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郭军平:走笔黄陵
    郭军平:走笔黄陵
    • 作者:郭军平 更新时间:2015-01-28 08:06:0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042

      
      到得黄陵,翻阅书籍,方知黄陵原名中部县,因黄帝陵在此,更名为黄陵县。黄陵县是历史文化名城,原因是这里流传着中国最古老的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
      
      历代题咏黄帝陵的诗文很多,留传的碑刻书法作品不少。带着仰读之意,我破费购买下了这两本颇有价值的书籍:《历代题咏黄陵诗选》《黄帝陵碑刻书法精选》。
      
      打开书籍,一行行优美的诗句流入心田,给人以无穷的思想教益;一幅幅笔墨飘香的书法作品,遒劲有力。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炎黄子孙。文人们在诗句里吟唱,书法家们在腕下挥毫泼墨。无论是政治领袖,还是文坛骄子,抑或书界精英,他们无不带着虔诚之意表达着对人文始祖的敬仰和怀念。
      
      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从山麓九十五个台阶开始登临。台阶的数字寓意鲜明,意为“九五之尊”。这当然是后来人们的设计,包括后来我才明白的轩辕桥前的嵌地石块,据说是五千块,象征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冬日里山寒水瘦,万物萧条,因而来这里的游人稀少,但也少却了清明时节万人攒动,钟鼓齐鸣,锣鼓喧天的嘈杂。如果说清明祭祖是一种隆重的仪式,那么在清明时节之外的任何祭拜都是发自于内心的一种民族情愫。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血管里流着龙的传人的血液。途中遇到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游客,她从远远的鸡西市来到西安参加一次会议,但心中也不忘到黄陵来拜祭一下老祖先。她虔诚的话语,热情的神态,强烈地感染着我。
      
      轩辕庙前一棵巨大的黄帝手植柏,强烈的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我也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是啊,粗大的树干,足有几人之抱;裸露的茎,已经五千年的风雨洗礼,变得更加苍劲挺拔,直耸云天。虽是严冬时节,但还时时飞来祥鸟,在它那如虬龙一样的枝条上栖息、鸣叫,仿佛在歌颂着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沧桑历史。虽是隆冬,但它那枝叶依然苍劲的树冠仍然彰显着它强烈的生命力,毅然象征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面对这棵巨柏,何人不起敬仰之情?何人不起凭吊之情?
      
      为此,笔者不由想起几首咏柏诗,“龙柏势腾天,春辉瑞气暄。根盘丰地脉,叶展蔚霞烟。四序贞常翠,千秋春永贤。轩辕亲手植,荫福惠人间。”(《黄陵古柏》徐志诚)“抱弓无计挽轩皇,龙去犹留古柏苍。撼雨鏖霜五千载,沧桑历尽不渝香。”(《瞻仰轩辕柏》罗立洲)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红军将领肖华写的《赞黄帝手植柏》“七搂八拃半,巍哉柏之冠。世传远祖植,悠悠五千年。钢枝挺硬骨,铁甲抵严寒。霹雳难摧志,风高无媚颜。阅尽兴衰事,从容向长天。神州衍斯种,世代泽绵绵。”
      人们除了写诗赞颂,还以书法、绘画等形式来表达对这棵古柏的敬仰之情。在轩辕庙展室,我有幸欣赏到这些书法绘画艺术作品。我都虔诚地把它们一一拍摄下来,以示纪念。这棵古柏,真是穿越千年的历史岁月,至今仍然生命长青,气势不倒,好似传达着一种信念,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啊,这声音,穿越先祖遥远的时空,直奔当今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耳旁。
      
      轩辕庙前印池公园右边矗立一座高大的鼎。这座鼎据说是由神七的碎片和镍铜合铸而成,高大雄伟的鼎台,衬托的它愈加雄伟,气势非凡。想起昔日黄帝铸鼎奠定天下的热烈场面,再看今人继承余脉发射神七,鼎立天下的宏伟蓝图,不能不为今日民族之伟业而骄傲自豪!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