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坚守生命价值和人类尊严
- 作者:赵强 更新时间:2014-12-10 03:33:15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638次
[导读]评孙德宏的《温暖平和》
《温暖平和》,是一本“新闻随笔性质的小书”,这是作者孙德宏的夫子自道。
然而,当我们依照常理,把它放在司空见惯的随笔序列里,却会发现它是如此突兀、不合群——随笔者,“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后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洪迈《<容斋随笔>序》)。照这样说,随时、随兴、随意、随感,这是随笔的真义。故而常见的随笔,既有长相娴美的东家之子挑起的情思,也有家长里短的兴会感悟,甚至也不乏有关地缘政治、国际时局的真知灼见,但这情思、感悟或见地,终归是一时的兴会,偶然的洞见。《温暖平和》则不然,它评议的虽然同是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熙熙攘攘的红尘万象,但在随时、随兴、随意、随感的形式背后,却蕴藏着一种深刻而且一以贯之的精神力量。
这力量,来自作者本人对生命价值、人类尊严的体认和坚守。所以,即使我们面对的是一束生发于10多年前之“旧闻”的评议与针砭,读起来却丝毫不觉其不合时宜,反而会大呼痛快。在孙德宏笔下,“小”到东北某县因高考失意而自戕的孩子,“大”到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近”至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贫困学生,“远”至中东持续无果的巴以和谈,都有一个核心的视点,那就是对生命价值和人类尊严的观照。我注意到,正是这种洞见,使作者与那些慷慨激越的牢骚主义者区别开来。他以冷峻而又不失平和的心境来观察世相。令他感到“热汗冰凉”的,不仅仅是眼下迫在眉睫的种种社会危机,更是我们的时代在势如破竹的发展之路上,不时显露出的对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价值的冷漠和背弃——在孙德宏对诸多时事所展开的犀利而有节制的评论中,我们可以隐约读到一句潜藏着无可奈何、黯然神伤却又不甘和光同尘之情的感慨:启蒙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或谈“启蒙”,未免奢侈。即便内心涌动着人文精神的热潮,也与崇尚实利、拒绝空谈的时尚背向而行。《温暖平和》超越迂腐的地方恰恰在于,它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展露豪情满怀、激情万丈的启蒙姿态的同时,都要面对平淡、琐碎的日常生活。与其一边沉浸于高歌猛进的运动式启蒙,一边诅咒、厌弃“一地鸡毛”的平淡日子,不如身体力行、承担责任,在貌似价值和美学荒原的日常生活中,践行那些最朴素的价值原则、道德规范。所以孙德宏的启蒙叙事,并没有站在一个绝对的道德高度,俯瞰众生,而是时刻不忘凝视自身,在批判中保持着深度的自省。他在湖南某地的高考保送生造假事件中,不仅看到了“‘凭本事吃饭’这一朴素而又最可贵的社会价值观”的动摇,而且忧心于“公平公正”这一社会梦想的失落,更在文末追问:在我们也经常激烈地抱怨不公的同时,我们自己又做了些什么?我们如何去坦然面对那些把我们尊为师长的年轻而纯洁的生命?
这是戳到了每个渴望社会文明进步、人类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体之内心最隐秘的症结的诘问,它在一个“不可耻、无愧疚”到了积重难返的时代里,以一种节制却有千钧之力的声音,呼唤着社会良知的重塑,让面前的每个读者都如芒在背。
如是,这本小书可谓“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这无疑展现了知识分子之笔的另一番光景——“笔则笔,削则削”。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