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而赞:乡土、历史和心灵栖居地
- 作者:钟而赞 更新时间:2015-02-06 03:22:30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638次
2000年,办公室新添了一台电脑。空闲下来,我漫不经心地敲打着键盘,一个中篇的开头渐渐有了一些眉眼。我没经过自觉的、有效的构思,甚至并不清楚要让哪些人在自己的笔下出现、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陆陆续续写了七八千字,却不得不停下来。中断的原因,一是生活积累的欠缺,二是工作的调动。而这一停就是6年,直到2006年夏秋之间,一场超强台风正面袭击了我的家乡,造成惨重的经济破坏和人员损失,我才重新翻出那一沓旧稿,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中篇小说《台风,台风》。
《台风,台风》写的是一个农民的乖蹇命运,我不知不觉中就把一些熟人甚至亲人的影子附着到小说人物身上。他们生活在闽东北一个依山临海的村庄里,秀美、丰饶,有着和岁月同样厚实的人文沉淀。它的人民恪守着勤俭淳朴的传统,把生活过得平淡如水而又意味深长。他们卑微如蚁,柔弱如草,又坚韧自强,以螳臂当车式的执著对抗着悖逆的命运,还原人性的尊严。
事实上,我写得更多的是散文和诗,小说只是偶然为之。之所以从《台风,台风》谈起,自以为它体现了我的关注方向开始了转变,从原先的“青春式”烦恼和莽撞热情转向对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审视和思考。一个人爱上阅读和写作,我想一定与寻求心灵安宁有关。写于2000年的《台风,台风》开头,它没有像其他有头无尾的旧稿被扔掉,是因为那些文字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一个盲点,仿佛迷茫中本就有一处属于我的家园,现在它的那扇门正在悄悄地向我打开。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探询、了解家乡的风物人情、人文传承,这样便有了一组乡土题材的散文和诗歌。我写村庄、人物、农事,写器具、民俗、草木,寻找在岁月中不断积累不断沉淀的文明,似乎也在求索自己的血脉渊源,寻找自己的心灵根系。这样的书写让我感到一种悄然的温馨,给了我一种沉静下来的力量。
我涉及较多的另一类题材是历史。读史纯粹是因为兴趣,这份兴趣可以追溯到儿童时代,那时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戏剧,十里八村每年都要请戏班来设台表演,剧情一定以历史为题材。2009年秋,从网上下载了一部版本可靠的“二十五史”,决定从头到尾好好读一读。阅读总是伴随着思考,有点感想就随手敲敲键盘,几个月下来,居然就有了22篇文章。这就是散文集《灵魂的国都》的由来。在回头阅读自己写下的这些文字时,觉得在时代背景和历史人物的选择和剖析上,似乎总是藏着现实社会的影子和个人思想的困惑。看来,在潜意识里,我相信现实和历史之间有一条隐密的通道,可以带我抵达一个澄明宁静的处所,以安放自己的心灵。
我固执地认为,写作的源头和动力在于思考。“我是谁?”“我这是在哪儿?”“我应该在哪儿?”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带着我们去思考。对于我,由生我养我的一方乡土,进而拓展到一个大国的历史,是我的心灵栖居地。我将守在这片家园继续耕耘,并努力开拓新的精神领地,以文学的方式表现乡土的美、人情人性的美。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