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平《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读与感
- 作者:尤屹峰 更新时间:2015-03-06 03:40:28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45次
年届花甲,虽仍保持着一贯的读书习惯且热情未减,但随着年龄见长滋生的懒惰思想却与日俱增,不爱动脑更怕举笔,已显未老先衰征兆。因突然接到陕西同行郭军平老师打来的一个电话和随后收到他寄来的《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样书,使我又萌生了想借阅读《诗意语文》之书而动笔写点东西的念头。
前几年,因进行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以及新课程高考试题研究,不时会收到专业报刊编辑的约稿电话。近两年因惰于思考疏于动笔,这类电话很少接到,却几乎每天都有什么中奖、推荐复习资料、订预存话费套餐、理财之类的“骚扰电话”打进来,搞得人心烦气躁。大概2014年10月日下午(或许是十八九号)正在埋头备课,手机突然响起,以为又是什么骚扰电话,本不想接,但经不住铃声的执着,便滑开手机,是外地号码,心想会不会又是什么骚扰电话,已经有一丝接通电话的后悔之意。“你好!哪位?”既然接通,正常的礼貌是必须有的。电话那边正常问候之后是很谦虚的自我介绍,但我还是不放松对推销、行骗之类的戒备。“尤老师,我是陕西渭南的语文老师,也教补习班。我要出一本书,书名是《诗意语文》,请的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先生题写书名,陕西作家刘成章先生作序”。一听书名,我心里猛地热了一下:一个我很喜欢的诗意题目,一种我苦苦追求的教学境界,感觉有了可交流的共同语言,心里的警戒不仅彻底解除,而且油然而生对题写书名与作序两位名人及书作者的敬意。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不知柳斌的名字那就傻到家了;至于刘成章,是当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是我曾经的崇拜偶像,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我读过他许多散文和散文诗,即使今天我仍然喜欢他的作品,只要在哪里一看到署他名字的文章我都会急不可耐地捧读下去。
“尤老师:您是一位名师”,听到这句我急忙说“不敢”。“我读过您许多文章”我急忙说“谢谢!”心里已经有了一丝感动。“您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把您在中语会会报《语文报》头版头条上发表的《六超越六走向》,用原发表的影印版,配上您的照片和简介,放在我书扉页的背面,打电话就是征求您的意见,看您同不同意。”“同意啊!文章观点能被认可、被接受并在较大范围内推广交流,本是一件好事,我感谢都来不及,哪有不同意之理?只要拙作不影响您书的质量,您就用吧。”我也曾看到我的部分文章被人转载或被某网站、某研究部门使用的消息,但从来没有收到过一个像郭老师一样的引用电话或者信函。两相一对比我遽然生出一种认识:郭老师这么郑重其事地打电话来征询我的意见,既可看出他的为人为文的纯厚品质,又可看出他作为老师作家时时做楷模的优良作风。当然,作为作家的他,自然清楚著作权法和懂得对原作者的尊重。同时,作为同行的他或许认为我的这篇文章与他的教学理念相吻合,用在书中对彰显他的教学思想有所帮助,但我更倾向于是他对我的拙作的偏爱。作为一个普通老师,作为偶尔把自己的教学想法和做法诉诸文字的“作者”,还有什么比与郭老师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的“知己”与交流更让我感到高兴和荣幸的呢?晚上,郭老师又打来电话和我商量稿费的事,就一篇小小的文章,能被他放在书中,而且是扉页背面的显要位置,还要配上我的小照和简介,已经是对我文章的特别厚爱和对我本人的特殊宣传了,我还能计较那两个所谓的稿费吗?
不知是独自钟情“诗意语文”这个名称,还是教学中苦苦追寻的“诗意语文”的境界不能达到而想探寻和借鉴别人走出的“诗意语文”教学途径,亦或是许多老师已在一二十年前就探讨这个话题而至今始终没有降低谈论的温度且有添柴升温之势,总之是,刚一听到《诗意语文》这个书名,我心里不免一动:这是一个不过时不腻烦还能继续激发人的谈兴且又想找到他人登攀险峻山峰台阶看到至美境界的书名。不由产生欲一睹为快、欲与书作者畅怀交流之感,并把这想法在电话中直接告诉郭老师,没想到郭老师很痛快地答应把他的样书快寄我一本,我当然高兴并表示了感谢。不到两天,书被快递公司送来。撕开包装,一本古朴、厚重、大气,封面设计简洁干净而不失典雅又彰显主旨与地域特色的大开本书籍捧在我手中。“郭军平著”,将电话中没听清没记住的作者名字看清落实了。“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一个副题和书的封面的左下方画着斜立着的一支钢笔,清清楚楚地告诉我,是一本语文老师践行“诗意语文”理念即“文学实践”的优秀作品集——这是我捧着书端详着封面的真实想法。
郭军平何许人也?
