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 彭程:那一片土地上的神性
    彭程:那一片土地上的神性
    • 作者:彭程 更新时间:2014-11-11 03:07:23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24


      或许因为其报告文学创作的不俗业绩,提到军旅作家徐剑,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大国长剑》《东方哈达》等报告文学长卷。不过倘若因此而忽略了作者在其他文体譬如散文创作上的努力,作者肯定会不情愿,因为他白纸黑字地表白过,散文才是他的“童子功”。
      散文集《玛吉阿米》是徐剑在这一领域的收获结集。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看书中每一辑的题目,“艽野尘缘”、“筑巢记忆”、“军旅抒怀”、“乡关乡愁”、“读书行走”,可以了解到题材广阔的覆盖性。在《故乡 不沉的石舫船》中,他书写对云南故乡的思念,那里的老街深巷,亲人的一颦一笑,在他心中镂刻下深深的印痕。在《少年幸自入潇湘》《芙蓉楼》中,他回忆自己小小年龄应征入伍到湖南的军营中,几年间,雨雾迷蒙的潇湘之地,见证了一位青涩少年从情感到心智的成长;在《月亮城》《将军石雕》《共和国不会忘记》中,他讴歌新中国的保卫者和建设者,为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感极而泣。这些篇章抒发的都是最基本的情感,所褒扬的也是价值谱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表达质朴真挚,最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从发表的时间看,上面提到的作品多数比较早,不妨看作是作者在这一文体领域的探索期。而当跨入新世纪,一种深刻的变化陡然出现了。收入“艽野尘缘”中的一系列作品,从内容到文体,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标志着作者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调门。作者将所描绘的人和事,将所抒发的感受和思考,放置在大自然的雄浑背景下和历史文化的宏大视野中,加以观照、梳理和提炼,使其作品超越自己的昨天,获得了全新的艺术高度。眼前之景与内心之境,现实光影与历史幻象,情感的激荡与理性的沉潜,仿佛坐标系的纵横两轴,定位了这些作品的气质和格调。如读其《城郭之轻》,我们跟随他飞扬的文字,神驰锡林郭勒大草原浑善达克沙地,凭吊当年蒙古铁骑大败金国完颜主帅的古战场,又到颓圮的元上都旧址废墟,遥想曾经的金碧辉煌。善与恶、盛与衰、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命题置身于作者笔下的具体情境中,一种切肤之痛从具有质感的文字间分娩和传递出来。
      那些西藏题材的作品,我有理由相信也正是作者最为着力之作。选取其中一篇的题目《玛吉阿米》作为书名,肯定也不是作者一时随兴之举。西藏,以其雄浑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其神秘博大的宗教文化,令世人向往不已。作者在20多年中十几次赴藏,藏地的自然风光给他带来强烈的审美震撼,而弥漫在那片土地的神性,也已经内化为作者精神魂魄的一部分。“青藏高原是我的福地。”这句话里的分量只有作者自己掂量得出。这一片土地上的大美,转化成为灵魂深处层层叠叠的情感郁积,期待着一吐为快的宣泄。
      “散文一定是心灵的告白”,作者在书的序言中表达的散文观,也通过这些文章而获得了印证。藏地波诡云谲的历史、扑朔迷离的传说、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都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艺术表达。以一个“灵”字统领的《灵山》《灵地》《灵湖》三篇,描绘的是作者游历藏地的感受和憬悟,笔力纵横雄健,情感饱满激荡。香格里拉、转山的人们、灵异的记载和传说,让读者强烈感受到灵魂生活的纯净、纯洁和纯粹,而两个分属东西方的女性的传奇经历,更让人窥见了这片土地上的魔幻与灵性、残暴与温婉;拉姆拉错,绿松石一样镶嵌在皑皑雪峰之间,传说能够映照出一个人的前生今世,过去未来。《玛吉阿米》则将目光聚焦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内心。他的风流才情、传奇身世,至今为人们谈论和缅怀,他创作的众多情诗,也已经成为代代流传的文化瑰宝。雪域政坛的争斗倾轧一样险恶,惟有红尘扰攘中的爱情能够抚慰他的生命。《绝地孤旅》写了清军末代管带陈渠珍与藏族妻子西原历经千难万险从雪域逃回内地的传奇,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凄美爱情,却无法斩断疾病的魔爪。作品令人叹惋,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绝唱。
      题旨立意的不俗,倘缺乏出色的表达,也并不足以使一篇作品成功。徐剑却一向有着鲜明的文体意识,并将这种追求落实和体现在多种文章要素上。“讲究谋篇布局的结构之美,词格、句式变化的铿锵之音,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在自序《关于散文创作的感悟与断想》中的这些话,具体而清晰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一体裁的审美认知。这使得这部作品的文体之美体现得格外蓊郁葳蕤。摇曳多姿的语言推进了情感,又开启着思考,仿佛江河中簇拥着前行的一道道波浪。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作者多年间浸淫于古典文学,善于将古诗文字词加以熔铸化用,极大地提升了文字的美感和表现力。一个自觉的书写者,掌握了美的表达的规律,恰好又拥有那么多得天独厚的题材,谁还能阻止他?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