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谈写作:“服务读者”是一种误解
- 作者:张炜 更新时间:2014-11-19 03:16:1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937次
在我因写作过度劳累两次住院之前,我的写作一般都写到凌晨两点半左右。因为体力精力的原因,50岁以后写的比较少了。现在的生活比较规律,每天晚上十点半休息,早上七点起床。我现在每天主要的工作是阅读,是沉到生活中去。这些年搞了大量的乡村调查,乡村调查时间占了我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积累了大量的图片、录音和文字资料,论字数得一两千万字。再就是办教育,一方面与有关大学和文化机构合作,办好万松浦书院的讲学活动;另一方面在海内外众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收获很大。
下一部作品打算写一个小长篇,已经准备、构思了十几年了,已经在我的心中滚瓜烂熟。因为忙,因为乡村调查、讲学等各方面的任务繁重,一直还没正式动笔。下一步准备把它写出来。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专业小说家,而只是一个经常写作的人而已。只要有表达的欲望,我就会以合适的形式写出来。小说,书评,诗,报告,论文,计划书,教材,散文,戏剧,都尝试过。其实只要一个人认真生活,有所谓的责任感,就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如果是一个写作者,就会以各种形式发言。做一个专门的写作匠人如“小说家”,只不过讲讲通俗故事,比较起来就廉价一些了。所以我只想做一个业余作家,生活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写作冲动来临了,又有时间,就坐下来写作。我没有采过风,也没有寻找过素材,因为没有这些需要。实际上一个人只要坚持了写作的业余性,并坚持原则,那么可以写的东西、写作所需要的“激情”,就一定会源源不断。
现在的网络没有门槛,网上的东西十分混杂。但我不相信网络会对文学造成真正的冲击。文学表达只不过是一种生命现象而已,我以前说过,不必担心“文学死亡”的问题,人类如果像科学家说的那样,能够在太阳终结之前移民其他星球,那就一定会继续自己的文学表达。现在发表文学作品的载体多了,几乎可以随时写作随时发表——也正因为如此,写作者才要苛刻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字,要严格推敲,学习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泥沙俱下的倾泻只会制造垃圾。所谓的作家,首先是能够与文字垃圾保持极大距离的那部分人。
写作者常常有个误解,就是要“服务读者”。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心灵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利用公众趣味投机取巧,这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是可耻的。不倦地追求真理和艺术,才会是有意义的人生,才会对人类有所贡献。
张炜:对古人的任何阅读脱离了当代思悟,就少了许多意义。不能满足于学究式的考据,虽然这也十分重要。我们要能从当代的网络喧嚣中听到李白和杜甫的脚步声。这声音一开始会是弱小的,但仔细倾听,它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最后这脚步声变得震人耳膜。李杜离我们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遥远,时间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缓慢。时间很快,唐朝不远。许多问题并没有完全离开我们,比如底层与庙堂、浪漫主义、干谒、腐败与清流、攀附与寂寞,这些大问题其实自唐朝甚至战国时期到现在就没有多少改变。由此可见,读李杜也是一件切实就近的事,因为这两个标本不仅是文学的、诗的,还是人的、社会的,他们身上放射着强烈的现代和时代的光芒。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