先知其人。小照显示其为人淳朴厚道有执着气质。简介显示他是高学历(研究生)语文名师(渭南市优秀教师),是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在践行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下,积极参与文学实践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文荟》、《新华副刊》、《青年文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100多家报刊发表200多篇文章,还多次获奖,取得丰硕教学成果的语文一线老师。不管他是语文老师还是散文作家,亦或是老师作家或者作家老师,不论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还是作家的写作角度,他都应该出书,学生和老师读者(尤其是语文老师)都应该读他的书。
急切读序。因在电话里就知道书由著名散文家兼散文诗人刘成章先生作序,前文已述,刘先生是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崇拜的偶像,我读过他发表在《散文选刊》、《散文诗》等报刊的许多作品,非常喜欢他作品的诗一般的结构和语言。尤其像选入中学课本的散文诗《安塞腰鼓》等优美作品,让人百读不厌,获得的美感享受终生难忘。看了作者简介我就激切地拜读刘先生写的序,一种久违了的亲切之感扑面而来。序文语言简洁清新,如他以往的散文诗般耐读有味;序文对郭文的特点把握准确,点评入髓;序文还反映出刘先生不仅仅是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他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熟悉,尤其是做一个出色的优秀教师、对如何诗意地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独到见解,如“作为一个优秀的出色的语文教师,你还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给学生上好。你还应该在语文学习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比如,你教学生写作,你就应该先会写作,甚至是写作方面的行家里手。”语文老师的“诗意情怀”,能“大大拓宽了与文学吸顶灯天地。”语文教师“教学、教研、写作,三者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深化,相得益彰”“这种自己操刀善感的做法,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学的效果”等等,不仅给我们这些专职语文教学的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如何公正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启迪,而且他的对语文教师教学、教研、写作三者关系的认识高度,不要说一般语文教师,即使教育主管领导有些也难以达到。序文对作者郭老师的关爱、奖掖、提携、激励之浓情密意溢于言表,让人感佩。
浏览目录、通读全书。翻开目录,全书编为“读万卷书 思悟篇”和“行万里路 情感篇”前后两篇。前篇又分“书海泛舟”、“亲近文学”、“生活如诗”三辑;后篇又分“走笔山川”、“四季走笔”、“乡间走笔”三辑,可清晰看出作者对其作品在题材内容上的大致分类。通览所有目录,我发现有多篇冠以“诗”或“诗意”的题目,如《诗意地栖居》、《生活如诗》、《诗意曲江》、《诗意风雨亭》、《诗意周庄》、《诗意雨天》、《诗意旱冰场》等。我冒昧推测,除作者一直追求“诗意语文”教学境界,一直对诗意文字——文学满怀喜爱并不懈进行诗意走笔外,这也许是他取《诗意语文》为书名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因学校承担成人高考考试任务,正好有一个难得的完整双休日,我便读完了郭老师的这本《诗意语文》。关于书的内容和特点,刘成章和孙守名两位名家的序文已全面概括和精到分析,我改用李白登黄鹤楼看到崔颢的题诗感到再写也不会超过崔颢的诗作,便吟出的“眼前有言(景)道不得,名家序言(崔颢题诗)在前头”诗句模糊而过,在此不想再饶舌,只想发几句读后感言。
一本内含147篇作品,30余万字,370个页码的厚书,只读我就用了整整两天时间。且不说郭老师多有才气,也不说郭老师不知像挤海绵一样挤了多少已经很可怜的业余时间,不知牺牲了多少个正常的休息时间,才收获了这么多“精神宝宝”。我相信,郭老师也是像鲁迅先生说的:他是把别人喝咖啡、打麻将、闲聊、睡午觉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了。他的多篇文章分别被编进陕西省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并被《语文周报》作为“中考热点作家”进行了专题报道和采访,正了名,树了正面形象,让他在践行诗意语文教学理念的同时进行文学实践,赢得教学与文学实践的双丰收,为广大语文老师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和榜样。
