,可以操着浓重的方言谈天说地,我们毫不比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逊色。记得在电影《李小龙传奇》中,当李小龙在世界级的擂台赛中打败对手时,黑头发黄皮肤的李小龙自豪地喊出了“我是中国人!”的豪言壮语。
    我想,香港的回归,可以让全世界的华人都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让香港极大地繁荣昌盛,让香港这颗“东方明珠”更加炫丽耀眼,璀璨夺目。
    在海风的吹拂下,我们徜徉于满目青翠的香港海洋公园;在夕阳染红海面的傍晚,我们漫步于凉风习习的维多利亚海滨;在星光点点的夜晚,我们在高高的万寿山上看灯火辉煌的香港夜景;在星光灯光水光交映中,我们泛舟于波光粼粼的维多利亚港湾……
    当我们坐旅游车穿过香港的海底隧道时,感慨良多。在时光驶入2005年时,中国取得了多少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呵!据导游说,在通过维多利亚海的三条海底隧道中,其中有一条是李嘉诚先生投资修建的,我们对这位“为富却仁”的香港首富肃然起敬。
    香港人杰地灵。李小龙、成龙这两条中国龙打入好莱坞,在好莱坞明星中有了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李小龙、成龙等众影星的带动下,香港成了著名的世界影视城。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昔日的惶恐滩零丁洋,发展成今日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航运之中心。港口海运,迅猛发展,货物吞吐,超越纽约,已成世界第二港。
    昔日文化沙漠,今为影视胜地。从前海岛渔村,已是购物天堂。民主循序渐进,港人安居乐业。爱国爱港,与世共舞,伴我中华,和平发展。
    回归已十有二载,今日看花,花艳紫荆。展望未来,中国巨龙要腾飞,香江浪起如龙头。
                                      2009年1月18日
     
    通联地址:甘肃庄浪一中(744600) 电子邮箱:zlwenxidong@163.com  QQ:915329553
    附作者简介:
    文喜东:男,生于1968年,笔名村夫,甘肃省庄浪县人,中共党员。庄浪一中语文教师。大学文化。甘肃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1989年毕业于甘肃省平凉师范,199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自考),2000年毕业于甘肃教育学院中文系。被庄浪县委县政府授予“教学新秀”称号,被平凉市教育局评为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从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中师报》《少年文史报》《甘肃教育学院报》《中学生导报》《甘肃教育报》《未来导报》《甘肃地税》《甘肃文艺》《九头鸟》《青年文艺》《野草》《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散文、论文100余篇。2000年与人合著出版了散文集《九叶草》(华艺出版社出版)。有散文集《灯下春秋》(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行世。散文《夏天的记忆》《与狼共舞》入选《庄浪县志》。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