或许有人说,语文老师写篇文章是小菜一碟。果真如此?请看看我们周围,一所学校,一个地区,那么多语文老师,而真正能写并写出东西来的的有几人?人都是懒惰动物,也都是享受动物,谁不愿清闲轻松、快乐享受而愿吃苦劳累,劳心费神?更何况,凡文字写作,都不是搬砖运土、和泥抹墙之类那么简单直截,谁都不会轻而易举做成的事情。语文教师的通病是眼高手低,大多都能说会道会看会评,就是疏于动手。郭老师是一位眼高手也高,也勤于动手的综合型语文老师(当然可以称为作家型语文老师),他排除众议,认定目标执著前行,将“教学、教研、写作三者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刘成章序中语)且都卓有成就,闯出了一条“诗意语文”的崭新天地,为我们语文老师树立了榜样,可喜可贺。我一直主张语文老师不仅要做教学圣手、教科研专家,还要当作家,成为学者。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写文呼吁《语文教师拿起笔写文章》,为能有效指导学生更好地写作积累经验,为学生爱好写作,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做出表率,我曾偏执地认为,语文老师之所以惰于写作,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都是老实的小绵羊(这里就作文教学而言),没有一个站出来叫板老师:请您给我们写一篇范文让我们学习写作。果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的语文老师无论如何也不会在学生面前丢面子,他(她)会想方设法在学生面前露一手,以彻底征服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我曾看到并曾享受到,当老师在报刊发表了文章或作品,哪怕就是豆腐快那么一点,学生争相传阅,在其他班级同学面前表现出的表情,挺起的腰板,都显示着一种自豪和骄傲,俨然就是他(她)自己发表一般。这时候让他们写作文,几乎没有不用心甚至鼓足劲想写出能在报刊上发表的作文来,这时老师借机再一鼓励,学生就会发疯地写作了(有学生曾一天给我交过十五次随笔或日记,一天写一篇作文的不乏其人)。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写作热情和发表欲望,“诗意作文”的良好效果就表现出来,作文的终归目标就达到了。这种“诗意语文”所追求的至境,也要靠语文老师亲自“下水”示范引领。郭老师的这本《诗意语文》就是很好的示范读本。当然,教育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也要改变,要把语文老师给学生的“文学实践”示范作品与教学论文同等看待,给语文老师更多的政策鼓励甚至奖励,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语文老师会慢慢成长为作家型老师。有更多语文老师成为作家,我相信不会是教育的耻辱,而应是教育的光荣和福分。朱自清、叶圣陶、钱钟书、刘心武、曹文轩、季羡林、晓苏……这些享誉国内外的教师大作家的名字,谁能说谁敢说没有给我们教育界带来荣光?郭军平老师不畏艰难地走着这样一条对教学教研、对文学、对社会都很有意义的路,我奋臂为他鼓与呼,并希望他坚持这样“诗意”下去,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我们的的“诗意语文”教学带来更多成果。
我个人认为,《诗意语文》是一本诚如刘先生序里所说的“教学生写作”教师“文学实践”的示范性“文章”集。没有丝毫贬低本书“诗意语文”指导价值和散文家散文作品的文学价值的意思,反而有对本书作者更多的敬意,认为本书出版对“诗意语文”教学尤其是指导学生“诗意写作”,提高其写作能力有其巨大的意义和价值。“诗意作文(写作)”是什么?按叶圣陶先生的说法,(诗意)作文就是用笔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来。按照今天新课标理念的最时髦的说法就是个性化“绿色作文”,即用我笔写我心——独抒性灵。郭老师在“诗意语文”教学中亲自“文学实践”给学生做示范,本书就是这种示范的结晶。“诗意作文”作为“诗意语文”教学中最能呈现物质效果的部分,郭老师的示范榜样力量无疑是无穷的,这本“诗意语文”中“诗意作文”的示范样本呈现出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当然,郭老师在其中付出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而他从中获得的快乐我也能感觉并享受到,如果有愿读此书的人读了此书,我相信也会从中分享到的。
《诗意语文》全书闪耀着作者睿智的思想,灵动的思维,飞扬的思绪和富有个性化的见解与思辨力,体现着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审美视角,此不细言。我想说的是,“诗意语文”除了思想的诗意以外还得语言也诗意化。书中篇章语言鲜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颇有张力和韵味,耐人玩味品读。语文的本质是学习语言。郭老师以《诗意语文》为书名,“诗意语文”中“诗意写作”的指导目的是明显的,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规范语言的典范,努力打造语文和思想的精品。值得广大师生以及广大的文学爱好者一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